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参与 积极探究 善于合作

时间:2022-05-23 07:17:04

主动参与 积极探究 善于合作

摘 要:本文以人教版五下第六组教材《走进信息世界》为例,从文本解读、目标预设、活动思路、方法选用、流程设计等五个方面,为小学语文教师呈上了一则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的范例,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主动

探究

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2)12-031-02

当今世界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和我们息息相关。现代社会信息越来越大,信息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走进信息世界》是人教实验版五下第六组教材,这是继五年级上册《遨游汉字王国》之后的又一次围绕一个主题,课内外结合,学生自主程度较高的大综合性学习。怎样才能引导学生顺利地完成这次综合性学习呢?

一、文本解读

在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阅读教材中,首先,单元导读提出了学习任务,而后,分成两大板块——“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在每个板块中,先提出活动建议,再提供若干阅读材料,供师生制定计划以及在学习活动中参考、选用。板块一,安排了有关信息传递方式及对人类生活产生影响的五篇阅读材料。这些材料与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不同,就作用而言,在于提供信息,介绍相关资料。板块二,安排了两篇不同类型的简单的研究报告,其作用在于通过给学生提供研究报告的例文,使学生能了解研究报告的基本特点,知道怎样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最后,在单元结束语中对今后如何提高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二、目标预设

1.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及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2.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利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3.初步养成留心信息的好习惯,逐步学会搜集信息、运用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

4.初步学会有目的地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5.认识19个生字。

三、活动思路

这是继五年级上册《遨游汉字王国》之后又一次课内外一体的、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学习。目前,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综合性学习的基础,教学中要进一步使学生熟悉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方式,比如,活动前要制订计划,活动中要发扬合作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活动后要展示和交流成果。每个板块后一些要求认读的字,可以让学生结合阅读认读,并在活动结束时盘点巩固。

四、方法选用

1.互动激趣法

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各小组学习的各项活动中去,激起他们的兴趣,和学生一起搜集、调查、查阅,同学生一起参加汇报交流,指导学生举办他们感兴趣的活动。

2.指导阅读法

首先,充分发挥单元导读的功能,使学生对本次综合性学习目标明确、充满激情;其次,把阅读资料作为学生搜集、查找相关材料的例子,利用阅读资料的学习为开展活动引路;再次,学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教师也要给予及时地帮助指导。

3.自主选择法

综合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教师的指导是为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在为学生指点活动途径的同时,还要注意帮助一些特别需要帮助的学生。

4.鼓励评价法

综合性学习历时的时间较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疲倦厌烦情绪,教师及时得当的鼓励评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对于学生的活动还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五、流程设计

我打算把整个活动内容分成四个阶段,时间安排为13-14课时。

第一阶段:浏览本组教材,讨论和制订活动计划。时间安排1课时

主要任务是: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阅读“活动建议”,浏览“阅读材料”,了解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参考哪些材料;制订活动计划;根据“活动建议”和当地实际条件,确定开展哪些活动。

第二阶段:活用“阅读材料”,指导开展两项活动。时间安排5-6课时

(一)开展阅读实践,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2课时)

按照第一条“活动建议”,“认真读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展开研究学习时,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概括能力自主阅读这些资料,讨论交流信息传递的方式;再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中的信息进行比较,了解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不同。

(二)结合阅读材料,指导开展两项活动。(3-4课时)

“活动建议”第二条是“做一次调查,记录全家人在一天中都从哪些渠道获得了哪些信息。再根据记录做一些分析,看看从中能发现什么。”用活这条建议,首先是在调查前,引导学生设计好调查记录表,培养学生事前注意做好准备工作的良好习惯;通过留心自己和家里人获取的信息及获取信息的渠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调查后,指导学生填写调查表,对信息进行筛选、整理、汇总、分析。不要满足于发现传播信息和获取信息的规律,以及信息对不同群体的影响,还要注意指导学生分类保存资料,为第二阶段利用信息、撰写研究报告做准备。

活动建议第三条就“怎样正确利用电视、网络等传媒的问题,展开讨论或辩论。”用好这一形式,一要根据当地实际,灵活选用论辩主题;二要重视论辩前期准备。教师应和学生一起拟订讨论或辩论的题目,指导学生多渠道搜集正、反双方的资料。论辩由学生自己组织,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辩证地看问题,防止“走极端”。论辩胜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论辩提高学生搜集信息、选择信息、运用信息、组织语言、口语交际的能力,增强抵制不良信息的自觉性。

第三阶段:借鉴“阅读材料”,学习写“研究报告”。时间安排5课时

(一)研读例文,选定主题,制订计划。(2课时)

引导学生阅读两篇研究报告,让学生感悟到像“爸爸咳嗽”这样的小事也可以进行研究。教师可再进一步举例激趣,让学生形成这样的认识:搞研究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只是需要留心观察生活、注意搜集信息、善于发现问题。像家庭生活、校园文化、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当地习俗、科技文化等都有值得研究的问题,从而打消学生的顾虑,打开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畅谈自己最想探究的问题,激起“我也要研究”的欲望。

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究问题。因此,教师指导学生从众多的问题中选定合适的研究主题至关重要。通过引导,让学生知道,选题首先得是自己感兴趣、乐于研究、适合研究的。选题设计的内容和范围尽量浅、小,多着眼于身边的现实问题。确定选题后,小组制订研究计划。由于是第一次订研究计划,教师要具体指导,可给学生提供例文,让学生明白,研究计划分“研究课题──研究方法──组员分工”等方面。

(二)搜集信息,形成观点,撰写报告。(3课时)

计划确定之后,搜集资料是中心环节。教师在这方面要引导学生运用第一板块学习的搜集资料的方式方法,拟订一个简单的计划,搜集什么资料和到哪里搜集都要做到心中有数,避免无效劳动。搜集的资料应当和课题有关,尽可能多一些和全一些,正反方面的都要有。搜集资料可以自己调查、访问、记录,也可以从书报上摘选、从网络上搜索等。接着,小组成员要一起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保留,无关的删除;已有的资料删去,新的保留;与自己有不同观点的留下,然后归类整理。

小组成员要充分阅读整理好的资料,每个组员都要注意筛选为自己观点作支撑的、对解决问题有价值的信息,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经过小组讨论达成共识,为撰写研究报告做准备。

再次研读两篇研究报告,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研究报告的不同写法。必须让学生清楚:研究结论的得出,是以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为基础的;撰写研究报告要做到问题明确,资料充足,分析合理,结论清楚。掌握基本写法后,撰写小组研究报告,并集体进行修改、完善。

第四阶段:展示交流研究报告,总结反思学习成果。时间安排2课时

成果展示的形式力求多样化。可以布置展览,展出这次综合性学习中进行的各种调查结果、活动纪实、研究报告;可以召开主题报告会,报告小组的研究成果,或个人收获、感悟、发现。

在活动结束时以“庆功会”的形式,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在活动中的变化,共享成功的喜悦。同时进行反思,为今后开展综合性学习提供借鉴。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综合性学习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学生的学习潜力在这里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只要我们因地制宜,周密考虑,放手活动,适时指导,综合性学习是能够达到预期效果的,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可以得到多方面的提高。

上一篇:论如何巧用多媒体课件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下一篇:浅谈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