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如何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模式

时间:2022-05-22 02:20:26

浅谈新课程下如何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141-02

目前,我国教育领域课程改革和创新异常活跃,各种新理念、新模式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我们构建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带来了新的机遇,改善了我们的物理课堂教学状况,学生的学习方式向“自主、合作、探究”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笔者也着实感到了些许无奈和困惑,如我们注重了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探究占时过多,完不成教学任务;我们强调了“创新、实践、探索”意识,使课堂充满了生机,但上课时往往出现“乱放羊”的局面;过去我们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不允许不确定性情境进入课堂,但新课程使教学目标、结果、对象、内容、方法、过程的不确定性情境大大增多。

夸美纽斯说:“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 面对如此的困惑,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应如何应对呢? 笔者总结整合了自己过去的教学方法,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设计了一种“和谐七步”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即:情境导入、自主探究、互动交流、归纳总结、体验反思、检测评价、反思整理。实施以来,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教学模式的构建在教学初期是能够奏效的,起着一种导航作用。但仅仅凭模式一成不变的授课,必然禁锢了师生的发散思维,理想的课堂是每堂课都有个性,有特色,是不存在模式的。这就面临着一个“出模”的问题。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教出特色,笔者在“和谐七步”模式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大胆的实践,探索出了更加有效的物理教学策略。

一、兴趣培养是构建高效物理课堂永恒的主旋律

杨振宁博士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已经被很多专家和实验所证实。笔者在课堂上,把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作为重点研究;并且,在物理高效课堂中,宽松的学习环境、轻松愉快的心情是贯穿整个课堂的,应该说是物理高效课堂的主旋律。同时,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创设引发学生好奇的物理问题情境、时空情境等,巧设悬念,激发兴趣。笔者在教学情境的设计时,常常从如下三个方面考虑:一是设计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与日常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明确所学知识就在身边;如多媒体播放2004年雅典奥运会110m跨栏录像,问:比赛成绩可以通过如何判定?①刘翔到达终点时,看每一个运动员处的位置;②大家都跑110m这个相等位移,比较运动的时间;从而引出速度这个概念,学生比较感兴趣。二是设计富有社会气息的情境,加深对学科知识对社会作用的认识。三是设计富有想象气息的情境,在和学生的对话中,在学科知识的应用中,让每个学生都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想象;如把“神十”女宇航员王亚平“太空授课”的情景引入课堂,让学生边看边想象其中的物理现象,以增强学习物理的信心。

二、实验探究是构建高效物理课堂的灵魂

一个优秀的物理教师,总是把学生的实验作为构建高效课堂的灵魂,如果条件允许,可能就把实验室当作课堂。高效物理课堂教学,不能没有实验教学,要形成一种融洽的学习气氛,激发学习热情,使学生“迸发”出想象的“火花”,大胆质疑,合作探究,从而迅速灵活地掌握物理知识及科学方法。例如,笔者在讲授“重力”时,出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重力大小不同物体下落是否相同?实验演示:将一枚硬币和一张展开的纸片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把一张纸片捏成纸团和一张展开的纸片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师生合作探究后得出结论:物体下落过程中的运动情况与物体的质量无关。这样,学生可以就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和这里产生的矛盾进行思维的探究,加深了学习物理知识的印象。

当然,我们在课堂上进行试验探究式,还要走出几个误区,如探究不一定非要做实验,探究教学要注意效率,不追求课堂上“热热闹闹”,要注意课堂目标的达成度等。

三、作业改革是构建高效物理课堂的核心

作业改革,似乎在物理教学中很少涉及到,但笔者认为,这恰恰是构建高效物理课堂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应该视其为核心问题加以重视。笔者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学生作业设计和作业批改两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作业设计精选分层。精选习题时,控制难度很重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分选做题和必做题,不同班级、同一班级不同学生的作业题在数量、难易比重、完成方法上要求不同;对较少质量高的习题,采用“一问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等形式挖掘、拓展。同时,开发易为学生接受的作业形式,如口头作业、收集信息作业、实验作业等;注重“统一”“自主”原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完成,增加物理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批改作业形式多样。笔者充分发挥合作小组的作用,尽量让学生参与评估,如课堂中面批、优生助批,学优生在批改完成后马上与教师一起批改其他学生的作业,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课堂中生生批改,按小组流水线批改作业,小组学生轮流担任组长做好小结,对作业中存在的明显问题进行复批或面批。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这几种方式交替进行,提高作业效度。

(三)作业评价激励为主。笔者坚持“分层评价”、“全体参与”、“及时反馈”的评价原则,因层而异、因人而异,重在激励。对于有形的作业比较容易评价,但对实验课作业的评价就不太好把握标准。实验课较多适用于小组合作教学,笔者抓住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进行评价,如“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要进行打点、测量、记录、计算等几个步骤,只靠一个学生做会手忙脚乱。分组合作实验探究效果往往会好一些。在评价时,以小组为单位“捆绑式”评价,重视优等生提出的研究性问题,更要关注学困生存在的基本问题,激励小组内优等生帮扶学困生,提升小组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达到共赢之功效。

教无定法,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并非一日之功所能奏效,需要我们站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高度,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潜心教学,扎实实践,与新课改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何克抗,《电化教育研究》)

[3]《物理教师》(苏州,2004.10)

上一篇:定积分中求曲边梯形面积的教学新设计 下一篇: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有效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