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营林防灾减灾的论述

时间:2022-05-23 06:56:02

[关键词]天然林;人工林;防灾减灾

近年来,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顺利实施和生态建设的进一步发展,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生态效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近些年气候变暖灾害性极端天气越来越多,如何有效地防止林木雨雪灾害、病虫及森林火灾等灾害,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少灾害的发生。

一、林木雨雪冰冻灾害的分析与防治

我局2012年11月遭受建局以来最大雨雪冰冻天气林木受雨雪冰冻灾害,损失 较重,其受灾程度除与雨雪冰冻天气持续时间、海拔、地形地貌有关外,在上述相同的成灾环境条件下,森林经营水平、林木质量、林木健康状况、营林技术措施、造林树种选择等因素同灾害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天然林比较抗雨雪冰冻灾害,人工林较易受雨雪冰冻灾害,特别是人工纯林受灾最为严重,经济损失也大。过去营造的速生丰产林绝大多数为落叶松纯林,初植密度过大,抚育间伐不及时,树木为争夺阳光其高生长较快,冠幅较小,形成高、径、冠比例失调,稍部木质化程度低,当树冠积雪达到一定重量时,林木之间由于互相挤压,易形成大面积倒伏和折梢。

调查发现阔叶树比较抗雨雪冰冻灾害,特别是落叶阔叶树,针叶树和桦木树易受雨雪冰冻灾害。人工林受灾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未能按适地适树的原则科学地选择造林树种。选择树种时,只重视树种的经济性能,忽视了树种是否与造林地环境条件相适应,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气象条件是否适合,忽视了树种的抗气象灾害能力,没有足够重视树种的形态特征、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在抗雨雪冰冻方面的特点,片面追求营造经济价值高的速生树种,极易造成冰雪灾害。

从调查情况来看,我局浅山区混交林抗雨雪冰冻灾害能力强,而人工纯林易受雨雪冰冻灾害,特别是针叶纯林和桦木次生林,很容易遭受雨雪冰冻灾害,落叶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森林经营状况好,经营水平高,林木质量高的健康林木抗冰雪灾害;而经营不好,林木质量差的林木,无论是人工林还是天然林,由于林木密度过大,林木长势较弱,冠幅较小,木质化程度低,高径比严重失调,极易造成折梢、折断和倒伏。

二、林木病虫鼠害的防治

森林病虫鼠的防治工作,以突出营林措施和生物防治措施为主,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坚持因地制宜,充分运用生物、物理、天敌等相辅相成的系统防治措施,防止环境污染,大力提倡防治无公害防治措施,把森林,病虫鼠害控制在不成灾的水平,以达到保护环境和促进林木速生丰产的目的。

1.做好森林病虫鼠害调查

认真地调查森林病虫鼠害,以便掌握森林病虫鼠害种类组成、种群动态及发生发展趋势,森林病虫的变化情况,探讨其发生发展规律,为科学准确的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防治措施的制定以及天敌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及时认真做好森林病虫鼠的种类、数量、分布、林木被害程度的分析。

2.营造混交林

在造林设计时考虑合理的树种搭配,以速生丰产林为主,实行针阔混交、乔灌混交、灌灌混交、合理搭配适合当地生长的各种针叶、阔叶、灌木树种,避免营造单一的纯林,同时,要通过优化林分及树种结构,实行合理密植,利用灌木和次生林木的发达根系阻止地下害鼠活动,如果造林前将灌木连根清除,地下鼠便会很快侵入造林地危害苗木。在鼢鼠危害严重的地区应先栽植灌木,灌木定植后再栽植乔木,实行先后灌乔混交造林方法,阻止地下害鼠危害。

3.加植厌食树种

加植厌食树种是指在造林设计时要栽种一些害鼠不喜欢啃食的、适合当地生长的树种,以减少害鼠对林木的啃食。在东北大林姬鼠、棕背鼠平、红背鼠平等占优势的地区要多营造落叶松,在东方田鼠和东北鼢鼠等占优势的地区要多营造樟子松。

