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消费引领的企业生产审美研究

时间:2022-05-22 11:02:52

由消费引领的企业生产审美研究

摘要:消费审美化的趋势促使学界也一直在努力研究如何突破单纯以实用性能为主要手段的旧生产模式,创立一种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审美文化模式,将美学原理运用到企业生产中。国内外有关企业审美的研究就是在这种互构相生中产生并将会得到不断的发展。

关键词:企业生产审美;国外研究;国内研究

国外,19世纪末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A・Marshall)指出了现代消费审美化趋势出现的历史条件。美国制度学派经济学家凡勃伦(T.Veblen)发现了美国有闲阶级消费审美化的迹象。20世纪中叶美国学者欧内斯特・迪士特(E・Dichter),提出了消费审美无意识理论的构想。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J・K・Galbraith)研究了丰裕社会的特征后指出,我们没有理由主观的假定科学和工程上的成就是人类享受的最终目标,消费发展到某一限度时,凌驾一切的兴趣也许在于美感。德国学者维尔什(W・Welsch)从哲学角度揭示了现代消费审美化趋势。他发现现代性的实质不仅是韦伯式的社会生活的理性化、杜尔海姆式的社会分层化,同时还是一种社会生活的审美化过程。P・路易在《火车头・它的美学问题》中研究了形式美问题,认为商品的形式美是成功销售的钥匙。包豪斯(Bauhaus)创立者格罗皮乌斯提出了商品的功能美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产品的流通方面,阿尔琼・阿帕多拉认为,“技术、社会和美学等综合知识在流通路径上的传播,决定着商品在社会内部或社会之间的活动。这种知识的传播,是决定物体在流经这些路径时获得何等价值的关键因素”。1919年德国现代工业审美设计先驱格罗皮乌斯创立了包豪斯(Bauhaus)设计学院,强调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认为实用与审美的二位一体应体现在生产创造中。1956年在英国成立了研究生产技术美学的“迪扎因(Deign)”,使企业生产中的审美塑造得到迅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法国学者VincentDegot组织的一系列“组织符号学研究会议”,当时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讨论组织符号在塑造公司形象方面的运用;在这一系列会议中,学者们逐渐对“企业审美化”这一命题产生了关注,有不少学者发表了关于该命题的论文,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学者有Strati、Gagliardi、Ottensmeye等。到了2000年以后,西方学界对于该命题的研究就更为深入和广泛了一些,逐渐发展到企业组织运作的各个方面。

国内学界在企业审美化方面的研究大多数是以概念的提出为主,对建立“企业美学”、“管理美学”、“企业审美文化”的必要性及其性质的纲领性论述较多。姚全兴在《企业审美文化两题》中指出了企业生产审美文化缺失所造成的“反文化审美”现象,主要有企业品牌定位不文明、产品形象脸谱化甚至低俗化、殖民化等现象。黄河涛在《消费者购买行为中的审美无意识》中指出:从世界各国看,尤其是东南亚各国以及港台地区提供的资料看,当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000美元左右时,消费趋势就开始出现一个明显的变化,即人们开始追求体消费中的自我价值的实现。这种追求,就是一种审美追求。朱爱军在《对市场经济的审美关照》一文中也指出:任何社会变革最终都将落脚到人的发展问题上,我们完全有理由将“立美宜人”作为对市场经济审美关照的根本旨归,通过企业审美文化实现对人的现实性的终极关怀。刘开云在《现代消费观念与审美需求的契合》一文中指出:商品的使用价值可分为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审美价值高于实用价值,审美需求更能影响消费行为。黄河涛在《企业审美文化与审美文化产业》中提出了企业审美的三个层次理论:即商品在感官形式层次上产生的审美价值;在心理感情上产生的审美价值;在精神层次上产生的审美价值。凌继尧和季欣在“审美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一文中指出:我国“有三分之二行业的产品具有审美依赖度,它们是经济审美化研究的对象。但是,不同制造行业的产品的审美依赖度很不一样。机床和电脑、家具和服装、儿童用品和通讯器材、交通工具和家用电器的审美依赖度都不相同。针对每一种行业的经济审美化,应该提出不同的对策”。王旭晓在“现代消费审美化与美学在经济领域的作为”一文中指出:审美经济研究的视点“应走向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当然,也有个别少数研究关注到企业审美化的某些具体方面,例如刘玉清就提出了几个关于企业形象审美化的几个途径。而比较优秀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近两几年。吴杏德从管理、产品、服务、营销、公共关系、企业文化和人才等方面简要论述了审美对企业的作用。向莉和曹虎指出企业的产品应当同时具备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并且举例说明了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些方法,同时还分析了企业的生产环境应当有哪些方面的具体改进等。

企业生产只有尽快改变单纯以性能和价值为手段的模式,创立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审美新模式,将美学原理和手段运用到生产中,才能实现马克思所说过的“按照美的规律塑造”产品。如何使企业提供给消费者的商品内外一致美好,是企业生产审美研究亟须解决的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审美文化的研究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备了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河涛.现代市场的美学冲击――企业审美文化论[M].人民出版社,1996.

2、凌继尧.审美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J].东南大学学报,2008(3).

3、王旭晓.现代消费审美化与美学在经济领域的作为[J].河北学刊,2010(5).

*本文属陕西省教育厅基金项目(10JK160)。

(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

上一篇:民营企业的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关于当前青年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