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高中京剧欣赏课浅尝

时间:2022-04-02 10:03:45

上好高中京剧欣赏课浅尝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2)12-044-01

近年来,我参加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有关教研活动中发现,新展示的“好课”大多是世界各国音乐、中国民歌、影视音乐、舞剧音乐等内容,因为老师们觉得这些课容易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对古典音乐、交响音乐、中国古代音乐、戏曲等内容则担心学生兴趣平淡、曲目陌生、体验困难,特别是教师自身技艺局限、师生互动不便,因而上京剧欣赏展示课的却不多见。笔者认为,上好京剧欣赏课,体现老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课堂教学的充分思考,体现教师的敬业精神,更体现了教师对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视。

我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从音乐出发制定京剧课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构建师生互动的课堂。

设计好教学目标,直接影响着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作为国粹的京剧艺术,我确立 “从音乐角度出发去欣赏京剧,将文化、历史渗透其中,引导学生喜爱传统京剧艺术,培养他们热爱民族文化的感情”为教学目标,进而围绕这一目标充分挖掘京剧教材内容,充实教学内涵并设计课的结构与方法。

京剧欣赏教学一是突破首先介绍京剧发展的历史、门派、服装、脸谱等常识,而后对著名唱断进行欣赏和学唱的戏曲课模式,而是一段锣鼓经的节奏练习与互动,让学生从京剧特有的节奏感中进入京剧欣赏教学,继而从视听中逐步了解京剧的唱腔、门派、服装等;二是从典型乐句和唱段的听赏引导学生去体味京剧的韵味,在欣赏《贵妃醉酒》的教学时,运用了对比的方法,通过梅葆玖和殷秀梅两位艺术家不同风格的演唱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总之,整节课让学生不只做京剧知识讲座的听众,而是引领和指导学生在京剧的“唱、念、做、打”中愉快地欣赏与领略,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感悟与接受祖国这一宝贵的国粹艺术。在其中重要的是教学目标的设定要符合突出音乐感知规律的学科特点,既要关注教学内容方面的要求,促进学生对京剧常识的了解和知识的掌握,并把京剧常识等相关的文化内容渗透在音乐的教学之中,拓展艺术视野,也要关注学生情感和意志等方面的培养,促使学生达成情感的有益变化和意志水平的提升,主要采用以聆听为主,视听结合、演唱感受、讨论分析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参与中进行。这样的课堂不再是老师表演的舞台,而是成了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

二.关注学生心理世界,创设对学生京剧欣赏的问题情境,构建成教师不断创新、学生主动探索的课堂氛围。

当今世界是信息爆炸的年代,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使学生的心理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如今的中学生求知欲旺盛,知识面广,探求能力强,他们期待信息量大的教学,欣赏素质全面的老师,不再满足于老师仅仅停留在对音乐片断中情绪、旋律、节奏、音色等问题的一般传授,为了有益于学生感受音乐,提高审美欣赏能力,引导体验与智慧,激励主动探求,我注意创设问题,将静态的知识传授改为动态的问题解决过程。具体做法为:

1.注重实效,循序渐进

我在介绍传统京剧的四大件伴奏乐器时不光考虑到乐器的名称、作用,还让学生仔细辨别大锣、小锣的音色力度,并用声音加以模仿,这一细致的问题不仅让学生深刻地区分了大、小锣的声音,还为后来的学生互动和更好地欣赏理解与感受京剧音乐作了较好的铺垫。

在观赏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纪录片之前,我先设定几个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观赏,使学生对京剧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外国人对京剧的态度,弘扬与发展京剧的意义等问题如春风化雨般自然地得到解决。

在欣赏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的教学过程中,我用问题来衔接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来继续下一步的学习,整节课环环相扣、结构严谨、一气呵成、气氛活跃,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2.注重实践,激发兴趣

在欣赏京剧《贵妃醉酒》片断时,我从学生能力出发,让学生体验“海岛”两个字的演唱,尝试演唱前,老师提出“演唱时这两字是连音还是断开的?”“两个字在运腔上有什么不一样?”“用的是什么乐器伴奏?”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和体验,因为京剧并不是人人都可唱上两句的,针对这一“缺陷问题”的学习,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了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

3.注重拓展,延伸审美

上京剧欣赏课不应满足于学生对京剧知识的一般理解,因为现在的高中生具备了一定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我在课堂小结时没有简单地和学生一起重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而是留了几个充满哲思的问题作为作业,例如“京剧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其间有哪些文化在融合?” “京剧的美学价值从何体现?” “京剧的传承价值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将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延伸。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智慧程度把将知识点转化为有待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得到发展,从而引发了学生认真的思维,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教师自身创新的一种体现,因为创新总是在问题解决中发展起来的,问题解决是创新的土壤,问题解决虽然其外延要较思维宽泛一些,但既然创新离不开问题解决,所以我们就应在教育教学中注重问题情境的设置。

三.要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主体地位,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将课堂构建成教师智慧展现的场所。

现在的孩子对京剧比较陌生,欣赏起来有一定难度,老师不能像上欣赏通俗音乐那样,有许多学生教来参与体验,面对学生实际,我采用师生合作的方式。

在学生的节奏和演唱训练环节,老师要始终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地位,考虑到中学生不能直接演绎好书上的锣鼓经谱例,我坚持由易到难,先是把乐曲分乐句出现,而后要分小节练习,使学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活动中体味了乐趣,在唱腔的感受方面,我用“海岛”两字的反复练习,让学生很好地感悟了京剧“甩声” “擞声”和“摇声”的唱法,继而再听赏殷秀梅演唱的同一唱段,引导学生比较和总结出两种不同唱法的不同效果。

在新时期下构建新课堂、创立新课堂文化必须改变认识和观念、重新认识课堂、重新认识教师和学生生活的舞台和空间,抛弃教条、单一、静态的不利于学生提高的教学模式,真正将课堂构建成师生互动探究知识、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这条路虽漫长,但我们年轻一代的教育者永要坚定地走下去,不断地去开拓!

上一篇: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教师素质 下一篇:从英国大学管理体制看大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