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安徽省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时间:2022-05-21 10:34:12

浅析安徽省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十年以来,随着对对外贸易的日益重视,安徽省出口规模不断扩大,贸易商品结构迅速改善。正是基于目前该省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变化中还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如出口商品结构仍然呈现低级化和出口结构变化所产生的效益低下等,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与我省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关系又尤为密切,因此对该省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探讨显得尤为迫切。

关键词 安徽省 出口 商品结构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码:A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对外贸易结构是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状况、产品竞争能力、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特点与方式的反映 。把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与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结合起来,可以查明一国或地区出口中不同类别货物的去向和进口中各种类别货物的来源,认清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从而确立主要贸易对象和潜在贸易对象。

一、安徽省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现状

(一)安徽省对外贸易发展总体概况。

1、安徽省对外贸易发展纵向现状。

2011年,全省进出口总额313.4亿美元,居全国第16位,与去年同期相比(下同)增长29.1%。其中,出口170.8亿美元,增长37.6%;进口142.5亿美元,增长20.2%。面对欧债危机恶化、西亚和北非局势动荡、人民币升值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我省攻坚克难,依然不断的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对外经济总体上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2011年,我省接受外商投资情况: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63家,相比上年下降了6.4%;合同利用外资34.4亿美元,增长59.1%;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6.3亿美元,增长32.2%。至2011年底,来我省投资的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增加到57家。

另一方面,我省对外投资等情况:全年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新签合同金额2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1%;当年外派劳务人员13574人,增长7.5%。全年新批境外企业(机构)47个,实际对外投资5.1亿美元。

2、安徽省对外贸易发展横向现状。

与中部省份相比较,安徽省出口位次再度下滑。

2011年,该省进出口总额分别比湖北少22.7亿美元,比河南少13亿美元,比江西少2.2亿美元,在中部省份中排名第四,与上年相比后退了2位。其中,出口分别比江西少48亿美元、比湖北少23.6亿美元、比河南少21.6亿美元,在中部省份中排名第四,与上年相比后退了1位。

(二)安徽省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现状及特点。

1、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调整速度加快,进口资源性产品较多。2011年,全省机电产品出口74.3亿美元,增长53.5%,高于全省出口增幅15.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9.3亿美元,增长41.6%,高于全省出口增幅4个百分点。铜矿砂、铁矿砂、橡胶、烟煤铅锌矿5类资源性产品进口66.1亿美元,高于全省进口增幅5.8个百分点。

2、加工贸易高速增长,但一般贸易仍占主导地位。2011年,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63.8亿美元,增长55%,高于全省进出口增幅25.9个百分点。全省一般贸易进出口242亿美元,增长24.1%,占全省的77.2%。

3、骨干企业的支撑作用仍然显著,同时新兴企业快速发长。2011年,全省进出口过亿美元企业已达38家,累计进出口174亿美元,占全省的55.5%,拉动进出口增长16个百分点。截止到2011年末,全省已有进出口实绩企业4088家,其中当年新发生实绩企业1039家,新增进出口17.8亿美元,拉动进出口增长7.3个百分点 。

二、安徽省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出口商品结构呈现低级化特点。

总的来说,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体现在出口商品处于产业链低端,档次偏低,经济效益不高。安徽省在加工制成品的出口中一直未改变依靠简单加工,以量取胜的传统模式,仍处于粗放式经营阶段,因此导致出口对安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

在工业制成品外贸出口中,安徽省主要还是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低附加值环节参与国际分工,尚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参与国际分工的经济效益差。与东部沿海地区以及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该省工业制成品不仅比重严重偏低,而且大部分处于同行业产业链和价值链低端,属于产品技术含量低、加工程度低、附加值更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很少,出口商品的经济效益不高 。

(二)外贸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等其他贸易方式发展不足。

加工贸易是近年来我国外贸增长最快的部分,它占了进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而安徽省加工贸易发展远远低于全国特别是东部沿海省市,未能充分发挥其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主要依靠一般贸易,加工贸易等其他贸易方式发展不足,严重制约了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升级 。近年来,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给我省加工贸易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时机,加工贸易快速发展,然而总体上对经济贡献率仍有待提高。

