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

时间:2022-05-21 07:10:11

实施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

教学中,在明确教学目标,确定和组织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选择课堂教学的优化结构和组织形式,选择有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辅之以教态、语言、板书、环境等优化因素,从能够优化整个教学过程,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

一、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一个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必定能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前就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科学的教学目标的要求体现在:

1.教师在教学内容上要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合理安排好一节课的信息量。要区分不同年级学生不一样的思维发展水平,确定相应的教学进度。

2.要区分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避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基本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从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3.准确把握教材,提供有效教学活动的探究过程。教师在设计探究活动时,首先要读准教材,准确分析学情,充分利用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找准学生已有的知识。在设计探究活动时,把握好起点——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经验,找准落脚点——所要解决的问题和教学目标。

二、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的营造

1.注重营造有效的学习氛围,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带来愉悦的课堂气氛,结合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让教师授课的内容变得新颖、有趣。

(2)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一位在课堂上面带笑容的教师,其欢乐的情绪势必会感染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激情。

(3)数学学习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当学生的解法出现多样时,我们应当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思考方法,由学生进行辩解、判断、验证等,在学生的思维火花的冲突中找到共同点,从而由多样化逐步得到解决问题的最优化,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能力。

2.注重创设数学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教学新知识前,教师应有意创设生动、愉悦的情境,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效果。教师要善于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很贴近,以积极主动的“我要学”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

3.注重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教学要取得好的课堂效果,必须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消化、贯通;通过实践,学生在“触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4.注重教师语言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为了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教师的语言应具有启发性、音乐性、概括性、形象性、强化性,使学生在美的境界中受到感染,获得知识。小学生“好奇”“好胜”,在数学教学中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问题应放慢语速,难点问题应反复强调,启发性的语言应放慢、放低声音。把抽象的文字、数字、符号,转变为具体形象的故事和鲜活的实际,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如触其物,如见其面,如闻其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动脑思考。

三、重视系统的课后复习,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知识系统性强,前后联系密切,课后复习能够给学生以总结、探索、发展的空间,不仅能巩固和发展课堂所获得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由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有些知识的教学往往分几节课或分几个学期来完成,这样就更需要有意识地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和系统化,以便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西南昌市育新学校)

上一篇:苏州市中考英语试卷评析与教学建议 下一篇:中考前的放弃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