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心理状况之我见

时间:2022-05-23 10:44:56

独生子女心理状况之我见

【摘要】1979年我国政府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独生子女的数量与日剧增。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位置特殊,家长对这种特殊性缺乏认识和心理上的准备,因而带来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陈彦方教授指出:当前社会心理问题比较集中的三类人群中,独生子女就是其中之一。目前,我国家族教育中,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教育普遍存在着“四过”(过分宠爱,过度保护,过多照顾,过高期望)和“四怕”(怕孩子学坏,怕孩子不成材,怕孩子不孝顺,怕孩子发现意外)现象。这样必然造成某些独生子女行为上是"自我中心",生活上缺乏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认识客观世界时缺乏主动性和独立性,在人际关系上缺乏与同龄人相处的经验。因此种种,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是值得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独生子女 心理 性格

独生子女是指独生子或独生女,无同胞兄弟姐妹,或无同父异母、同母异父、收养的兄弟姐妹。独生子女除了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外,没有兄弟姐妹这层关系,因此其社会化的过程中带有自身的特点。独生子女做为人群中的一大分支,其在成长过程中与其他人不同的成长经历以及家庭情况,使得他们有属于自己明显的独特性。

一、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

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对儿童的发展来说,除了生理上的需要外,还有更重要的心理上的需要。对于独生子女来说,因为是独生,没有其他孩子分散父母的注意力,因而他们与父母的精神接触更多,爱的需要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这便使独生子女智力发达,情绪愉快,性格活泼,易树立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独生子女接受新事物的意识和能力非常强,思维独立,具有批判精神;自信、富于同情心;有较强的平等意识、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积极的休闲态度,兴趣爱好广泛,聪明伶俐,思维活跃,才思敏捷,观察力强,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好,兴趣广泛,情感丰富,更易于获得事业上成就。因此,分析当前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必须解决的前沿课题。

从辩证唯物主义来看,剑有双刃,各种事物有好的一面也必有坏的一面。独生子女的存在有着属于他的合理性,然而因此造成的弊端却也十分严重。下面总结一下独生子女存在的心理问题:

过分自我,不懂感恩;目无尊长,任性骄横。对“独苗苗”百般袒护,长者不愿约束孩子,孩子在家庭这个最早加入的社会结构中,未能养成新生长辈、遵守纪委的自觉性,而是任性骄横,家庭成员关系颠倒,走向外部社会也不懂得尊重别人。陈彦方教授说:“现在大家都说要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心理需要,这是对的,但只谈个人的需要,却忽视了社会对个人的需要”。

大手大脚,不爱惜财物。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优越。许多家长都会尽其所能地满足孩子在物质上的所有需求,无论是合理的,还是无理的,一概满足去要求,采取迁就纵容的态度。无形中,就使得孩子成为家庭中物质的“支配者”,容易让他们养成大手大脚、不爱惜财物的不良习惯;

依赖成性,缺乏独立性。在家里,父母代劳独生子女的许多本应自理的事情,使其易于形成依赖性,自主精神和自立能力都差,也缺少劳动自觉性。日本学者山下俊郎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不良影响的几个方面:不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造成缺乏活动和动手能力;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往往表现出缺乏独立性和勇气;因极端的依赖而缺乏独立性。独生子女在家中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父母事事都为子女想到做到,以至于在相当一部分独生子女中形成了依赖性格。这种依赖性格最初表现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以后影响到心理发展方面;

应当指出,上述不良心理并非独生子女所特有,在其他非独生子女身上也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独生子女在其成长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种种心理问题,要求学校、家庭、社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相配合,共同促进他们心理素质的健康良性发展。

二、独生子女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原因不外乎家庭、 学校和社会。 因为现在的独生子女的成长离不开这些环境,所以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与否,与这些环境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1.家庭原因

独生子女问题与其说是独生子女本身的特点所造成的,还不如说主要是由父母教育失误和某些教育环境的缺陷所致。调查研究表明,被家庭溺爱娇惯的独生子女,他们的行为不是怯懦、退缩、胆小、独立生活能力差,就是蛮横、自私、任性、贪欲、懒惰、逞能好强而不顾一切等。而那些由于家长的专制,甚至歧视与虐待而得不到家庭成员的关怀、爱护和温暖的独生子女则比较容易产生对人不信任、 冷漠、疏远、不满、抗拒,甚至敌意、憎恨的性格。

2.学校原因

由于我国心理卫生的发展较缓慢,整个社会的心理健康意识比较淡薄,与心理健康有关的知识也不够普及。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科学指导。素质教育作为全新的教育理念已获得共识。但应试教育仍隐藏在部分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心里,重分数轻能力,重知识轻德育的现象仍然存在。

3. 社会原因

心理问题的产生是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独生子女由于内在需求与主观现实的差距而在认知上产生矛盾、迷惘或冲突,通常都会以外显的不适当行为即行为问题表现出来。首先,文化思想的碰撞。新世纪,世界范围内经济一体化、政治多元化和信息网络化对我国的政治、 经济、 文化带来许多新的挑战。国外文化向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渗透,西方意识形态对我国人民生活的影响,使当代独生子女处在东西方文化交叉、多种价值观冲突的时代。

独生子女健康心理的形成,是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和独生子女本人形成合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才能真正内化为独生子女思想意识,当遇到心理问题时,就可以把自己掌握的心理知识外化为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对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教育,最终的目的是提高独生子女的心理素质,促进独生子女的全面发展,把独生子女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郑艳萍.中国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问题浅析[J].科教论坛,2004.

[2]宫志宏.独生子女问题研究的现状和发展[J].中国学校卫生,2000,520- 521.

[3]栗文敏.独生子女心理问题研究综述.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25卷第z1期.

[4]刘运喜.独生子女心理问题分析,中国教育,2005年第5期.

上一篇:创客―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先声 下一篇:浅析营改增税务改革对企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