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时间:2022-05-21 03:48:04

城市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摘要:城市设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它对于城市规划与建筑学专业学生空间设计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城市设计课程的教学研究,应主要从基本理论教学、体验式教学以及设计实践教学三个环节入手,针对具体教学内容与目的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并将三者有效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准确掌握知识要点,提高实际设计能力。

关键词:城市设计;理论;体验;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7-0072-02

现代城市设计致力于城市良好空间环境的塑造,强调设计的人本主义与生态保护思想,对于现代城市发展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西方开展城市设计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实践工作时间较早,对此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许多大学的城市规划专业和建筑学专业都会开设城市设计课程。相比之下,我国的城市设计各方面工作开展的时间虽较晚,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有关城市空间设计的工作不断涌现,城市设计已经成为规划师与建筑师不可回避的研究课题,并逐渐从城市规划和建筑学中分离出来,发展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1]在城市规划专业和建筑学专业开设城市设计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培养空间设计能力,开阔视野,使学生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不同层面去审视和了解城市,并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进行具体的规划实践。

城市设计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与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建立对城市空间的完整认知,熟悉具体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并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具体设计工作。

为了完成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与目标,城市设计课程教学研究应从基本理论教学、体验式教学以及设计实践教学三个环节入手,并针对具体教学内容与目的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准确掌握知识要点,提高实际设计能力。

一、基本理论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是整个城市设计课程的基础环节,对于基本理论的掌握有助于学生理清概念,建立对所学知识的初步认知。

1.教学内容

城市设计理论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城市设计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指导思想、设计原则和具体的设计方法。这些是城市设计需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讲解的基本内容,也是核心内容,它是进行体验式教学与设计实践教学的基础。

2.教学目的

通过对基本理论的介绍和说明,使学生对城市设计在思想认识上有所提高,了解城市设计的发展历程以及现实意义,并能够理解基本概念、设计思想与方法。

3.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如果单纯依靠文字的描述很难使其产生深刻印象。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一方面应在课堂教学中将理论与实例相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条件,使学生对较为抽象的概念更加容易理解与记忆;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多与学生交流沟通,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被动接受式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除此之外,可以在课堂上设立讨论和提问环节,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师生之间充分交流,教师也能从中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便及时解决。在课外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和校园网络收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资料,丰富知识,开阔眼界。

二、体验式教学环节

城市设计主要研究的是城市空间环境。所谓体验式教学,就是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具体城市空间的调研体验相结合,将课堂理论知识形象化,改变单一封闭的教学模式,形成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1.教学内容

课程安排学生对城市空间的现场调研,将班级学生划分若干小组,并划定适宜的空间范围,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地块。地块调研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街区的尺寸、道路层级、建筑性质、建筑形式与高度、开敞空间、空间尺度、区域的轮廓线、主要路径、地标与重要节点等。[2]同时,要求绘制区域的意象地图,对区域空间环境的优劣能够予以综合分析评价。

2.教学目的

提高学生对于城市空间的感性认知,培养学生空间的尺度感以及空间分析能力,使其能将理性的基础知识与对城市空间的感性认知相结合。

3.教学方法

对于具体城市空间的体验主要可采用现场踏勘、问卷调查两种方式。具体来说,一方面,要求学生通过乘坐交通工具和徒步调研,从感性层面了解不同出行方式对于城市空间的感受,认识不同空间尺度比例之间的差异;另一方面,走访询问生活工作在此区域的居民对空间环境的感受和需求,认真进行问卷调查,进一步挖掘空间内在的生活与文化属性以及其中存在的社会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力和表达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借助手工模型和图纸来解析城市空间环境,借此可以帮助学生梳理自己的思路,传递其核心想法。在此应特别注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探索性学习的鼓励。在这一阶段中,教师不应进行过多的干预和指导,而是充当组织者和答疑者的角色。

三、设计实践教学环节

城市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单纯理论课的讲解和案例分析,不能完全让学生掌握城市设计的基本知识,只有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才能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设计的综合素养。因此,设计实践环节应与理论教学结合起来,在相应的讲解过程中安排设计课程作业。

1.教学内容

城市设计就是对城市空间的设计。城市空间可以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设计实践环节应选择几类较为典型并能够代表不同层次的城市空间作为设计对象。宏观层次的城市设计任务主要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分析城市整体的空间结构形态、发展战略、城市整体意象。中、微观的城市设计以城市中的局部空间环境为对象,侧重于对具体建筑实体、空间以及环境的设计安排。[3]

2.教学目的

通过城市设计绘图作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思考分析能力以及对于所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提高对于所学课程的认识,全面掌握各种设计要点和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具体的城市空间设计中去。

3.教学方法

在设计实践教学中应以学生的自主思考和独立设计分析为主,以课堂讲授为辅。在学生设计构思阶段安排方案讨论会,让学生利用多媒体讲述自己的设计思路,提出自己在设计中遇到的问题,与教师和同学共同交流,从而指导学生进一步深化设计方案。对学生创造性的设计方案,予以鼓励和引导,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更好地完成设计作业。在设计实践过程中,着重强调城市设计基本原则和设计方法在具体空间设计中的体现,使学生真正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在最终评图讲解阶段,对图纸中的优缺点予以详细说明,与学生共同探讨和分析,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设计水平与能力。

4.各教学环节的相互渗透

基本理论教学、体验式教学、设计实践教学这三个部分并非相互独立,而应将其看做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一个完整教学体系。理论教学是课程学习的基础,体验式教学和设计实践教学是对于理论教学形象化的认知与实际的应用。在相应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体验式教学与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一方面能够调节教学氛围,另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学习效率,收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四、小结

城市设计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认识城市,并针对具体空间进行设计。为此,在教学工作中应安排理论教学、体验式教学与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并将三者相互结合。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

参考文献:

[1]唐子来.不断变革中的城市规划教育[J].国外城市规划会刊,2003,(3).

[2]刘代云.论城市设计创作中街区尺度的塑造[J].建筑学报,2007,(6).

[3]邹德慈.城市设计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上一篇:基于Moodle的英语自主学习探析 下一篇:利用口诀简便绘制梁的弯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