教材解读决定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时间:2022-05-24 05:20:37

教材解读决定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2-0224-01

教材解读是教学设计的基础与前提,而优秀的、有效的教学设计依赖于准确、深入的教材解读,教材解读与教学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教材的分析和认知直接会影响教学设计的有效性,进而影响着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所以,我认为教材解读决定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一节优秀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对教材解读与教学设计智慧的结果。

2012年6月,我有幸参加了东北赛区的课堂教学大奖赛,我执教的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植树问题》获得了一等奖,我想这节数学课之所以能获得成功,首先是得益于我校深入开展的教材解读活动,通过此项活动,让我们全体任课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风格和教学能力上都有了很大的转变和提升。下面我就以这节数学课为例,谈一谈我是怎样深入解读教材,进行有效教学设计,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的。

一、读“懂”课标,把握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是我们进行教材解读的依据,是教材的灵魂,是指导整个教学活动的方向标。《课程标准》的这种重要性要求我们在备课时必须深入研究它,读懂它,找到所讲的这部分知识在课标中的明确要求和实施建议,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同时要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课标”提出:“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在《植树问题》的教学设计中,解题不是主要的教学目的。“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是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总体设想之一。本课教学设计中主要的任务是向学生渗透一种思想,一种在教学上,在研究问题中都很重要的思想--化归思想,把解决“植树问题”作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个学习支点。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接触这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读“透”教材,确定教学目标

“植树问题”原本属于经典的奥数教学内容,新课程教材把它放在了四年级下册的“数学广角“中让所有的学生学习,说明这一教学内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数学思维含量和很强的探究空间,既需要教师的有效引领,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四年级的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为了向学生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三个层次,有两端都栽、两端都不栽以及封闭图形中的植树问题。本节课是教材第117页例1的内容,主要教学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现代教育论主张,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在本节课中我主要设计了“在生活中找间隔――在动手操作中找方法――在方法中找规律――在规律中学应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学习,使每个学生都经历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中学到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在读“透’教材以后,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掌握植树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尝试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在合作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通过创设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读“活”教材,创设教学情境

要做到读“活”教材,教师要学会创造性使用教材,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敢于打破教学内容的局限,挖掘每一节课的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丰富学生的知识空间,让学生感到课堂不是学习知识唯一的途径。也可以根据学科特点,恰当地补充或更换一些校本内容,让传统的教材更具活力,更富有人文气息,与学生更有亲合力,这样学生就会对教学内容更加感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根据对教材和学生学习情况的深入解读,在本节课我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创设了一个“舒兰市实验小学校园招聘启事”教学情境,要求应聘者“为校园设计一个植树方案”,让学生经历两次有效的探究体验:1.初步探究,“应该怎样设计”。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经验出发,设计出植树方案,在实际操作中初步感受植树问题的特征,即在不封闭的直线段上植树常出现的三种植树情况:“两端都栽”、“两端都不栽”、“只栽一端”;2.分组探究,以表格形式不断变化 “间隔的长度”,为学生提供多次体验“植树”的机会,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植树问题的积极性。

四、读“宽”教材,设计拓展练习

优秀的教师在解读教材时,应该懂得梳理,能将每一节的知识点或“单元”内容放在一个更大的知识结构体系中,以本节课的内容为主线链接更多相关主题的知识,从一个更高、更广的角度来思考一个课时的具体目标,这就是读“宽”教材。

由于数学广角中的知识与其他单元的知识联系不大,因此在本课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回归生活,实际运用。”这个环节中要让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类似于植树问题的现象,然后请同学们欣赏与植树问题有关的图片,同时我还设计了四个与“植树问题”有关的拓展练习,即“安路灯”、“排队列”、“锯木头”、“爬楼梯”,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练习。通过练习法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扩展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去,努力体现一种“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价值取向。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 我本节课所追求的目标,我就是带着这样的教学理想和我的孩子们共同走进数学课堂,共同探讨和研究既复杂又有趣的植树问题的。

有效地解读教材,是预约精彩课堂的先决条件。也正是因为我们在课前的“厚积”,才会让我们在课堂上呈现“薄发”;只有把教材读“懂”、读“透”、读“活”、读“宽”,才能实现教学设计的有效和课堂教学的高效。

上一篇:医学院校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育的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基于微课程的信息技术课堂革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