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税离弦

时间:2022-05-22 01:56:19

环境税离弦

纠结多年,环境保护税的开征日程终被敲定在2012年。

一位财政部税政管理方面的官员向《财经》记者透露,年初财政部已将这一税种开征列入其今年的工作日程表。目前财政部正在为出台这一税种做最后的完善工作。

全国范围开征环境保护税(下称环境税)势在必行。

该税种开征后,将被纳入地方税种,所得税款除按有关规定上缴国库外,主要由地方财政统一收支,以补充地方财政在污染治理方面的资金需求。

除了国内自身对环境保护方面的财政税收调节需求,欧盟年初强推航空碳排放税,也加速了中国开征环境税。

目前中国旅欧航班仅次于美国,为世界第二大国,“我们飞往欧洲的航班比其飞到中国的航班多出几倍,因此即使向欧盟征收航空碳排放税,中国照样吃亏。”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所研究员董焰对《财经》记者分析,只有开征环境税才能对等,可利用中国是世界原材料供应基地和加工厂的优势,把碳排放征收细化到生产等环节。

环境税此时抛出,亦不算仓促应战。

湖北省黄石市作为试点已运行了一年多。黄石市地方税务局的工作人员向《财经》记者证实,“我们的确在开展征缴环境税的工作,而且有一段时间了。”事实上,湖北省此前就采取地方税务部门代收的形式征缴排污费,湖北省地税部门甚至还拟定了环境税这一征缴核算科目。

不过,由于国民生产和生活还不可能在“十二五”期间内完全摆脱火电,而且民众也不满石化产品的持续涨价,因此,一直以来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都认为还不到开征环境税的时机。两部委同意在2012年开征,与欧盟碳排放税压力相关,前述财政部官员表示,“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同时开征环境税才能对抗欧盟航空碳排放税,以此来最大限度地为中国谋求对外贸易条件对等。”

逼出来的“费改税”

黄石市,湖北省第二大城市,也是重工业和冶金工业密集地。

在位于花湖大道上的黄石市地方税务局二楼服务大厅内,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财经》记者,黄石市的环境税,地税局只有收税的权力,核定征收比例的权力在黄石市环保局,“每次征收,都是市环保局将核定好的征收文件通过一定的程序传递过来,我们依据该文件征收。”

黄石市试点开征环境税的目的,其实是为了对湖北省原有普遍存在的排污费征收不足进行补救的一个方式。

黄石市环保局一位核定环境税征收任务的负责人介绍,“前些年,尤其是2006年湖北省排污费的收缴能力比较低,一直达不到标准,迫使湖北省将其纳入地方税收征管范围,以确保排污费的征缴。”

湖北省于2007年9月《湖北省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年又补充出台《湖北省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暂行办法》。征收的项目有污水排污费和污水超标排污费、废气排污费、噪声超标排污费、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排污费,征收对象是所有涉及这几种污染物排放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黄石市于2008年1月1日开始将原来的与全国统一名称的排污费,正式改用环境税税目进行试征,并由该市地税局的规费管理科负责催缴与征收的统筹。

为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省政府和黄石市地方政府都多次促成环保和税务联席会议座谈,确保排污费核定、征缴畅通,同时还责令当地价格管理部门与审计部门监督。

在排污费改税上,湖北省最大的突破是:避免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时,用减免排污费作为给投资企业的福利。根据《税法》,如果不按时交税属违法,严重者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是排污费则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

另外,将原本由环保部门一家独揽的排污费核定与征收大权一分为二,排污核定权仍归环保部门,县级以上地区排污费征收权则移交给了各级地方税务部门。由此,该项缴费无需再走由环保部收缴后上交国家财政部账户再下拨的曲径,而是直接进入到地方财政,不但减少了中间流程,也相对明确了支配者及用途。

由于税务机关征税的程序相对完善,“费改税”可使企业节省与政府机构打交道的成本,企业纳税过程中的权利也更有保障。

不过,环境税的征收周期是,县级以上环保部门,对排污者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按月或按季度进行核定,核定工作应当在接到排污申报后下月或下季度起十日内完成。“这增加了基层人员不少负担,像我们部门总共十来个人,却要管黄石市区内的那么多家企业,又要核征计算,根本忙不过来。” 黄石市环境保护局监察大队副队长吴颖说。

由此可见,全国范围内征收环境税前,需要考虑征管工作是否能够到位。北京大学财经法税法研究室主任翟继光指出,需要考虑税务机关是否有足够的人员配备、技术手段和经费保障等现实问题。

《财经》记者获悉,黄石之后,湖北省已确定2012年在武汉“8+1”城市经济圈(武汉为圆心,直径100公里内的区域)范围内征收环境税。

企业、消费者各付代价

环境税被中央政府层面所关注,始于中国农工在2009年3月“两会”的一份提案,当年3月11日,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证实,环保部正在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共同研究环境税的开征问题。此后,财政部连续发声,先是在2011年明确表示同意适时开征环境税。

2012年3月18日,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上表示,2012年要进一步推进资源税改革,扩大从价计征的范围,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可以预见的是,环境税开征以后,火电、钢铁、煤炭、石化、冶金等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将由于其自身的生产及技术特性首当其冲地迎来成本增加。但现实的局面是,上述有些产业的利润早已薄得不堪一击,或者已在亏损,税负的增加必将加速这些行业从中国工业体系中出局。

