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业如何应对绿色壁垒以谋求发展

时间:2022-05-23 10:57:18

中国出口业如何应对绿色壁垒以谋求发展

【摘要】在当代各国贸易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同时,随着绿色消费理念的兴起和环境污染压力的增大,绿色壁垒应运而生,并成为制约发展中国家出口业发展的重要方面,而我国作为贸易出口大国更是承受巨大冲击。认清当前绿色壁垒发展现状,分析绿色壁垒双面效应和从中寻求科学对策,必然成为发展出口贸易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绿色壁垒 贸易出口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世界各国伴随着贸易联系的日益紧密,彼此间的贸易竞争也相应加剧。各国为最大限度地发展本国经济,一方面极力倡导贸易自由和市场公平,加强相互间的贸易合作与联合,以推动出口业规避贸易壁垒;另一方面又在众多贸易领域推行贸易保护,利用各种关税和非关税手段,对国外进口加以限制阻碍,以保护国内产业和市场的发展。从我国来看,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关税壁垒日益削弱,而非关税壁垒中的绿色壁垒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我国出口业的发展。绿色壁垒,是世界各国为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动植物安全与健康而采取的以环保为借口,以贸易保护为实质追求的直接、间接限制甚至禁止进口的行为或出口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一、绿色壁垒的产生原因

1.世界范围内的环境恶化和资源供给压力促使国际性的环保浪潮兴起,为绿色壁垒的产生提供了必然性。近几十年来,许多发达国家利用世界市场这一平台将很多重污染型的工业生产转移至发展中国家,而众多发展中国家又因为技术水平和生产理念的落后,缺乏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在传统生产模式下以“高耗能——低产出——高污染排放”的方式寻求GDP增速和增幅,从而导致自然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在这种压力下,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纷纷制定环保协定和规则,倡导绿色开采、绿色生产、绿色包装和绿色消费。

2.各国对外贸易缺乏统一的环保标准和生产技术指标。目前,发展中国家在技术水平、生产理念和环保资金投入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要制定国际范围内统一的环保标准难度很大;另外,各国出于对本国利益的考虑,倾向于制定利于本国经济发展的环保标准,而这种标准通常都具有对内保护对外排斥的特点,所以现阶段要推动标准统一实属不易。

3.发达国家基于自身生产力水平的先进性,利用环保为限制进口捏造合理借口,为本国有关产业和市场寻求贸易保护。二战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充分发挥自身在廉价劳动力和资源禀赋上的优势,使经济迅速崛起,其出口产品对发达国家的同类产业造成生存和发展上的巨大冲击。发达国家利用自身在生产技术上的优势,极大提高绿色产品的相关指标,对国外进口品实行严格甚至苛刻的绿色准入机制,从而巧妙隐蔽地实现了贸易保护。

4.GATT和WTO中有关环保方面的规定和漏洞不但为绿色壁垒的实施提供了合理性,而且为某些国家利用绿色壁垒实行贸易保护提供了可趁之机。GATT1994和WTO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农业协定》、《服务贸易总协定》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等众多协订中均含有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贸易条款,但这些条款基本上未对环保问题作出具体规定和制定明确衡量指标。这使各国可基于自身需要制定保内排外的环保标准,又导致许多国家在进行相关维权和处理争议时常常缺乏法律依据,做不到公平公正裁决,从而白白蒙受损失。

二、中国出口业受绿色壁垒影响现状

1.从数据来看,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出口业在进入国际市场时关税明显降低,但同时遭受非关税壁垒尤其是绿色壁垒的阻碍越来越大。据统计,从2000年起中国出口产品中每年因绿色壁垒收租的金额可达450亿—500亿美元,每年被退运或销毁的货物价值可达数百亿美元,造成的损失相当于当年出口总额的20﹪左右。

2.从范围来看,绿色壁垒对中国产业的影响范围较广且呈明显扩大势态,其实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动态性。据相关资料显示,近年来,受其影响的产品逐渐从在世界市场具备明显比较优势的水产品、畜产品、毛皮制品、茶叶、花生和水果等动植物类产品和纺织品等加工类产品扩展至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品,其对出口业造成的损失和压力可见一斑。

3.从实施源头来看,对中国实施绿色壁垒的国家主要是欧盟、美国和日本。这三大市场恰是与中国贸易联系最紧密频繁的市场,是中国在国际市场上份额最集中的市场,是关系到出口业发展水平最为重要的市场。

4.从遭遇绿色壁垒的形式来看:(1)实行绿色市场准入制度。即设定进口产品的环境技术指标,不达标准不准进口;(2)征收绿色反补贴税、绿色反倾销税;(3)推行国内PPMS标准;(4)实施繁琐的进口检验检疫制度;(5)强制要求绿色认证、绿色标志。

三、绿色壁垒对出口业的影响

绿色壁垒对中国出口业的影响存在正负两个对立面,但其消极影响远远超过积极影响。

(一)正面效应

从现状来看,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业的积极影响虽然较小,但却极为深远。(1)绿色壁垒使“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使企业开始重视从产品设计、生产到运输、营销等各个方面的绿色化管理,有力地推动了循环经济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转变革新;(2)优化并改良了出口结构,提升了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并进一步推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3)加快了中国产品认证标准和环境技术指标与国际接轨的进程,为中国产品更好地走向世界提供良好的制度约束。据资料显示,我国出口产品采取国际前沿标准的还不足一半,这种制度上的落后使中国当局在出口面临的严峻形势下必然会加强自身改革,促进先进标准的制定和加强产品检验检疫制度的严格化,从而使出口企业以更科学的标准进行生产,更好地突破国际市场的绿色障碍。

