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保护整体更换风险控制技术

时间:2022-05-23 09:33:46

浅谈保护整体更换风险控制技术

摘 要:保护的整体更换工作主要在原有运行变电站内进行,施工现场有作业面广、人员混杂、多班组交叉作业、老旧变电站二次回路混乱、图纸缺失以及新旧设备二次回路相互关联等问题,施工情况复杂、危险性较高。文章对如何在确保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保安全、保质量、按进度完成设备的整体更换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关键词:保护更换;风险控制;技术措施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负荷急剧增长,用电量不断攀升,导致许多变电站的容量都趋饱满,加之现有的变电站因建成投运时间较早,设备和保护装置存在老化严重、超期服役等问题,不能满足正常运行要求。因此,需要对这些保护进行整体更换。此种工程项目和新建工程有所区别,其存在的风险和预控措施和新建工程亦不相同。

1 施工前风险管控

1.1 施工前准备阶段

1.1.1 图纸资料的收集。在工程现场进行实地勘察,对需更换的设备及保护进行回路核查,对施工中可能危及运行安全的设备和回路进行重点防护和控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运行的二次回路和设备安全运行,保证作业有序进行。

1.1.2 拟定施工方案。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施工图纸及运行方式等编写施工组织设计,拟定具体施工方案,编制作业指导书,规范施工程序。

1.1.3 制定预案。制定事故应急预案,进行事故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确保责任到位,情况反映及时,问题处理恰当。

1.2 设备前期消缺

对所在变电站进行全站巡检,对发现的设备隐患及缺陷及时消除,提高设备运行质量。

1.3 工程资料的审核把关

1.3.1 工程审核标准。工程的审核需根据国家或国网公司制定的工程施工工艺、安装规范、环境质量等规程要求进行工程整体审核。同时结合施工单位自身编制的施工管理要求及办法,组织工程部门、生产技术部门、安全部门进行三位一体的审核。

1.3.2 施工图纸审核。建立施工图纸审核的办法,各专业人员对施工图纸按专业分别审核,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经过审核后的施工图纸交付施工时,若遇到图纸设计问题,应对审核人员按责任划分对其进行考核。

1.4 施工人员素质的提高

加强专业人员的相关技术培训,提高对高新设备技术规范的熟练掌握。在安全培训及安全考核方面,需要对所有进场的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教育后进行安全考试,考试合格者发合格证书。只有持有安全考试合格证者方可进入施工现场进行施工作业,进行全员持证上岗的制度。

1.5 风险细化、责任到人

组织各参加单位、部门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风险分解,讲分解后的风险落实到单位及部门,最后责任到人。使用施工合同来明确施工方在工程建设中的安全责任,通过合同条款来进行管理,强化和提高施工方的安全意识,使施工单位成为工程建设中风险管理和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设备及保护整体更换过程中的风险管理与控制

2.1 组建综合协调小组

设置项目工程总负责人、施工负责人、验收负责人、安全负责人,制定项目工程负责制、设计审核负责制、施工负责制、验收负责制、安全负责制等责任制度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进度等风险进行总体控制。

2.2 施工前的安全措施

由专业人员实施安全措施,明确标示工作地点,提示工作内容,避免现场工作过程中误入带电间隔、误触碰带电设备等问题,并派遣专业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监护,最大限度的规避风险。

2.3 人身、设备安全的技术措施

(1)在施工现场设置安全监督,进一步加强施工队伍的安全管理,随时监督、掌握现场的安全施工情况。(2)制定每日施工前安全交底制度,重点指出在工作中的危险点,应采取怎样的防范措施。(3)安排专职监护人员,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区必须由监护人员带领,并对其进行安全交底,使其明确当天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点及其预控措施,在记录本上签名确认。施工过程中,监护人员应该认真的进行现场安全监督,发现违章行为要进行及时纠正或制止。(4)工器具的使用管理制度要明确,使用前要进行全面检查如表面是否破损,试验标签是否过期等。(5)布置工作任务实行“三交待”:交待工作任务,要清楚明了;交待安全措施,要具体详尽;交待注意事项,要全面细致。(6)接受工作任务“三明白”:明白工作任务,明白注意事项明白安全措施执行。(7)措施执行过程中不准工作人员凭经验工作,不履行职责擅自扩大工作范围和变更工作内容。

2.4 分阶段制定施工计划

(1)根据已经制定的工作方案制定工作进度、成本、质量标准、资源配置等工作计划,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避免浪费、降低成本、加快进度,起到以最小的代价缩短项目运作周期。(2)工作进度日汇报制度,各项目负责人做到工作进度内容日汇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报与综合协调小组及时解决,不延误工期。(3)建立缺陷制度,对发现的缺陷、隐患每日上报并由专人负责消除。(4)建立每日工作点评,班前、班后安全会议制度,及时总结当天工作中的技术与安全问题,使工作人员明确当天工作内容、存在的风险因素以及预控措施,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和安全责任意识。(5)按期召开安全会议,施工、运行及监理单位一同参加会议,总结上一阶段的工作进度,指出上一阶段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和薄弱之处并提出下阶段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针对各种出现的或潜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注意事项和预控措施。(6)制定交叉作业的风险防范措施,制定由人员、设备、区域、管理的交叉引起的风险控制措施。

2.5 质量控制措施

(1)设置专职质量检查员,应经常深人现场检查、纠正违规作业,严格按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进行质量验收。(2)及时做好过程质量检查、验收和评定,收集整理施工质量验收评定的依据,明确、细化各单元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和评定适用的规程、规范条文及其他依据文件。(3)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按照变电站的安全作业流程,严格遵守《电力安全工作规程》持有工作票的许可人、签发人等相关人员应该严格审查工作票工作内容以及安全措施。

3 设备验收阶段的风险控制措施

项目竣工的设备验收是项目施工的最后一个阶段,应全面考核建设成果,检查设计、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要求,也是整个项目风险控制的重要阶段,具体操作如下:(1)设立验收小组,按照责任制要求做到明确分工、责任到人。(2)制定验收方案,明确验收项目和验收重点。(3)对发现的安全隐患或异常的数据及时提出并设专人负责消除。

4 结束语

保护整体更换风险控制技术从根本上控制了保护整体更换过程中的事故率,此项技术措施的实施,能对施工全过程的风险进行控制,降低施工事故发生率,即节省人力资源,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在降低工程成本的同时又提高了设备的安全运行水平,有效树立电力企业优质服务的形象。

参考文献

[1]沈国菊.花园变电所2~#主变保护更换中发现的问题及改进方法[J].青海电力,2006(4).

[2]甘利红,潘占军.变电站220kV线路保护更换工程探讨[J].硅谷,2009(20).

[3]李高峰.浅谈配电线路运行的继电保护技术与应用策略[J].机电信息,2013(6).

上一篇:分布式光伏电源接入方式及其保护与控制研究 下一篇:110kV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故障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