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思想品德课教学

时间:2022-05-22 07:39:52

小议思想品德课教学

摘要:面对新课程的改革,许多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的转变还不到位,存在着诸多困惑。一提思想品德,人们难免想到枯燥的说教,如何摆脱思想品德教学困境,再现思想品德的春天是值得广大教师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谈谈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新课程 思想品德课 课堂教学 兴趣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钻研教材、提高教学艺术的基础上,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的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当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心理效应就像一只无形的手,在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人的心理也在不断变化着。巧用心理效应,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社会的因素、家庭教育的差异都给学校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作为一名教师,惟有积极探索,适应新情况,敢于面对新问题,才能不断地发现学生的最新动态,走出一条与时俱进而不会落后的道路。由于思想品德课的枯燥无味让许多学生失去兴趣,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让思想品德课堂妙趣横生,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但首要的是教师自己对思想品德课要有激情。在学习的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可伤害学生的自尊,让思想品德课有趣起来,生动起来,否则就是一堂失败的教学。怎样的课堂学生才喜欢呢?怎样才能让课堂一改以往的枯燥乏味为引人入胜、妙趣横生呢?

1.先声夺人,导入生趣

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抓住这一心理特征,根据所教内容设计新颖、多样、有趣的导入,能有效地提高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新课教学作好铺垫。

(1) 悬念导入,以疑引趣: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设疑置难,激发学生追根溯源的兴趣,达到教学目的。如教学“生命是独特的”前,就可给学生设置一个悬念:世人真的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吗?让学生课前探讨,甚至深入生活去比对,课堂上再进行讨论,教师因势利导,积极引领,一堂鲜活的关于生命的课在共同的探究中得到展开。

(2) 教具导入,生动有趣:由于年龄、阅历的因素,直观性、具体性教学符合学生思维特征,利于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教学“科学技术深刻地改变着世界”的专题前,亮出随身携带的手机,从精美外形的设计制作介绍,到内在品质全面展示——高清晰的照像、摄像,高品质的通话、音乐,大容量的字典词典,多功能的编写计算等,无一例外都体现了现代科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对现代科技的求知欲望,从而为后面的教学创造良好的氛围。

(3) 游戏导入,无限乐趣:顺应学生贪玩好动的少年天性,将游戏引入课堂,是课改理念的具体表现,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

2.师生互动,过程激趣

生活是大课堂,丰富多彩,充满情趣,真善美无处不在,但假恶丑也充斥其间。积极、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适应时展所需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都离不开学校课堂这一主阵地,素质教育关注过程的精彩,精彩的过程离开激趣是无法想像的。生本课堂模式的关注点在于学生学得怎样因此,立足学生实际的激趣手段,有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营造和谐生动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

(1) 情感激趣: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表现之一就在于丰富的情感。而作为社会职业来讲,教师这一职业也是极具情感色彩的职业,教师丰富的情感既是巨大动力。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时,他们也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反应——爱老师,爱老师所授的课程,从而产生持久的求知兴趣。当教师把爱心化作责任心体现的教学过程中时,那幽默、生动的语言,那抑扬顿挫的声调,那一举手一投足的夸张形体,那发自内心而与语境紧密相关的哈哈大笑、愤怒和悲伤的情感流露,无不具有穿透力和震憾力,带来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课堂自然呈现相应的心理氛围,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强化,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提升。

(2) 时政激趣: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教学的根本原则和方法,也是思想品德教学的生命所在。学科特点要求我们“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与时俱进。青少年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要求我们挖掘时政资源,在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同时,联系书本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以生动丰富的时政新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建立“新闻360秒”每天播报制度,在科代表的组织下“播音员”天天都是新面孔;重大新闻事件的评议在老师指导下班干部轮流主持;多种形式的时政评说,让所有的参与者乐此不疲。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手、动脑能力,也使相对滞后的课本内容与时俱进,得到丰富和发展,让每节课都贴近生活,避免空洞说教。.’实践证明:时政激趣不失为思想品德教学的好方法。

(3) 意境激趣:意境是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刻意创设的一种情景,能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引起自主意识,激发学习兴趣,产生较好的情感效应,激发学生对课堂内容更深入的探究。这种意境或来自于老师极具冲击力的口头语言表达和肢体语言表达,或来自于多媒体形象生动的画面及超重低音对听觉神经的震憾,或来自于对弱势学生的深情关注,或产生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激烈的讨论、辩论。

3、画龙点睛,作业设趣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画凤,重在点睛。布局合理、结构完整的课堂通过作业,给予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成功感,使学生的兴趣得到回报。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运用新知,结合自己的能力、爱好开发思维,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教师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学到知识后的喜悦心情得到发泄,让他们散发出自己的个性特色。这时他们的兴趣由新知的焦点性得到发展,一般而言,作业时全班同学的兴趣最浓,这里的兴趣具有增强性。我在“设”字上下功夫--创设作业情境、趣设作业题目、巧设作业形式、引设作业深度--达到增强兴趣的目的。

总之,一堂课中兴趣的跨度将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同时知识的巧妙发展又对兴趣起促进作用。可见知识的发展与兴趣的发展密不可分,同时我们也看到兴趣不只是教育的一种手段,也是教育的一个目的。我们只有不断将学生的兴趣分层递进发展,学生才会产生更强大的动力冲击知识的顶峰。

上一篇:浅谈美术教学与多媒体的结合 下一篇:放松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