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节公开课看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科学处理

时间:2022-05-23 06:51:46

从一节公开课看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科学处理

科学处理教学内容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提高历史教学实效性和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在我校提出打造“五生”课堂的背景下,我们历史学科的教师要使历史课堂真正成为激发学生兴趣的“生动课堂”、贴近学生生活的“生命课堂”、顺应认知规律的“生本课堂”、充满和谐互动的“生态课堂”和理解生命热爱生命的“生命课堂”,对现有历史学科的课程资源教学内容进行重构、进行科学处理,就成为关键之中的关键。教者在《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公开课上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充分展示了其科学处理教学内容的能力与方法。

一、教学内容处理的科学性体现在内容的选择上,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是历史教学内容科学处理建构的根本出发点。历史学科是人文社会科学,历史教育的重心和核心应是以塑造学生人格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历史和人文素质为终极目的。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建构,使学生对感受体会历史现象中的种种残酷与美好,体悟为人做事和存身立世的基本道理,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理解生命热爱生命,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教者在这一节课上通过对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近代实业家的生平事迹及创业中的艰难曲折材料,进行精心筛选,并通过多媒体、习题等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对感受体悟这些人物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在巨大的压力面前仍能展现出重义轻利、舍家爱国、威武不屈的非凡品质。由彼及己,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有利于学生为人做事,存身立世的正确价值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进而为增强学生对国家的使命感,对社会的责任感打下良好基础。教者切切实实体现出理解生命、热爱生命的“生命课堂”理念。

二、教学内容处理的科学性体现在内容的选择上,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历史教学内容的科学处理建构切入点。高中历史知识统摄古今、涵盖中外,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人物、战争等诸多方面,内容丰富,多姿多彩。历史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学科之一,但现实中学生普遍对历史课缺乏兴趣,但这不能说明他们对历史不感兴趣。学生之所以对课不感兴趣,是因为对知识的枯燥记忆和对相关知识结论呆板严肃的厌倦。而这节课,任课教师很好地解决了这个矛盾:充分运用教本以外的众多课程资源,如文字资料、影视资料、文物遗迹、乡土教材等等,尽量使历史教学内容的处理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例如,在讲到张謇时,联系到县城海都大桥那儿的雕像,联系到县城名称的由来等;还有教师或雅或俗、幽默生动、明白晓畅的语言,从多方位对学生进行丰富的信息刺激,使本节课的内容丰富、生动有趣,使学生的学习处于相对轻松、高雅的氛围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从课堂活跃的气氛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大大激发,这有利于学生对枯燥的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和知识体系的整合建构。通过这些,本节课成为了激发学生兴趣的“生动课堂”、贴近学生生活的“生命课堂”。

三、教学内容处理的科学性体现在内容的选择上,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是否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历史教学内容的科学处理建构支撑点。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经验或体验的过程。要让学生获得经验或体验,就要尊重提升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就要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就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比较偏重“注入式”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没有能完全顺应学生个体的认知规律,同时,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足,师生互动形式单调,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空间和时间非常有限,难以体现顺应认知规律的“生本课堂”和充满和谐互动的“生态课堂”的理念。本节课的内容是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通常的方法是分阶段介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概况等,但教者用一个民族资本家投资的行业,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概况,让学生自己研讨,他为什么要投资那些行业?为什么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不一样?进而由小及大,让学生理解整个民族资本主义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及特点。这样科学的处理教学内容,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逐步学会主动地、创造性地利用一切教学内容和课程资源,为自身的历史学习和探索服务,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这种处理方式也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是新课程观倡导的理念,也是“生本课堂”和“生态课堂”的理念和要求。虽然学生因其认知能力有限等原因,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水平上与真正的史学研究有相当大的距离,但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式到主动式的转变。

四、教学内容处理的科学性体现在符合课程标准及相关考试要求上

是否符合课程标准及相关考试要求,是历史教学内容科学处理建构的基本参照点。在现有的体制下,各种基础性和选拔性的测试是教师和学生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与新课改的目标要求相矛盾和对立的,但任课教师能“在针尖上跳舞”,把对立的矛盾转化统一:按相关考试要求,把经典性的基础知识通过相应的科学处理建构整合,达到了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完善学生的人文素质的目标,真正达成“五生”课堂的目标和要求。任课教师言语简洁,善于抓关键点,善于引导学生理解相关基础知识,并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记忆基础知识。

对历史教学内容的科学处理建构,是真正落实“五生”课堂和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这需要我们教师长期艰苦的努力和探索。任课教师在这方面做出了比较成功的探索,值得同学科教师借鉴。

上一篇:让地理课“飞”起来 下一篇:如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