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马斯洛需求理论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时间:2022-05-23 07:11:05

运用马斯洛需求理论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需要是人们思想和行为最初的动因和原动力,是对于自身存在与发展的实体做出的心理反映,也是为生存与发展对外界所做出的期望性心态倾向。一直以来,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都是采用灌输式的方式而不考虑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的接受心理,以致造成最后的诸多偏差。本文试图分析“马斯洛需求理论”为切入点,以期探求贫困大学生的需求心理,以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更自觉地尊重、满足和强化贫困大学生的合理需求,更好的引导、转化和调控不合理的需求,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预期目标并有效解决以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足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马斯洛需求理论思想政治教育

每个人因为生理基础和社会化过程差异,基于和别人不同的心理面貌而产生不同需求,又因为相应需求促使每个人行动以满足自身的需求,需要既是人的一种内在心理诉求,也是一种外在的心理反映。但无论是内在还是外在都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甚至是决定着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方向。因此利用好人的需要心理,能够最大化的激励和发挥人的潜力,从而有利于加强对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

一、马斯洛需求理论内涵

马斯洛,当代最有影响的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其创立的需求层次理论几乎被各个领域、社会和个人普遍运用,深入揭示了人类社会需求的一般规律。其理论核心在于将人类的需求,按照出现的顺序、力量的强弱而成等级排列,同时将人类的需求归纳为5种基本需要。将人类置于不同层次的需求支配之下,不断从事外界或内部心理的各种活动。在马斯诺的理论之下,人类的需求被归纳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需要五类。

生理需求,在马斯诺理论中处于最底层,仅仅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和先决条件。需要人类加以足够的重视。

安全需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含义十分广泛,是人类对个人安全乃至世界和平环境的希望,需要得到基本的满足。

归属与爱的需要,主要是个体和个体、个体与集体之间,个体渴望交往与他人认同、愿意融入到集体中的愿望,是个人对爱、情感和归属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在马斯诺理论中,与人类希望自己得到别人尊重和高度评价,希望能得到他人的重视和自我实现有威望等,即人类都希望自己有稳固的社会地位,并因此而表现出非常的自重和自尊。

自我实现的需要,在马斯洛理论中,处于顶级需要的位置,是人类特有的具有促使人的潜能在能力中得以实现,成为别人期望之人,完成与期望一致的一切事情的需要。

二、新时代贫困大学生需求的特点

(一)生理需求未得到有效满足

沉重的学费、生活费以及其他费用对于大学生而言无疑是一种有形的巨大压力,他们常常要靠举债借贷来交纳学费以维系学业。为了减轻债务压力,在校期间总是千方百计的雪球机会去打工挣钱,但同时又要拼命学习。所以只能做一些短工、零工。整体上处于弱势地位,其劳动价值的不到公平体现,虽和正式工同样的工作,付出同样的劳动量,却得不到同样的报酬,导致了他们在学校期间的吃、穿、住等生理需求的满足程度不够,生存权极为脆弱。

(二)安全需求极度缺乏

基于物质基础上的欠缺,导致了贫困大学生在心理上的一种极度不安全感。由于“寒酸”,贫困大学生常常倍受歧视,受奚落,受嘲笑,心理上总处于一种不安状态。但同时又有作为大学生的自尊与自傲,因而对当今“金钱至上”的社会现象产生一种强烈的抵抗情绪。在这种心理支配下,自傲心理强化,自傲往往转化为冲动,在处理偶发性事件时,易产生敌视态度和过激行为。并且这也是贫困大学生所自知的心理,由于缺乏克制而不得不面对缺乏安全感的煎熬。

(三)尊重和人际交往的愿望强烈

贫困生虽因家庭贫困而自卑,但是作为一个自我意识渐趋成熟的个体,他们又有着强烈的自我尊重和人际交往的愿望。由于心理上的诸多矛盾,有时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继而产生的是不被他人尊重感。虽然经济困难,但趋于害怕被人歧视,所以其消费价值取向也多向经济富裕同学看齐,消费结构也呈现出多元化。同时他们也有得到周围环境支持的心理需求,却又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对涉及到自己的事情又表现的极为敏感。所以整体上处在既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交际的需要又表现出一幅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面孔,很是矛盾。但作为一个社会人而言,归根结底对于尊重和社会交往德愿望是异常的强烈。

(四)自我实现需求迫切

基于比一般大学生更早接触社会,生活经历与经验也就成为贫困大学生的一笔最大的财富。那么在自我价值的实现上就比其他的大学生表现的就更加的迫切一些。应为它可以通过自己这份独有的财富来展示自己,从而获得别人的认可与尊重,同时还能拓展自己的交际面,找到归宿感与安全感。进而融入到班集体当中,获得被爱感。因此,贫困生的自我实现的愿望更具迫切性。

