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的正外部性浅析

时间:2022-09-08 04:30:32

创业教育的正外部性浅析

摘要:就我国创业教育的本质和特性而言,创业教育不仅仅属于一种教育形式,随着体系的完善和应用范围的增加,逐渐也发展成为了一套完备的教育模式和教育体系。近几年来,创业教育的目标不再局限于对学生的创业进行培养,更重要的是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等方面来提高其在创业过程中的竞争力,笔者以创业教育的正外部性为切入点,谈谈自己对当前创业教育的见解。

关键词:创业教育;正外部性;创业能力

众所周知,创业教育在我国国民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一大动力,有利于为社会的各行各业中提供优秀的创业人才,同时也有利于全面提高个人的创业素质,为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正是创业教育乃至于教育正外部性的标准化影响之一,但是创业教育的外部性也有可能会令教育资源的使用难以达到帕雷托最优,与我国国家政策产生一定的抵触,影响社会和个人对创业教育的投资决策。所以,我们要重视创业教育的正外部性,明确正负外部性的差别,才能更好地发挥创业教育的内在价值,也为相关学者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一、关于创业教育正负外部性的认识

首先,我们要知道创业教育的正负外部性是根据创业教育的影响效果进行划分的。就创业教育的正外部性来说,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例如通过对在校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一来可以为社会的经济带来较大的增长,缓解当前就业压力大的问题,二来又能为社会培育出一批又一批具有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提高社会人才的就业素质。但是由创业教育产生的负外部性也不容忽视,例如创业投资的失败、因个人的功利性过大导致不合理创业行为的产生等等。

二、创业教育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013年我国GDP增长率达到了7.7%,其总量也达到了10多亿美元,但是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主要就体现在经济增长的问题上。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方式主要还是通过加大投资的方式来实现的,其投资总量在GDP总量中所占的百分比达到了三分之二,而且外贸对于我国经济做出的贡献不够明显。尽管通过大量基础设施的大量投资可以拉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这种经济增长方式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第一,大量投资容易导致产能过剩、产品积压以及经济效益下降等一系列不良问题的产生,投资资金未能得到有效的运用;第二,大量投资会加剧社会环境的污染,降低经济效益;第三,过度投资造成经济膨胀,影响社会经济的稳定性。所以,笔者认为经济的增长要注意质量,而不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速度上。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在30多年的改革开放政策影响中,我国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是在牺牲我国人口红利、资源以及能源的前提下所达到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首先就是要实现三个转变,第一,实现外需向内需的转变;第二,实现外延型增长向内涵型增长的转变;第三,实现外需依靠向内需要求的转变等。

要想真正落实我国经济实现创新型的转变,笔者认为加大对创业教育是势在必行的。健全的创业教育体系无疑会对我国经济增长提供良好的动力,而推进创业教育,一方面能够是顺应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另一方面还能够大力提高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能力、实现城乡统筹,除此之外,开展创业教育对于当前我国普遍存在的就业难压力也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顺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创业教育有利于创新型经济的建设,而创新经济无疑是当前经济建设的重点工作,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式。

正如上文所述,当前创业教育不仅仅属于一种单纯的教育形式,更发展成为了一种能够带动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充分体现出黄页教育的正外部性。

三、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

首先,开展创业教育,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从而是内生经济得到较快的增长,来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尽管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迎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却面临着国际社会的竞争压力,不少行业领域与国际水平的差距仍然较大,而人才之间的竞争,无疑成为当前竞争的焦点,所以有关学者提出可以通过创业教育来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从而让部分大学生避免就业难的压力而错失发展的良机,影响我国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其次,开展创业教育也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顺利转型,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转型的抉择,受到管理体制和传统的教育文化影响,与国外教育存在较大的差距,然而,创业教育能够使我国高等教育能够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的竞争和信息化的影响,从而产生革命性的变革。

四、结束语

在高校中开展创业教育,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除此之外,也为在我国就业市场的压力发挥不可忽视的缓解作用,可见,创业教育的正外部不可忽视,我们要充分掌握这个优势,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罗频捷,温荷.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模式探析[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

[2] 张溪.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的实现路径[J].中外企业文化,2014(01).

[3] 曾禛,刘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北方经贸,2013(01).

上一篇:中国医疗改革理论分析 下一篇:基于后奥运时期陕西省业余体操训练发展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