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课堂小练笔的实践探索

时间:2022-05-22 05:22:57

开展课堂小练笔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 小学语文;小练笔;说话;结构;词句;

补白;创新;读后感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9―0090―01

小练笔,顾名思义,就是小的动手练笔。课堂小练笔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随机地学写一些小片断、小段落,它具有篇幅小、形式活、出手快、效果好等特点。小练笔虽小,但认真挖掘文本资源,亦可开辟练笔大天地,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激感,练习说话

在课堂上,教师要拨动学生乐于表达的心弦,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把心中所想、心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传统的阅读教学过分强调意义的获得,使得对话仅在认知层面上进行,难免枯燥与单调,无法与作者心灵之弦“和音”,更谈不上对文本的深层开拓。因此,教师必须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善于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在阅读中引领学生讨论、练笔,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如,在教学《永远的白衣战士》一课时,白衣战士叶欣为了让更多的人活,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对此可以让学生写下想对她说的话,激发学生对她的敬佩之情。

二、学习结构,当堂训练

我们的课文中有许多富有特色的结构,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其中的段落结构写片段。例如,《北大荒的秋天》其中第五小节第一句话是中心句,下文是讲它怎么热闹的。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一句话写一段话,写好、写出特点,学生自己动手写了,印象也就深刻多了。模仿是创作的先导。著名语文专家吕叔湘曾科学地总结出学习语文的一般过程,“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巧,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他把学习的过程归结为“模仿变化创造”公式。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让学生学习文章中的结构,从中体味到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匠心所在,悟出表达方法的真谛,这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三、积累词句,书写生活

语文的学习,归结到一点上就是习作,是否会习作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要想让学生会写作并爱上写作,语文教师就应将写作教学渗透在语文课堂中。课本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而在学生的习作中,我们很难见到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对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使这些优美词句为自己的作文服务,在写作时流露出自己的内心世界,我笔写我心。

四、练习补白,加强练写

许多文质兼美的文本都会留下一定的空白和不确定性,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典范,给读者以尽可能多的想象空间。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指导学生对课文的某些部分进行扩展,或给句子加修饰成分,或给人物加外貌和心理活动描写,或扩充情节。通过练写,使学生学会如何感悟人物特性,如何通过神态、心理活动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人叙事能力大有帮助。

五、注重创新,感悟鉴赏

教材中,有些语段意蕴深刻,耐人寻味。教师此时不妨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大胆想象,去合理发展课文的情节,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和鉴赏人物性格特征。如,在教学《临死前的严监生》一文时,要求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语句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教师教学时可这样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中,你能猜想到他在想什么?试着想象:如果严监生能够说话,在大侄子、二侄子、奶妈、赵氏问话后,他会怎么回答?引导学生根据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的句子,去认真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把握人物性格,从而代替人物说话。这种在文意深刻处的创新写,既让学生深化理解人物性格,又教会学生如何进行人物对话描写。

六、学写读后感,重视阅读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每一篇课文后都应该写读后感,或给作者、教师、文中的人物写信,或模仿课文中的人物、作者给自己写信。语文教学所选编的文章都是精选出来的,学生要多读。叶圣陶在1940年发表的《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指出了写作的“根” 在阅读。他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课文教师要精讲,学生要细品,这一做法,既能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又能让学生爱上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上一篇:游戏教学法在初中体育课堂上的应用 下一篇:让作文评语充满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