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理念走进数学课堂

时间:2022-05-23 03:20:04

让生活理念走进数学课堂

[摘要]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会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具体途径为:在导入时创设生活情境,在教授新课时创设生活情景,在实践时创设生活情境。

[关键词]数学课堂 生活理念 课堂效率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生活中到处可以见到数学原形。新修订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如果在教学中教师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就会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一)在导入时创设生活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越贴近时,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根据这一特点,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导入新课,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而且可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明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2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1根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个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这就引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时引入分数的学习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在教学《年、月、日》时,笔者将练习中的习题改编成童话故事来激趣:有一天猴妈妈在做饭,忽然小猴子哭哭啼啼地跑进来,说:“妈妈,妈妈,人家小山羊今天又过生日了,为什么我今年到12岁了,才过了3个生日?我也要年年过生日。”猴妈妈说:“不是我不给你过生日,而是日历上不是年年都有你的生日的。”这样,通过童话来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确实源于生活,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相关。

(二)在教授新课时创设生活情景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在进行新知识的教学时,如果能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把实际事例与数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情境,就能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沟通,从具体的感性实践到抽象概括,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如教《可能性》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实践练习题:“要过六一儿童节了,小明要为班里的同学准备一个摸奖游戏,其中准备了6个白球、2个黄球、3个绿球。设有三个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奖品有铅笔、铅笔盒、一个足球。现在小明要请同学们帮他设计一个摸球有奖游戏规则,你能帮帮他吗?”学生在看到题目后,经过讨论都能确定摸到绿球为一等奖,摸到黄球为二等奖,摸到白球为三等奖,但在奖品的分配上出现了分歧。这时老师作为指导者告诉学生在奖品的分配上要考虑奖品的价钱,学生再次经过热烈的讨论,最后确定了摸球有奖游戏规则。在这样的实际运用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创造意识和策略意识有所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三)在实践时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实践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悉运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应注重创设大课堂情境,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擦亮学生的“数学眼睛”,在社会生活大课堂中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让每个学生在实践中初步体验知识的实用性,使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例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这一课时,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观察银行周围环境,特别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学生记的时候就开始产生问题:“利率是甚么啊?”“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啊……”对于学生这些问题,笔者没有急于作出回答,而是表扬他们观察得很仔细,然后就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到正式上课的时候,学生由于是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来解决问题,从而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就会形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

(四)在生活中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不少生活中的问题,如果用数学眼光来看,不仅很简便,而且有趣。教师如果能从中采撷一些素材,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往往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例如,在教学《正比例应用题》时,笔者出示了一道这样的问题:我们都知道,要测量一个物体的高度我们会用尺去量,那么学校操场上的旗竿你能直接测量吗?如果在旗竿旁立一个2米高的竹竿,量得影长1.5米,这时你能不能通过量旗竿的影长去计算旗竿的高度呢?然后鼓励学生去做实验,这样不仅让学生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能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从真正意义上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这对于其“终身学习”将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而言之,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的生活经验走进数学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的机会,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来启发诱导,鼓励学生在课外要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李群.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4).

[2]陈勇.构建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课堂[J].南方论刊,2007,(8).

上一篇: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下一篇:数学教学需要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