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各类绿地规划与保存现状之分析

时间:2022-05-23 05:19:12

城市各类绿地规划与保存现状之分析

摘要:简述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各类绿地在现实保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键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公共绿地、生产绿地、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G3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是一个人群高度集居的中心,随着宜居城市、生态城市、山水城市等理念的不断倡导和引入,城市绿化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中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使城市绿化建设有章可循,城市的领导者和建设者也十分重视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当前随着地域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绿化建设也进入了“连片成团,点线面相结合”的快速发展阶段。

根据2002年9月1日建设部颁发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城市绿地分为公共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因此绿化建设中所谓“连片成团,点、线、面相结合” 可以理解为将公共绿地、生产绿地等“点”,通过道路、河道等防护绿地这“线”连接起来,与单位、居住区等附属绿地这些“面”结合,形成绿色组团,达到营造良好城市景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最终目标。大多数景观规划师在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时,都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按上述理念进行规划设计,并得到专家的认可得以通过,但是,在现实的城市经营和管理过程中,这些理念是否得到真实的体现和保护呢?我们可以通过各类绿地的建设和保存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公共绿地

公共绿地是城市绿地建设中的一个重点,也是城市建设中的一个亮点,由于在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等创建考核中有量化指标,因此一旦规划项目确定以后,建成的可能性很大,特别是近几年,由于经济实力的提升,有些项目即使在城市中心地带,决策者们也舍得投入,尽可能将项目付诸实施。同时由于公共绿地能给附近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享受,随着老百姓民主意识的提高,这种公共绿地的建设和管理也时时受到受惠群众的密切关注和保护,因此从现实情况来看,公共绿地是整个绿地系统中生存力最强的。

生产绿地

从理论上来讲,城市生产绿地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为城市绿化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但是,事实上由于现在城市绿地建设的市场化运作,广大农民苗木种植经营的多元化、专业化、规模化,为绿化施工单位追求低成本、高效益提供了条件,使城市生产绿地的经营者,不得不按市场需要进行生产,这样设置的城市生产绿地也偏离了最初规划的本意。

防护绿地

防护绿地是连结各类绿地纽带,从景观效果来讲,道路分隔带、行道树,特别是道路两侧5-30米等不同宽度的绿带,营造了绿色走廊的效果,能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但是在现实中,这类绿地的保存也是最为脆弱的。原因有二,其一,这种“绿色走廊”形成的最佳期往往是该路段周围地块尚未开发,处于待价而沽状态,但是随着周边地块的开发利用,这些绿地就会因为施工的影响、出入口的设置、管道的铺设而被开挖得支离破碎;其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当该地段的交通流量达到一定规模时,分隔带等道路防护绿地又成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而被改建成硬质路面,失去了立足之地。

附属绿地

附属绿地主要指单位附属绿地和居住区绿地,在整个城市绿地系统中,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块,面广量大。这类绿地由于在项目审批验收时受规划控制,虽然在建设质量上因各业主的重视程度不同有高有低,但是在数量上基本能按照所在城区位置的标准现而建。但是在后续的保存管理上经常面临着考验。一、小区内的居民为了节约开支,把自己住宅周围的绿地改成了蔬菜地,特别在一些老小区,这个问题更严重,还有的居民,由于一些乔木经过多年生长,影响了日照采光,经常把这些树木截干甚至砍伐,二、单位附属绿地,特别是民营企业,如果经营效益好,绿地很容易被不断扩大的厂房、停车场等蚕食,如果经营不好,则原有绿地最容易成为杂草丛生的荒芜之地。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即使借着“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等创建活动的东风,把一个看起来相对完善的绿地系统规划付诸了实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逐渐变形,甚至有可能又成为一纸空文。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经验教训,认为城市绿地规划要有大环境概念

虽然经常用可以听到一些城市绿化的规划者和建设者介绍说要把城市建成“身居闹市而能享林泉之趣”的园林城市、山水城市,靠大量道路、建筑围合成的一小部分绿地,起到改善城市生态的作用必竟是很有限的。因此无论是城市规划者还是决策者,首先要有城市大环境的理念,要把城市当作一块大绿地中的景观不处理,充分保护和利用好城市周围的自然环境资源,宜林则林,宜水则水,宜耕则耕,特别是水资源的保护,由于城市建设需要和用地指标控制的矛盾,属于国家用地指标控制外的水荡、湖泊等自然资源正在快速地被缩小,甚至消失,这不仅造成雨季自然蓄水量减少,容易成涝,而且“水”是江南水乡的灵魂,碧波荡漾的湖面不仅是百姓生活所需,也是水乡最靓的风景,是千百年来大自然根据“适者生存”的法则积淀下来的成果,因此绿地系统规划首先要控制保护各利用好这一天馈的自然资源。

重“点”弱“线”

一般来说,“点”“线”“面”结合是绿地系统规划总的思路,但是通过前面的分析,笔者认为在规划时要重“点”弱“线”,就是要增加公共绿地的布点,缩小它的服务半径,更好地服务市民,减少道路沿线防护绿地的设置,特别是尚未开发的新城区的道路绿化,减少投入,减少浪费。

强化行业管理

绿化管理的职能部门,不仅要抓好政府托办的公共绿地项目建设,同时也要依法加强绿化行业管理,加强对绿地系统规划的执行力度,加强对附属绿地的建设管理和监督,加强城市绿化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爱护绿地、保护环境的意识,只有这样,所获得的“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等光荣称号才能名至实归。

总之,营造一个良好的城市绿化生态环境,不是一个人、一个部门一早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全社会的公同努力,但是一个科学的,同时又是切实可行的绿地系统规划是必不可少的。规划科学、设计合理、建设到位、管理有力,那么一个真正“以人为本”城市生态环境就指日可待了。

上一篇:浅谈新型混凝土横孔连锁空心砌块墙体材料与施... 下一篇: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