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校园中的流行音乐

时间:2022-05-23 06:33:58

如何看待校园中的流行音乐

多年的教师生涯,多年从事音乐教育的职业习惯,我注意到了一种现象,校园中学生偏爱流行音乐(主要是通俗歌曲)的现象很普遍。这些学生大部分人的业余生活、业余爱好都在听流行音乐(通俗歌曲)。据我所知,这种现象在其他的地方也普遍存在。于是在学校中、家长中、包括社会上出现了一些议论,这些议论随着新学生的增加而增加。议论总结起来有三点:1. 影响学业;2. 不利于道德、理想的生长与形成;3.不利于健康的审美观念的培养。

怎么看待这些议论?如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就个人的思考、理解谈几点看法:

在时代变化、社会转型的今天,当代学生的成长线、发展线也在发生变化,他们在时代和社会的变化中思考,在变化中选择,在变化中寻求。一方面,高扬主旋律,追求理想、追求进步。另一方面在很多问题有内心的矛盾,于是,表面务实,心中“困惑”。他们自我意识强,成才意识弱;参与意识强、集体意识弱。再由于,面临学习的压力和各种文化思潮的冲击,他们的价值取向也必然发生着变化,出现了文化需求的多样性。例如,他们价值取向多样性中就明显表现出进取务实。他们重视实、重实效、重过程。义和利、奉献和索取协调并重,而厌恶虚假。通俗歌曲多元性的特征,正好适应了他们的这种心理。

再有一点,由于市场经济,社会群体利益的分配产生了差别和矛盾,学生在价值观上,困惑和失望明显起来。一方面接受学校教育,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奉献人民;另一方面社会上拜金享乐、,令人费解;这时,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出现了反差,理想教育和社会现实出现了反差,校园内外出现了反差。于是一些学生中关心与冷漠相存、困惑和希望同在。他们的所爱的音乐在更大程度上是一种悲观情绪、浮躁心理、求异心理的体现。这无论对于正在学习正统音乐的学生还是其他专业的学生,起到消极作用,这一点不能回避。

虽然说,当代一些学生偏爱流行音乐是他们价值取向变化所产生的必然现象,但是这种现象也必须引起我们注意和关心,他们偏爱流行音乐没有过错,关键是不能被流行音乐中消极的东西左右,更不能对他们的道德成长产生不良作用。

在多年以前,某些学生还没有做好足够的思想准备就被其所征服并无条件地接受这些通俗歌曲,人们会为之担心。今天,当人们发现流行音乐还有许多未知的审美价值,还可以这样直截了当抒发感情的时候,还可以给人们哲理的时候,流行音乐也就进入一个新的发展轨道。当学生们不再追星时,我们的流行音乐也就更向前地发展了。某些学生就会像社会其他年轻群体一样,对于流行音乐用健康的审美观推进的时候,人们就会“见怪爱怪”,身在其中了。

随着改革开放的延伸,艺术正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我们无论是在其他领域还是在校园,对待音乐文化方面,应该持有开放性和融合性,不应该使音乐的内在完全“同质化”。更何况这只是某些学生的业余爱好、业余生活。因此,应该科学地认可这种现象。存在就有合理性,就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对于流行音乐,我们也应该客观地看待、对待。特别是经过了许多年本土的培育,流行音乐已经不是我们最初的认识了,一些健康的能够反映现实生活的、能够愉悦身心、能够启动人民积极向上的作品还是很多。歌曲中一些有哲理的警句已经作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调解剂,有一些还有一定的说服力、冲击力。校园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也应该和社会接轨,和时代接轨。

总之,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经济与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不同阶层的人们对精神生活的不同需求,使得各种音乐形态的并存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对于这些现象我觉得应该用辩证的方法去分析和对待。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冲突确实是存在的,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积极引导、按艺术发展的规律办事,就会使校园开满春天的花朵,到处是优美的歌声。

上一篇:注重艺术实践提高综合能力 下一篇:美国现行教师教育改革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