翟继光认为,全国开征环境税前,要衡量与排污费相比,是否增加了企业负担,如果不增加企业负担,企业不会有抵触情绪,也不会导致这些企业的产品价格有明显变动。

另外,环境税在一般意义上属于间接税,间接税存在税负转嫁的问题。环境税的理念是将企业的外部成本内部化,由此会将其计入企业成本中,并以产品价格表现出来,因而实质上由消费者支付。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环境法学院专家曹明德对《财经》记者分析,国内的环境税实质是“费改税”。

同理,企业缴纳的排污费实际上早已转嫁于消费者。环境税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过重的负担。而不征收环境税,企业的外部成本将由公共财政来承担,而公共财政源于纳税人的钱。

由于环境税具有很强的转嫁性,翟继光建议,“在设计税率时不宜过高,否则,相关产品的价格会有明显的上涨,这种上涨又必然推动CPI的上涨,不利于国家稳定物价的目标,同时也会削弱中国相关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环境税主要用来进行污染治理,因此,企业缴纳的环境税总额应当与国家治理污染的开支保持大体一致。”

湖北税务部门也曾提出实施统一征缴税率,但是考虑到各企业排污种类、数量,以及具体行业经营情况不同,最终,湖北省政府还是决定保留依据排放量核定征收额度的办法。

“以污水排放费为例,征收主要依据企业所排放的污水是否需要进入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来排放和处理。如是,就按照三级标准收费。但如果企业所排出的污水没有超标,或者排出来的污水因为某种原因,如所在地没有市政污水处理厂等,从而不能进入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就按照没有污染的一级标准来核定收费。”吴颖介绍,一般来说,通常是根据企业污水超标浓度和排水量计算单位水体内的污染超标程度来确定收费,一般来说0.7元一个当量。当量即指排放的污水中1升所含的污染物的克数。

在黄石,所有的制造类企业为配合排污核算,需要安装水、气、噪音等一系列的监控设施,这使企业增加100多万元的成本。

另外,如果企业自行进行污水处理后符合标准,排放则不收费。但目前尚无政策补贴自建污水处理机制的企业,仅对一些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老污染企业给予一定补贴,促使其加快改造以减少污染。

税费用于何处

未来征收的环境税税款将由地方财政统一收支,以增强地方财政的治污经费不足的问题。

“有了更多的钱,地方政府可以做更多的事。”前述财政部官员表示,按照中国现有法制体系,早已定格不论是排污费还是环境税,未来的主要用途都将以环境治理及治理技术改进为方向。

湖北省收缴上来的排污费(目前仅黄石市称环境税)按照共享税的分配原则,以10%、15%和75%的比例分别缴中央、省财政厅和市县甚至更低级地方政府管理的资金库,作为中央、省、地方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装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火电企业的排污费例外,其缴纳的资金10%归入中央财政,90%归入省级财政。

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重点污染源脱硫脱硝、治理补助、区域性污染防治,以及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示范和应用,还有监控、信息、监察、监测、宣教等能力建设投资,以及国务院和湖北省政府规定的其他污染防治项目,也包括上述项目的贷款贴息支出。

据吴颖介绍,在黄石市每年征缴的2000多万元环境税中,会按比例每年提取五六百万元作为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用于重污染企业治污的财政补贴。

不过,将环境税直接划给地方财政的支出范畴,也必然存在着死角。

最直接的影响是,由于行政地域划分特点,将导致本省或者地区内的污染改善,或者污染地区的生态补偿支出,容易调拨资金,“而对于同水源或者同资源的相关联省市地区,则面临无法控制和难以共建的局面”。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法律系副主任张家盛对《财经》记者分析。

例如,同处于长江流域,贵州省赤水河作为长江一条无污染的支流,当地被要求限制工业发展,以保护下游水质,下游地区则应给予其相应的生态补偿。最佳策略就是将下游相关地方的环境税收入补贴过来。但是,被各地方政府把持的环境税费将很难跨地区协调。

张家盛认为,“应按比例由各相关地区分担水源地的损失,这样无污染的上游地区有了好处,环保也有了动力。如果用在治理污染上,则实际上惩罚了没有污染的地方,这样下去,环境税岂不最终成为环境自杀式的税收了?”

但现实是,流域补偿问题在中国已纠结多年,江西、贵州等守住了一汪清水的省区呼吁多年无果,借环境税解开此结并不乐观。

针对如何确保环境税税收真正用到治理污染上,翟继光表示,税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税收法定”原则,即如果没有相应法律做前提,国家则不能征税,公民也没有纳税的义务。

因此,要开征环境税必须制定《环境保护税法》才能保证税收过程以及结果的公平。也可由国务院制定《环境保护税暂行条例》,待条件成熟时再制定《环境保护税法》。

“其实(环境税)是一个经济导向作用。”曹明德说,税收起着杠杆的作用,环境税实质是在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的生产方式,湖北的做法值得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征收环境税有利于商业主体间的公平竞争,鼓励清洁能源的使用,抑制高污染生产,改变目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刺激经济的方式。

上一篇:拿捏再平衡 下一篇:经济增长将前落后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