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初探

时间:2022-05-23 09:18:14

新时期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初探

摘要:高等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是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形势下,高职院校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讨论如何结合这些新特点,提升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从而提升高职办学质量,为推动整个社会文化进步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职特点;校园文化;建设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经济的发展,新的形势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宏观上,推进文化的改革发展已经被提上了重要议程;微观层面上,大学本身肩负着文化的传承、传播和传递的重任,是文化这一“人化”过程的重要组织与所在。当前高职院校基本上围绕着产学研,涵盖学校总体发展方向、人才培养、专业课程和师资等方面,而建设基于高职教育特点的校园文化,是实现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创新的有效途径。

一、新时期高职教育发展趋势

1.产业化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提高国民科技文化素质,推迟就业以及发展国民经济的迫切要求。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要紧密联系产业、通过开展产学结合课程的学习,在产业基地开展产业训练培养、产业体验、顶岗锻炼,获得技能等级证书,从而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通过对技术型、实用性人才的培养,在与产业结合上,形成以应用研究、科技转化为辅助,通过产学合作、校企联办及校办产业等多种形式整合社会力量和优势资源的合作模式,形成集约化、产业化办学的规模优势,增强高职院校多功能发展的综合实力。在学校层面上,以产业为定向,走产业化道路已经成为新形式下高职院校发展的迫切要求。

2.职业化

从人才培养方面的要求来看,国家实行学历证书或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要求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职业技能标准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就业的凭证和通行证,可以使学生适应劳动力市场就业需求,拓宽就业门路,提高竞争能力。

3. 专业化

从学科专业设置方面来说,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考虑市场的需求、专业的发展趋势、专业的可行性等因素来进行进行专业设置,专业设置是否科学,是否具有可浮动性,是否能迅速适应职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层次。

高职院校的师资在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中起着主导作用,形势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具体要求教师要适应高职教育实用化、技能化的趋势,要具备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各种素质,具有更为全面的知识储备,较高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既要成为本专业的学术型人才,又要成为本专业的技术性人才。

二、 新趋势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结合

建设富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通过将高职特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可以使师生拥有共同的精神归宿,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更好的提升教育效能。

1. 产业文化与专业相结合

根据相关学者研究成果,产业文化可以定义为以产业为基础, 所展现与之相关的精神、行为、制度、物质等方面的文化现象。产业文化有保存产业本身及特色、促进产业升级发展、达成共识和促进认同的功能。将产业文化引入学校,就是要通过产学结合的途径,从产学合作、校企联办和校办产业等方面,改进和完善高职校园文化。使产业文化中追求特色、追求发展、追求认同的核心观念深入到学校办学理念、规章制度,甚至是校园规划、学校物质氛围营造等等具体方面。而在这一过程中,核心是促进产业文化与学校专业的契合,直接将产业文化深入学校教育教学中,从专业设置、专业建设等方面,通过配备师资、课程建设等开展教育教学,进行教育评价,贯穿整个学校人才培养过程。

2. 职业文化与教学相结合

将职业文化引入学校,源于职业文化影响师生对于职业的理解,影响职业精神、职业信念、职业荣誉感的形成与转变。建设良好的职业文化,充分发挥职业文化的功能,将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向。通过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培养健康的职业心理,塑造师生完整的职业人格,发挥职业文化的引导功能。促进师生形成端正的职业品质,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遵守法律和行规;形成积极健康的职业心态,勇于参与竞争,敢于迎接挑战。培养师生调整心态和精神状态,接受新事物、新知识、新观点、新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将职业文化引入校园文化建设,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来说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的途径,引导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职业前景和职业岗位进行分析,明确职业岗位的特点、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并根据职业目标和现实以及未来社会的要求进行职业素质分析和专业能力分解,面向职业群进行准确定位,制定出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提高职业素质的自觉性,有针对性地、不间断地进行系统的职业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学生自主择业和用人单位择优用人提供客观公正的职业技能凭证。

对于高职师资队伍来说,引入职业文化首先要求教师要定期到企事业单位的生产和管理中去参与实践,从具体的工作中学习和掌握现代生产技术,不断更新知识,丰富实践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反过来,学校也要从企事业单位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进入课堂,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

3. 企业文化与管理相结合

企业文化与高职学校相契合,要求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中心。企业文化生长和发育的一般性企业文化的特点。优秀的企业文化能成为高职校园文化带来生机,企业文化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互相渗透,互相推动,共同发展。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建设和发展的力量源泉。企业文化与管理的契合,要注重将企业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要体现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首先在学校管理思想上,要结合企业文化中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建设好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文化。要跟据高校教师的特点,在契合企业文化与高职学校管理过程中,把着眼点落在教职员工员工合理需求的最大满足上,建设民主、科学的“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文化。

对职员工管理过程中要提升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水平,全面提高教职员工素质,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加大对学校教职员工追求卓越的激励力度。加强对教职员工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在研管理上,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和科研队伍,组织多学科人员进行联合攻关进行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将对文化建设起到带动作用。在建设校园的物质文化过程中,要从文化设施建设上要让企业文化的精神在高校校园环境中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企业文化与管理的契合还体现在学生管理上,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可以借鉴企业管理模式,可以让企业管理文化进学生会,进班级,促进学生管理层级的扁平化,减少管理的中间环节,提高管理效率,让企业文化在企业化管理体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师生的思想与行为。(作者单位: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马捷,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及发展趋势,成人教育,2001.1

[2]郭鉴,产业文化内涵浅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2

[3]汪文首,高校校园职业文化特征分析,湖南社会科学,2010.6

[4]张忠祥,论高校企业文化建设,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5]孟微,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下特色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研究,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7

上一篇:略论孟子君子人格理想 下一篇:发展学生学习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