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会计专业校内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时间:2022-05-21 02:17:44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校内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近年来,全国高校会计专业学生人数激增,独立学院也不例外。如何做好会计专业的校内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是摆在一线教师面前的难题。本文对北海学院会计学专业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找出独立学院会计校内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双模拟三阶段”的校内实践教学模式,建立应用型会计学专业校内实践教学体系,专业教师与企业联合建设与开发课程等建议。

关键词:独立学院 会计学 实践 教学模式

立学院是为适应民众对高层次、高质量人才需求而创办的,其“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定位,更决定了实践教学在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特殊地位。目前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专业在校生人数约1 500人,是北海学院在校生最多的专业。在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是实现“零距离上岗”、“毕业即可就业”的手段。从目前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来看,我校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欠缺,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本文以北航北海学院财务管理和会计学专业的学生为整体抽样,设置问卷,分析会计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期进一步提高校内实训教学水平。

一、问卷调查设计

(一)问卷调查对象。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会计专业校内实践环境存在的问题,我们拟定了会计学专业大学生职业能力调查问卷、会计专业人员职业能力和技能调查表(企业卷),在我校会计学专业中,抽取了275名学生进行调查,并同时对部分用人单位进行了调查。其中,向学生发放问卷275份,有效收回267份。向用人单位发放问卷50份,有效收回50份。

(二)调研方法和目的。本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调查形式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此次调研的目的是使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更加符合企业需求,提升会计专业校内实践课程教学效果。

二、问卷调查结果

第一,我们对于学生的自我职业能力评价设计了十个问题,其中,“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在专业知识学习中名列前茅”,40.79%的学生自我感觉满意,39.47%的学生不确定;而对于“在工作中,我能很好的把专业知识和工作实践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43.42%的学生自我感觉满意,40.79%的学生不确定; 76.31%的学生有过实习或兼职经历,有超过40%的学生对自我的职业能力比较有信心。

第二,对于大学生职业能力最欠缺的是什么,选择专业技能的学生占35.5%,除此之外,还需要其他的能力,比如自我发展能力、群体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

第三,对于将来从事专业工作,最为欠缺的专业技能,三个年级的学生更多的选择了税务核算能力、税务筹划能力、财务分析能力,而这些也正是目前校内实践环节比较欠缺的。

第四,在问卷中还设计了两个主观题,一是专业课的学习亟待改进的方面,学生希望多开展动手能力的课程,教师在课程中严格要求,增加案例分析;二是现有实训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学生认为,实训课时较短、缺乏企业的具体会计流程、学校会计实训课缺乏设备等。

三、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综合上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北海学院会计专业校内实训课程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校内实践教学设计重理论涵盖、轻实战。会计校内实践教学沿袭理论教学思路,涵盖工商企业经济活动流程,缺乏重点环节的细化设计。对企业设立、运营、投资、筹资等财务活动的关键点缺乏考虑。基本采用让学生在模拟实训室完成作业,教师适时指导的方式,过于单调的教学方式遏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长期以往,学生对实训课的学习会感到枯燥无味。另外对于企业会计岗位的设立、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现金管理、存货盘点等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难点,缺乏统筹安排。

(二)校内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训过程不完善。一是实训教学中不能充分体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会计实训教学很少有角色分工,整个业务自填制原始凭证至编制报表通常由一个学生完成,没有相互之间的审核和牵制。二是不能体现单据的传递流程,所有的出入库单、发票等原始凭证都由学生自己填制,单据在各环节中的传递关系根本不存在。三是会计职业判断力体现不够,在模拟实训中提供的具体的会计环节下,采用何种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式都是给定的,没有给学生锻炼职业判断的能力的机会。

(三)校内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实践经验少,来源单一。学院师资数量相对紧张,学校也没有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计划或形成制度,在时间上、组织上、经费上都没有相应的安排和保证,不可避免的出现教师脱离实践的现象。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依靠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进行指导,实训成为纸上谈兵。

(四)校内实践教学考核方式过于简单,难以控制。学院教师在实践教学考核方式上,一般在兼顾平时成绩的基础上,通过审查评阅学生的最终成果,即要求学生完成“账、证、表”即可。而平时成绩的考核也只是看考勤,这样就导致很多学生认为只要不缺勤,最终能交出“账、证、表”就可以拿到及格分,实训效果很差。

四、思考及建议

(一)构建会计学专业校内实践“双模拟三阶段”教学模式。“双模拟”指的是手工记账模拟和会计电算化模拟。“三阶段”包括:第一个实训阶段是指与理论教学同步的分散式手工记账模拟实训阶段,学生学习完会计学原理后,针对教学中的某些重点难点单独进行的模块实践。第二个实训阶段是指独立进行的集中式手工记账模拟实践;利用真实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对一定时期的经济业务(来源于企业)进行会计核算,通过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计算成本、利润和编制会计报表,熟悉会计循环过程和掌握会计核算基本技能。第三个实训阶段是指集中进行的会计电算化式的模拟实践,从初始化、凭证填制、审核、登账、记账等基本技能的训练与操作,到熟练运用金蝶财务软件进行会计业务的全过程处理。

(二)建立应用型会计学专业校内实践教学体系。制定出企业标准与教育标准相融合的实训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强化《管理会计》、《财务分析》、《税法与税务会计》等课程,增加实训课程,如认识实习(认识企业生产工艺流程与组织构造、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等)、多行业会计校内模拟实训、暑期社会实践等,增加管理型会计课程中实验与案例教学的比重,主动贴近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专业教师与企业联合建设与开发课程。专业教师与企业共同进行手工实训模拟课程与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课程的建设与开发(包括课程教学大纲的确定、课程评价标准的制定、教材的编写等);具体实训过程可采用角色体验法、案例分析法、课内课外互融法等新型教学方法。

(四)建立完整实验考核平台。强调考核内容的层次性和考核方式的多样性,为学生搭建一个考核内容层次化、考核方式多样化、注重过程考核的实验教学考核平台。具体考评体系为: 基本实验理论知识,进行检验性测试;基本技能,进行验证性实验;设计能力,进行设计性实验,提出方案设计报告;综合实验;创新思维,进行探索性实验,撰写研究论文、专题报告。

参考文献:

1.习成龙.《税法》课程的情景教学模式研究[J].商业文化,2011,(7).

2.中秋,陆盛规.会计小周出师记――跟我学小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上一篇:四川污水及固体废物的处理措施分析 下一篇:关于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