三、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不明确。

在当前我国高校贫困生普遍存在一定的生活困难的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提倡的“要把青年一代培养成有理想、有文化、有素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终极目标,对贫困生而言缺乏实际依托,加之高校又缺乏对个人素养的培养和内在精神的重塑,这样的目标对贫困生并不能起到实际感召作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针对性不强。

当前社会对贫困生的帮助,更多的局限在经济资助层面上,往往在思政教育方面呈现出落后的状态,从整体的思政教育内容来讲,大杂烩的方式导致教育针对性弱,缺乏对贫困生这一特定群体的引导,在对其正视现实、积极调整心态面对困难、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念等均存在缺陷。

(三)思想政治教育特别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手段有待改进

相对普通学生而言,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更多和更复杂,如自卑心理、依赖心理、嫉妒心理等,而目前的高校往往普遍采用的是榜样教育法和个别咨询法两种方法协助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仅仅至依靠这两种方法,将高校贫困生所有的心理问题解决掉,这是完全不现实的,探索新的、更好的、更适合贫困学生个体发展的教育方法,是目前高校教育者应该积极探索实现的问题。

四、运用马斯洛需求理论改善、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针对贫困大学生生理需求欲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正确的进行引导、科学的进行调整

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中,其所提出的生理需求即为人的衣食住行。然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教育者就不能仅局限于此。通常所说,人的需求有两种,即生理需求以及由生理需求而产生的社会需求,当生理得到满足后.学生就会自然地把自己的社会需求提升,根据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能给予贫困生以更多的关照,对于在外打散工的同学要给予帮助,关怀而不能挫伤其信心。另外,在不损害其他学生自尊心的情况下,对于优秀的贫困生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展示的机会,给予其更多的激励。

(二)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安全需求欲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帮助学生提高防范意识和处理安全危机的能力

马斯洛认为:“人们都喜欢一个安全的、有序的、可以预测的有组织的世界,在那里有所依靠,不会发生意外的难以控制的或危险的事情。”因此,作为教育者要注意做好思想引导工作,使贫困生走出自卑的阴影;在细节工作上,要深入到各个班级,定期到学生宿舍检查,增强其安全感,同时还要强化其的安全防范意识。

(三)对贫困大学生尊重与交往的需求欲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使他们拥有一个美好的情感世界。

做为相对独立但是又没有完全独立的个体,大学生和完全意义的成年人是有所区别的,然而有一个基本点可以肯定,就是身处校园的任何一个学生,都会有自尊方面的需求,自尊的满足会让他们感到自信、感到自己对社会的价值、感到自己有能力、感到自己有用处,他们同样会渴望有深厚的情谊在自己的周边。做为教育者,在从事高校思政教育时候,理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灵,真诚对待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他们获得人格心理上的尊重感。此外,还应该培养起良好集体文化,善于运用群体心理来强化学生之间的情谊。给贫困生提供一个可以接受的,愿意融入大家的良好环境。从而培养起他们良好的内心世界。

(四)针对贫困大学生自我实现的需求欲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创新教育的开展,努力帮助学生实现其人生价值

在当前的思政教育界,往往充斥这样的观点“现在的学生想法太多,太快。”在当前的社会形态和信息爆炸的情况下,大学生时时被新生事物冲刷着头脑、意识更新速度极快,而真正会追求自我的人,前面的四种基本需求实际已经得到满足。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关注贫困生的思想、行为动态,及时的加以积极的因素引导,形成良性循环,帮助其实现自我价值,从而获得心灵上的满足。

贫困大学生作为在高校中生存、发展的一个特殊群体,其需求有着自身特有的独特性。那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而言在从事具体的教育活动中自然就不能一概而论,要特殊情况特殊对待。要能够借用马斯洛理论来准确把握住贫困生的心理,尤其是对其思想和行为起影响甚至是起决定作用的需求心理,要从生理需求上予以引导,调整;从安全需求上予以强化;从尊重与交际需求上予以关怀,爱护;从自我实现的需求上予以帮助,借此使其得到生理及人格上完善。(作者单位:信阳农林学院)

参考文献:

[1] 亚伯拉罕·马斯洛.人性能达的境界[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

[2] 张文才.学生心理与行为教育[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3] 李翔.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与对策[J].重庆社会科学,2007,(1)

[4] 陈宪良.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J].教书育人,2002,(9)

[5] 黄雅燕.关于贫困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5)

上一篇: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监控探讨 下一篇:校园体育文化发展趋势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