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感教学与思维策略

时间:2022-09-15 09:00:25

数感教学与思维策略

数感是人的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之一,它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半自动化理解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是对数和数的关系的一种直觉。小学低年级数感教学已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任务之一。数感的培养不但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而且还有助于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可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建立数感是很重要的。如果把数感的认识和能力比喻为鱼,那么把思维策略比作水,恐怕是不会过分的。

数学来源于生活,建立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只有把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数感不是通过传授培养的,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要学生通过主动的观察和感知逐步形成。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造一些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后,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你家里有几口人?我校一年级有几个班级?你今年几岁了?我们班一共有几个小组?”等,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下用数表达和交流,形成数感。接着在此基础上,出示数轴图,引导学生观察:(1)数轴中从0排到几?请你数一数。(2)9在几的前面?9的前面有几个数?(3)5离2近一些还是离10近一些?(4)比7小的数有那些?通过这一组题的设计,让学生由生活中的数逐步抽象到数轴中的数,让学生在观察中认识1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大小比较、位置关系等。在通常情况下,不同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的学生,面临数感现实时,总是沿着现实的数感现象,习惯性地顺向思考探索。老师顺势利导,有助于学生自主地掌握与巩固顺向的思维策略。再如,一年级上册教材第12页第3题,学生总是先认出“菠萝”2个,后感到“梨子”是3个,再数出“草莓”4个,最后才把“香蕉”5个写出来。跟教材的顺序不同,这证明学生习惯于顺向性思维,灵敏地感觉数的能力是能够增强的。同样说明形象思维帮了抽象思维的忙,顺向的抽象思维又增强了数感的意识、态度,同时助长了灵敏的感知数的能力和数感的反应能力。

数学的学习过程是学生生动地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其中,动手实践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皮亚杰说,“智慧自动作发端”,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主要为形象性、直观性,很大程度上依赖动作思维。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到动手做数学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20以内数的认识时,教师除了自己演示摆小棒外,一定要让学生也动手摆一摆:1根、2根、3根……10根小棒捆成一捆,依次摆出11、12、13、14、15、16、17、18、19,学生在操作中明白19添上1是20。这也对以后学习100以内的数29、39、49……添上1分别是多少作了铺垫。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体验20以内数的变化、排列顺序以及数位的意义。但是更多的数感现实,是相当复杂的,总是习惯顺向性思维是远远适应不了变化多端的数感现象的。新的思维活动走向就油然而生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就大大增强了。再如,一年级上册教材第38页练习第1题:“分别把8个、9个的‘小蘑菇’放在两个盘子里,可以怎么放?”有位同学放得很快,他先把每堆的1个放在1个盘子里,其余部分就分别放在另一个盘子中,自然是正确的。说明这个同学对数的态度和意识是积极的,灵敏感知数的能力和反应能力也是好的,应予以肯定与赞扬。老师这时趁势引向逆向的思维策略。反向问“除此办法外,还有哪些方法?”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求探,学生自主性被调动起来了,数感教学能跟积极的思维活动捆在一起,自主学习场面就更活跃了。

有时数感的意识、态度和感知能力、反应能力的增强也可以不直接接触数感现实问题,而采用侧向的思路,先言彼,再言此。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与合》的第37页“想想做做”第1题:“哪两朵花上的数合起来得10?”有的同学说:“1加5不等于10,1加6不等于10,1加3也不等于10,1加9才等于10,依此类推,以下1加8、1加4、1加2、1加7、1加5都不等于10。”这个算法,虽然费时多,速度也慢,但老师肯定这个同学对数感的意识和态度是积极的、认真的。欲言此先言彼的侧向思维,也不失为求知的一种好办法。能够多角度多侧面的思考探索数感问题,这正是我们希望的。在调动同学对数感的积极的意识和态度基础上,经过启发诱导,找出较为快捷的方案,那就是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依次找出两朵花合起来的10,一共5组,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提高学生的自学的数感意识和态度,增强学生感知数感的灵敏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显得十分重要了。

不过,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意识和能力是数感训练的重要任务,而要完成这一任务,还宜引导学生向更高层次的创造性思维进军。一年级上册第十二单元“加法”的第89页第8题:“看图说一说,哪只猫钓的鱼最多?哪只猫钓的最少?”下面有个提示:“你还能想到什么?”学生对小猫钓鱼很感兴趣,跟数挂上钩,就能测验学生的数感意识、态度,也能检验学生解数学问题的灵敏能力和对数的反应能力,可谓一箭三雕啦。老师在热忱爱护他们的学习热情的同时,积极启发向更高层次的创造性的超前思维迈进。当学生指出钓得最多、最少的鱼的答案后,进一步提出:“蓝猫再钓几条鱼就超过中间的花猫了?”学生:“再钓2条,共6条鱼,就超过1条了。”老师:“黄猫再钓几条,又超过蓝猫了?”学生:“再钓4条,共7条,就得第一名啦!”以此类推,不断加码,20以内的数的加法的数感训练都可以较顺向地完成了。

当然,为说明问题方便起见,分别就数感的“一个认识”“两个能力”的培养,从顺向、逆向、侧向、发散(超前)的思维方向,逐一加以说明。但事实上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只作孤立单向的思维走向引导,何况数感认识和能力的训练本身也是一个有机的综合体,同样不宜孤立地进行认识或能力的训练。“小猫钓鱼的多少”的数感训练,既可导以顺向(正向)多与少,又可诱发逆向(反向)的多少。还可启动超向思维出现,第4只猫钓上了三只猫钓的总和,那就多得可观了。当然更可以设想懒惰的小明来了,钓得最少或没有钓到,结果怎样呢?同学们十分活跃。这样,既提高了对数的积极意识和态度,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又大大开放了思维的闸门。

数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想有个好的教学效果,既要明确数感教学的重要性,又要掌握数感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既要灵活而又综合地运用思维策略,又要把数感教学与思维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如果“函数”坐标系描绘思维策略的话,那么第一象限的右指正轴可喻为顺向思维轴,上指的正轴可为超向(发散)思维轴。第二象限的左指负轴比作逆向思维轴,而第三象限下指的负轴称为侧向思维轴。经常开展四维的立体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并运用于数感教学的实践中去,那就能让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浮沉与漫游,让水永远清澈明净地滋润着鱼儿繁衍生长。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

上一篇:如何更好地开展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下一篇:体会“味道”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