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应掌握的几个基本原则

时间:2022-05-21 05:46:07

地理教学中应掌握的几个基本原则

摘要:教无定法,教必有法,那么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要做到教要得法,教师就必须深刻理解教学原则,在教学中应用教学原则。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原则方法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8-0239-01 教学原则是教学工作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它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教师必须正确地理解、掌握和遵循,教学质量方能不断提高。教学原则的提法很多,以下是必须遵循的:

1.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主要是指学生在地理课堂学习中争做课堂主人,主动思考、主动交流、主动合作、主动探究、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能,使整个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在融洽、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主动性原则是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起点,也是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归宿点。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师生是知识探究的合作体。"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强调把教学设计建立在新型的师生合作关系上,课堂教学设计应围绕有利于学生学习做文章,使学生会学、善学、乐学,教学设计应由知识结构为框架转变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开放模式,强调学生发展是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学过程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合作探究、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2.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即在教学中结合传统地理知识进行思想教育,要求教师"寓教于学",使教书与育人达到最佳的结合。这首先要做到传授的知识是科学的、正确的、符合客观实际并经得起检验的,利用的资料可靠,逻辑推理严谨。其次要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因素,使知识与思想教育是有机的整体。再就是对教学过程的组织、选用的教法,必须是科学的、富有教育意义的。同时教师要注意自身的模范行为,即言传身教的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教师认真的工作态度、充沛的感情、正确的思想观点、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在传授过程中,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起到感染学生的作用。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这个原则是学生认识规律的反映,也是社会主义教育目标的要求。人的认识活动是经过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过程,学生虽然主要接受间接经验,但要使这些间接经验变成自己的知识,也还要经过一定联系实际的体验。在地理教学中要切实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有较深的理解,这样才能学好理论。如许多地理原理包含了若干基本概念,必须先掌握这些概念才能理解原理;又如一些地理事物的分布状况是掌握分布规律的基础。在教学中要从教材的买际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并考虑到学校的教学条件,这样设计出的教法才能有的放矢,同时要把书本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认识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在地理教学中联系乡土地理环境是教学大纲的要求,无论是自然地理知识或是人文地理知识,都有很多内容可以印证、解释、对照,这是地理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

4.民主性原则

传统地理课堂教学中,老师是绝对的学术权威,老师一讲到底,很少留给学生交流讨论、合作探究的机会,学生只是被动的听众,不能随意发言,不能随便发表见解,更不能对课本知识、对老师讲授的内容质疑。因此,课堂气氛死沉,没有活力,效率极其低下。因此,高效地理课堂设计应把民主理念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倡导师生对话,以合作的方式开展教学。

在地理教学设计中,应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老师放下权威,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广泛开展师生课堂教学合作,加强对话和互动,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大力倡导民主教学,不能把教科书作为唯一标准,要留出大量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发言、思考、分析和质疑,即师生双方在教学上平等互动,共同进步,相互促进,达成教学目标。

5.启发性原则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从而教学过程中能够积极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就需要运用启发式原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教师要设计灵活新颖的问题。循着突破问题的思路,逐步克服困难的干扰,通过学生自己努力获得结论,从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所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是贯彻启发性原则的主要方式,这是相对注入式而言的。但是也要注意不能认为讲解课、讲述课就不能贯彻启发式,同时那种形式上的谈话课也不能认为就是启发式。关键在于课堂上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思维活跃,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如果课堂上简单地问一些"是不是"?"有没有"?"对不对"?的问题,或以课堂叫起来多少学生作为标志,都不能认为是启发式。教学中还要注意发扬教学民主,启发积极思维,要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和问题,鼓励学生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开拓精神,这样的谈话课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能够满足其求知欲望,才是真正贯彻了启发性原则。

6.创新性原则

现代社会要求学生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这就要求学生具备创新能力。高效地理课堂教学设计要遵循新课程理念,构建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在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中,应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和意志,加强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培养,激发学生满腔的地理学习热情,让学生树立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逐渐形成可贵的地理创新品质,受益终生。在地理教学设计中,应利用地理学科的特点,广开渠道,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手段,让学生学会大量收集地理信息并加以整理、分析、研究。拓宽地理创新教学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和创新能力。地理教学设计要为学生搭建创新平台,采用地理地理小发明、小创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奇思妙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给学生科学的创新方法和途径。

上一篇:《在PPT演绎下的幼儿园绘本教学》 下一篇:增强中职地质矿产勘查教学有效性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