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质量的提升

时间:2022-05-22 08:41:35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质量的提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9-0151-01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教学如何一进步深化改革,优化教学的各个环节,既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又不以降低质量为代价,甚至在减负的同时达到提质的目的,便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学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一、重视语音的教学与学习

随着《语言文字法》的颁布实施,全国各地交往日益频繁,推广普通话对减少语言障碍、扩大交流、减少失误具有重大意义。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时间距离、空间距离正在迅速缩短,我们也不可能把自己封闭中某个狭小的地域,对外交往也成必然,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说好普通话就成了一件大事。要说好普通话就要学好汉语拼音。首先就要掌握汉语拼音方案中的有关内容,如:声母表、韵母表、隔音符号等的运用。其次,要掌握常用汉字的读音,常见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读音。通过中小学的学习,认识了3500个常用汉字,基本上满足了日常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二、重视语法知识的学习

虽然我们的说话、写文章不是先有语法规范,而是先有说话、写文章的需要。但是学习语法知识仍是很重要的。第一,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句子的意思。第二,可以减少语病,把意思表达得更准确。例如:我们要不断改进前进中的缺点和错误。对于这个句子,初步一看,没有多大问题,仔细一想,才发现有问题,“改进”是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和发展,对缺点和错误进行进步和发展,它始终是缺点和错误,没有达到我们改正缺点和错误的目的,也不是我们所要想表达的主要意思。第三,它还可以使我们的文章、说话更加生动活泼。我们的作文为什么总是枯燥无味,很大程度上就是缺乏必要的修饰语。

三、重视写作训练

写作文历来是学生最喊头疼的事,也是学生最不愿做的事,这极大地制约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因为作文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是语文能力的集中体现。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以为,主要是我们对生活熟视无睹,总觉得平淡无奇。缺乏对生活的热情,这就很难发现生活中的新鲜事,就很难发现其魅力所在和感人之处。只有对生活充满激情,才能发现其闪光点。生活中处处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学素材,关键是靠发现。我们时常有感情澎湃,急于表达的时候,但是一下笔,顿感无从下手,这就是所谓的眼高手低。要避免类似的情况,就要下苦功夫积累有关知识。写文章是自己感情的流露,是很轻松愉快的事情,每一个人都是能办好或办得比较好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努力去完成它,才能把它做得更好。

第一,新,也就是文章的选材、立意要新。我们每天都耳闻目睹了许多人和事,我们要去挖掘其中蕴含着的新鲜的东西。就是很平常的事,也要从一个与众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思考,同样一株玫瑰花,有的人说这花有刺,有的人说这刺上有花,感情不同,结果就不同。同样是看雪,则充满昂扬的斗志,欲与天公试比高。岑参却透出淡淡的离愁别绪。

第二,奇,就是结构要奇特。俗话说:“文似看山喜不平”,“做人要直,作文要曲”。这“不平”,这“曲”,就是要有波澜起伏,要有能吸引读者的地方。古代的说书人在说书的时候,常在关键的地方或精彩的地方戛然而止,写文章也常把最精彩的部分写在开头,以吸引读者。这就需要把记叙的一种或几种顺序综合运用。《驿路梨花》一文,从主题、素材上看都好没有特别新奇的地方,然而,作者却通过几个误会几个悬念的设置,达到了引人入胜的目的。

第三,特,就是要有特色,特色就是一个事物不同于另外一个事物的地方。优秀的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坡的豪放、柳永的婉约,各得其所。它包括选材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都有自己的特色。岑参把雪写成梨花,别开生面,透出了一丝暖意。朱自清把春风比喻成母亲的手,把春风拟人化,把它的柔和暖写得淋漓尽致,极富感染力。

第四,加强自己思想锤炼。作文不是一个纯技巧的工作,而是思想感情的流露,没有对生活、自然、生命、事业的热爱,是很难产生优秀作品的。纵观古往今来在历史上有影响的文学家,无不贯穿着这种理想和追求。魏巍到朝鲜战场采访,被志愿军战士的伟大精神所感染,饱含着对志愿军战士的敬意,写成《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脍炙人口的名篇。同志以他那博大的胸怀,敏锐的洞察力,早在1949年就写下了《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一文,至今仍有着极强的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

四、重视古代文学的学习

我国历史悠久,在五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劳动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精神财富,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也是值得我们继承的。诗、词、曲、赋、散文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它以其言简义丰,语言警策,音律和谐,易记易诵,历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许多思想性强、艺术感染力强的作品,是文学百花园中的奇葩和珍品,有些句子已成为名言警句,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被人们广为运用。学习它,不但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起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作用,而且还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年

[2]《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指示》.1993年

[3]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C].2000.P300-301

上一篇:谈“错题本”与高中数学学习 下一篇:谈谈小学数学的图形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