(二)负面效应

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绿色壁垒已经成为中国遭受非关税壁垒的最重要方面,它对我国产品出口带来的冲击之大、打击之重不可小觑。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阻碍了出口业国际市场份额的维持和扩大,进而影响到出口贸易增速的减缓。据国际统计局提供的资料显示,现阶段我国主要出口的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导,而出口目标国主要集中于美国、日本、欧盟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其出口的比例占到国内贸易出口总额的80%之多。然而这些国家大都是WTO“贸易和环境委员会”成员,他们自身的生产技术和环保技术较高,且因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都是其国内用来维持就业的重点保护产业,而中国与这些国家的此类产业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所以这些国家经常有针对性地出于保护主义动机对中国方面的进口品规定很高的环境指标,将产品阻挡在外,因其涉及的范围广,从而大大影响了出口业的市场份额。据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20多种农产品出口减少5亿多美元,特别是欧盟对我国100多种动物源性食品实施禁令,使我国农产品出口减少4亿多美元。多年来,我国的牛肉、猪肉基本不能出口美国,欧盟也完全禁止我国该类产品进入。

2.提升了出口成本和费用,削减了出口利润,使众多出口企业举步维艰。目前,我国出口产品优势主要为低成本、低价优势,大多在技术上还未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发达国家通过向我国企业征收绿色反补贴税、绿色反倾销税和进行繁琐的产品检验检疫,大大增加了出口成本,使低价优势减弱甚至被抵消;另外,因为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占全国企业的99﹪以上,他们自身实力不强,资金不雄厚,应对风险和冲击的能力较弱,所以很多出口导向型中小企业在绿色壁垒的压力下更是生存艰难。

3.易引发连锁反应,进而广泛影响中国产品的国际形象和声誉,削弱出口品的国际竞争力。当我国某一项产品不达标准时,其他多国会对来自中国的同类产品提高防范警惕,通过增加质量检验检疫程序和提高标准来阻碍我国产品向这些国家转销。这使国际社会对中国产品留下了不环保、不绿色、不清洁的坏印象,又使企业在多国市场上接连碰壁,产生了很多衍生性危害。最典型的是2002年初欧盟将中国出口的蜂蜜退回中国海关,理由是“十万吨蜂蜜中不得含有一克氯霉素”,紧接着,日本、加拿大等国就加强了对来自中国的蜂蜜检验。2001年3月,欧盟对茶叶的检验标准由26种农药提高到62种,美、加等国也纷纷效仿,使我国茶叶出口遭受重创。

四、中国在此现状下应如何应对

1.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政府支持促进循环经济生产营销体系的构建。具体来说,一是要加强对循环经济的宣传,让企业普遍认识到“循环经济”不但可以带来巨大的环境效益,还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益的长远之计,更是出口企业应对“绿色壁垒”的根本途径,从而使企业积极主动地革新生产方式;二是政府要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并以优厚政策鼓励和促进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促进低能耗、无公害、清洁健康的生产技术开发。

2.积极加强对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实施方式和规律的研究,知己知彼,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如今国际上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多样且隐蔽,各国对出口产品的限制标准参差不齐、限制对象不尽相同,只有全面了解其实施原因、原则、方法和差异才能更有效、更低成本地规避风险,减小阻碍。

3.积极发展和维护我国在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和贸易大国地位,并利用国际组织这一平台,加强双边、多边贸易谈判与合作,促进出口目标国的多元化发展和做好积极主动的维权工作。具体来讲,首先,要积极参与和协调国际技术、环境等标准的制定工作,坚持促进标准在健康环保的基础上向着合理化、公平化方向发展,为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寻求贸易利益;其次,要有方向性地开展贸易谈判与合作工作,注重开发能规避和减少绿色壁垒的新兴市场,尤其是进一步发展与一些经济技术水平相近国家的贸易关系;另外,在我国出口遭遇不合理、不公平的绿色壁垒时利用此平台积极维权,坚决抵制外国对我国出口贸易的蓄意破坏。

4.有关当局做好标准的改良革新工作,将中国生产技术的具体国情和国际标准更好地结合,阶梯型逐步促进中国产品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在更多贸易领域更广泛地采用国际先进标准。

5.在消费者中加强对绿色消费、低碳消费理念的宣传,使该理念深入人心并成为一股潮流驱动力,有力地促进企业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革新生产技术,改良生产工艺,最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6.企业转变经营方式,采取与外商合资经营和合作生产的方式,巧妙规避壁垒。这是因为,外商的加入可使企业更了解国外市场的需求和质量要求,从而使企业能更有针对性、更科学地组织生产,在之后向目标国出口时可更轻松地跨越壁垒。

参考文献

[1]谢岚平,谢磊. 多边贸易体制下的绿色壁垒分析[J]. 中国水运(下半月),2008(08).

[2]李佳琳.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及对策[D].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10.

[3]郭琰.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J]. 改革与理论,1998(10).

[4]卢授永 ,柳培文. 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贸易与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N]. 国际商报,2002.

[5]杨爱君,李静茹.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影响[J]. 现代制造工程,2003(S1).

作者简介:锁梦瑶,女,回族,陕西安康人,中共预备党员。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工业大学人文经法学院2010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上一篇:服务业FDI对湖北省就业质量的影响 下一篇:浅谈企业经济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