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师文化研究

时间:2022-05-23 11:08:07

大学教师文化研究

大学是文化的传递和融汇之地。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现代文化的内容和范围更加广泛,文化含量迅速增加。浩瀚繁杂的文化需要经过积累和沉淀,需要经过过滤、加工和重组,才能使大批文化中有价值的部分得到保存和传承。这种文化过滤的途径就是人类享受的大学教育。因此,大学的本质除了文化,应无其它。现代高等教育的两个核心问题是:机会问题和质量问题。机会问题属于外部问题,其主要职责在于政府政策和社会发展现状;而质量问题属于内部问题,解决该问题的基础就是教师。

大学教师文化的种类

对教师文化,有多种划分标准,常见的划分标准主要有两种:一是从教师的文化样式或者说形态上来划分;二是从教师所表现出来的角色上来划分。通常高校教师文化大体分为:学术为本的文化、学校为本的文化、学科为本的文化。由于存在个体之间的差异,以及文化影响、价值观念、生活环境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大学老师之间是存在差异性的,但同时生产和共享知识的价值是所有大学教师的核心。对于教师来说,内在的一些因素(如自主和学术自由),比那些外在的因素(如奖惩系统)更为重要。学术追求与传播、自主性、学院性在学校与学校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别,但这四种价值紧密相连,构成了大学教师职业身份的核心特征。

对大学教师文化的定义同时也存在多种划分类型。有学者认为,大学教师文化是一个群体性文化的集合,是大学教师群体在教育环境中长期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和行为,如教师的职业意向、价值取向、角色认同、态度倾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在这些因素中,根据其表现性质,有些属于内在因素或隐性文化,如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等;有些属于外在因素或显性文化,如态度倾向与行为方式。在这里,隐性文化和显性文化之间是相互制约和彰显的,因此从大学教师文化的核心价值来看,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决定了大学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队伍本身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就大学教育的取向和现状来看,大学教师群体应具有和表现出独特之处。

教师群体的角色认同

大学教育处于基础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大学教师群体需具备思想品德、人格魅力、正确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硬件素质。同时,从授业解惑的方向出发,还需具备一定水准的学术储备和学术精神,以便足以满足教学需求。除具备知识外,还需在教学方式与方法上综合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能够因材施教并灵活多变地展现教学魅力。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外在表现,具备层次化、针对性设置教学方法的能力,真正做到使学生能灵活掌握知识、增长才干。金字塔式的知识结构与知识储备是必不可少的。所教授专业知识需做到“精、专、尖”,所涉及到的周边专业知识需做到“旁、类、触、及”等。此外,对当前国内国际本专业的热点和最新研究进展需时刻关注,同时,其它关联性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也应略加关注,这样才有利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能够旁征博引“他山之石”;在学历结构方面,至少拥有3个以上不同专业的硕士以上学位。师生关系是大学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以及价值观、思维意识等特点,需大学教师将学生的主体性展现出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现代教师的社会形象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传统文化所积淀和传承下来的教师文化,具备很强的道德感,这也成为我国大学教师文化的特色之处。道德文化在大学教师身上的直观体现为“人师”和“师德”。社会对大学教师文化的认同感,仅以文化知识的传授和传统为依据,忽略了教师“人”的一面,忽视了教师物质的需求。这也导致人们对教师角色认识的偏差,致使教师形象多元化甚至混乱化。

教师与社会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即教师的社会责任、社会权利和社会地位。作为社会化承受者,教师在职业社会化方面表现为:内化教师职业价值、获取教师职业手段、认同教师职业规范、形成教师职业性格。从大学教育的特点和社会需求看,大学教师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推动者和传承者;大学教师职业的性质和需求,要求他们具备“职业忠诚”。在教学实践中,大学教师的职业忠诚变现为:一方面,从教学方向看,他们需忠诚于其所服务的大学和所教育的学生;另一方面,从学术甚至说是知识的传承来看,大学教师需忠诚于其所致力的专业学术。英国高等教育专家阿什比将其命名为“双重忠心”。然而,大学教师文化也面临着诸多困惑: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大学教师角色认同困惑;大学教师文化的名实分离;重功利轻道德,只教书不育人;重言传轻身教,热权术冷学术。

教师角色的特点和风格是教师文化的集中表现。教师文化不仅是教师个人特点的体现,而且是教师群体、价值取向、教育理念的体现。大学是传播高深文化的场所,大学教师首先应该是研究、创造和传播高深文化的学者。作为学者,大学教师应该成为献身于知识获得和知识创造的人。真正的学者并不以追求知识为满足,其真正使命是促进知识的可持续发展,而完成此命的最佳途径是培养人才。因此,要鼓励教师回归“以教为本、因教扬名”,倡导教师“以学定教、教学相长”;恪遵师道,坚守为师之道,重塑师道尊严,凸现时代精神,彰显终极关怀;守望师魂,捍卫学术尊严。

参考文献

[1]斯蒂芬.D.布鲁克菲尔德.大学教师的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2]胡德海.教育学原理[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4

[3]袁振国.当代教育学(2004年修订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甘肃省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

上一篇:新东方的管理升级 下一篇:小议提升小学作文教学有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