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施工企业培训有效性对策探讨

时间:2022-05-23 03:42:52

电力施工企业培训有效性对策探讨

摘要:我国电力施工企业中,员工培训存在许多误区,培训的有效性不高,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本文通过对影响电力施工企业员工培训有效性因素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电力施工企业 企业培训 有效性

一、电力施工企业培训难点及问题

1.时间不集中,培训效果差。电力施工企业的一线职工,常年分散在各个施工现场进行送电、变电和建筑等基建作业,人员不集中。这样的情况下开展培训工作,其效果可想而知,具体体现为:第一,重复培训。分散在各地的员工,在各自班组中进行了班组级培训,而回到了公司又开始进行专业技术培训,重复培训的情况多,浪费了大量的资源。第二,培训疏漏。通常情况下培训分散性的培训,仅仅针对了新进员工,而忽略了对老员工的培训,特别是老员工对员工“传授型”培训不足。总之,电力施工企业本身的特点,制约了电力施工企业培训的效果,迫切需要找到合理破解人员不集中的培训难题的对策。

2.追求短期效果,缺乏培训管制。电力施工企业是注重人员技术性的企业,需要在短期内培养出一大批能够上岗的员工,故而以追逐短期效果为目的,在短期内给员工灌输大量的企业信息、企业文化和专业技能。然而,通过后期反馈发现,短时间、高强度的培训,不仅不能给员工灌输到一定量的知识,反而让一些员工特别是新进员工的逆反心理增强,掌握的岗位知识和企业规章制度较少。同时,缺乏培训管制机制,让培训毫无章法可言,培训活动并非定期开展,而是看领导的喜好或者部门的需要,随时进行随时结束。无规律性的培训,打乱了员工正常的工作节奏,不利于企业的正常运行。对于不同员工进行同样的培训,一些员工体现为培训不足,一些体现为过度培训,员工培训当中没有得到自身发展需要的内容,培训效果不佳。

3.培训反馈与评估机制缺失。我国的电力施工企业一般都是将员工培训依附于人力资源部门,没有设置专门的培训部门,专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较少,而且大多数也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当前,电力施工企业对员工培训结果进行评估的方法比较单一,仅仅是停留在一个简单的考评上,只要拿到培训合格证书就万事大吉了,在事后亦不做跟踪调查,从而造成了培训与实际相脱节。开展培训工作自然需要投入时间与资金,但是有时为了省钱就不参加培训;或因为工作忙了,没有时间搞培训。对人力资源开发与其他生产、销售等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很好地处理工学矛盾。这是不少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企业的很多培训都是被动的短期行为,或为了规章制度的宣传,或为了“时尚”,或者在有技术的需要时不得不进行紧急的培训。

二、电力施工企业培训有效性对策

1.更新企业培训理念。有学者将我国企业培训投入与发达国家作比较,指出双方存在较大差距,美国的公司一般拿出其销售收入的1%-5%或员工工资总额的8%-10%用于培训工作。电力施工企业培训缺失存在难度,企业领导层要时刻重视自身知识的扩充和视野开拓,发现同行或者领域中较好的做法和思想,不断地更新企业培训理念。舍得投资,并且建立培训资金专项管理,专款专用地覆盖到每一个员工,提供特色化的培训内容。

2.创新企业培训方案。首先,针对人员分散的特点,采取“送培训下基层”的模式,定期派遣专门的培训人员,深入基层并结合基层实际进行培训。例如,“安全生产”培训工作,是需要长期开展反复加强的,并且“送培训下基层”的模式,不仅不耽误正常工程进度,而且能够让员工趁热打铁地开展创新工作。其次,针对时间不集中,采取特色培训方案。例如在基层工作当中,开展团队协作的培训,组织技能比拼等活动,在活动中发现员工的闪光点;在春节期间人员集中的时候,就从企业宏观发展和企业文化的角度进行培训。

3.完善反馈与评估制度。根据系统的员工培训体系流程,首先要进行较为深入、细致的员工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信息包括两个方面,即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员工的个人信息。当然企业的培训必须是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服务的,但是也要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人情况,如员工的知识技能现状、兴趣爱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等等。只有同时兼顾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员工的实际情况,才能使培训成功。通过培训来达到各项生产经营目标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通过对上年度培训计划的总结及分析培训的特殊需要,可以确立需要通过培训而改善现状的本年度培训的重点项目;短期计划是指针对每项不同科目、内容的培训活动或课程的具体计划。

综上所述,员工培训使企业在为每一个员工提供成长和成功职业机会的同时,也为自身长远发展储备各类人才,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电力施工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应该在员工培训工作中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不断提高员工培训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林泽炎.企业培训设计与管理[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

[2]MBA必修核心课程编译组.人力资源组织与人事[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4

上一篇:基于行动学习推行绩效管理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思考与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