4.抓住科学、合理、有效防治措施

根据林木生长状况、危害程度及症状,正确鉴定森林病虫种类,掌握其生物特性及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规律,抓住最佳防治时机,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有效的防治措施,以达到最佳治理效果。同时把森林病虫鼠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5.天敌防治法

结合其他防治措施,利用自然界中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线虫、蜘蛛、食虫鸟以及其它食虫动物等有益生物来控制病虫害。此措施对维持生态平衡,对森林病虫害有长期抑制作用。对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6.生物及仿生物药剂防治森林病虫鼠

建设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避免化学防治带来的环境污染,大力提倡无公害防治。防治时选择生物药剂和仿生药剂进行森林病虫鼠的除治,是实现林业生态文明的重要步骤。

三、林木的防灾减灾措施

自然灾害不可避免,人类能够做的只是如何利用自然为人类造福,一是加强科学预测提前预警做好防范措施,将灾害降低到最低程度,二是科学营造林,这是防灾减灾重要措施之一。受灾林地清理包括受灾林木清理和造林与更新方案。要遵循林业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突出重点、破解难点、分类实施,不搞一刀切,注重林木清理与科学经营、自然恢复与人工恢复相结合,扎实推进林业灾后恢复重建。清理林地不能随意清除现有植被,要强调现有植被和目的树种的保护和利用,对断梢严重林分,针叶树仍有5~6盘枝条的或阔叶树潜伏芽萌发能力较强的树种,以及每亩有5O~60株正常树木的林分不宜全面伐除,应只清除折断和翻桩树木,以防止造成人为对生态环境破坏。同时应及时补植与立地条件和环境相适应的树种,以利于形成异龄复层林早日发挥生态功能。对折断倒伏严重无培育前途的林木应及时全部伐除及时更新造林。

调查发现,片林受灾程度大于行道林及孤立木,密植片林大于疏植片林。可见合理的林木密度,既是提高林木生产力的需要,也是防灾的需要。林木初植密度过大,虽可提前郁闭,但树势弱,木质化程度低,冠、径、根系生长比例失调,抗灾能力差。进行合理的树种混交搭配,尽量避免营造纯林。混交林不仅能够提高防雨雪冰冻灾害能力,还能有效提高防病虫害、防火功能。营造混交林要做到针阔、乔灌、落叶常绿的有机搭配。其次要强调栽植点的配置方式,提倡采用三角形或梅花型方式,使林木形成较均匀树冠。本次灾害中,林缘、沟边等边际林木倒伏或腰折主因就是树木偏冠,雪压承载力不匀所致。大力提倡营造异龄复层林,提高林木稳定性。

积极推行“近自然”森林经营方法,对现有林木,尤其是残次、低产低效天然林,要引入现代林业生态学理念,遵循森林生物群落演替规律,减少人为干预,发挥森林自身生态功能,采取补植、封育、定向培育、天然或人工促进天然萌芽更新等森林经营技术措施,引导和促进林地向异龄林,复层林、混交林方向发展,形成稳定的、复杂的、更高级的森林生物群落,降低森林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实现传统经营方式向现代林业可持续森林经营方向的转变。

四、森林火灾的发生与预防

森林火灾的发生发展主要条件是森林可燃物、火源、适宜的气象条件三者缺一不可。

1.森林可燃物包括森林和林中空旷地上,道旁,宅旁的一切可然烧的死被地物和活地被物。

2.森林火灾的气象要素包括 温度、湿度、风速、降水等。

3.火源包括自然火(雷击火、高温自燃火),人为用火。

在实际工作中森林可燃物与气象条件无法掌控,在林区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森林着火原因较多,主要原因是火源(人为用火包括生活用火和野外用火),控制了火源,森林火灾是可以避免的。(编辑/李舶)

上一篇:浅谈如何做好经济新闻 下一篇:无限风光在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