(三)产业结构不合理,骨干企业的支撑作用仍然显著,外贸商品结构优化受限制。

2011年,全省进出口过亿美元企业已达38家,累计进出口174亿美元,占全省的55.5%,拉动进出口增长16个百分点。其中进出口过10亿美元企业有3家,分别为铜陵有色37.3亿美元;马钢公司32.5亿美元,奇瑞汽车12.6亿美元。这些骨干企业,如奇瑞汽车的大力发展及其对经济的巨大支撑作用,一方面来自于其本身,即其在国际市场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来自于政府的政策的大力扶持,包括财政、关税等贸易保护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政府对其贸易保护政策,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品的优化升级。

而铜陵有色和马钢,属于资源密集型产业。这些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大力发展及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提高了政府对其重视程度。在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为经济发展,部分政府领导人有意无意的忽略了这些企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大势引进类似企业投资,导致环境恶化,产品结构单一,限制了高新技术产品和绿色产品的发展,陷入了比较优势陷阱,从而限制了外贸商品结构的优化升级。

(四)创新不足,关键技术设备、高端产品严重依赖进口。

在安徽省第一大类出口产品——机电产品中,是以劳动密集型的外商委托加工组装产品为主,普遍未掌握核心技术。在计算机、通信设备、空调等主要产品生产领域都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从软件、元器、专用设备到最终产品,关键部分大多数依赖进口。安徽省两大主导产业——纺织服装产业、汽车和装备制造产业,是以中低档产品为主,缺少世界名牌。

另外,在发展思路上,由于安徽省的地处中部腹地的地理位置和欠发达的经济水平,从事外贸事务的人员思维相对落后,没有与世界同步,依赖老式的优势产品和营销思路而不更新观念,新产品的开发动力不足,在世界产品快速推陈出新的今天尤为显得发展后劲不足 。

三、改善安徽省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对策

(一)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实施出口结构多元化战略。

安徽省以量取胜的粗放式型出口商品结构,难以有效地规避风云变化的国际局势对外贸出口的影响。实施出口结构多元化战略,一方面既要巩固传统的出口产品,另一方面又要不断开拓新兴产品出口 。

巩固传统出口产品,即大力推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型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适用适当的高新技术改造农业、纺织、服装等传统出口行业,提高其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促进产业和产品优化升级,逐步扩大其国际市场份额。对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低产出的产品出口继续加以严格限制。

开拓新兴产品出口,要从三个方面做起。第一,要继续做大做强机电出口产业。在扩大机电产品出口规模、注重出口质量的同时,更要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第二,开拓新兴产品出口,应有针对性地考虑安徽省那些出口比重相对较小的支柱产业。第三,加大自主品牌出口的培育力度,发掘和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和成长性的自主出口品牌。

(二)加快加工贸易发展,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所谓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其本质是产业由低技术水平、低附加价值状态向高技术水平、高附加价值状态演变的过程。

2011年,安徽省出口贸易总额是170.8亿美元,一般贸易124.1亿美元,而加工贸易仅仅42.4亿美元。可以说,加工贸易是安徽省对外贸易的薄弱环节。

面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加快发展安徽省加工贸易,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显得尤为必要。首先,要发展高层次的加工贸易。我省要把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如服装等作为发展高层次的加工贸易的基础,把高新技术产品的加工,如计算机软硬件、通信产品等作为发展的重点。只有提高加工贸易的等级、层次,才能提高加工贸易产品出口的附加值。其次,鼓励并扶持企业进行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再次,要以进料加工为主,来料加工为辅。

(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高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出口商品结构是产业结构的表象,出口商品结构的改善必须从产业结构的优化上获得支撑。在三大产业的结构的调整上,要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实现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鼓励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发展,还要多元化发展服务业。工业对外贸出口发展的影响最为直接,现阶段我省工业的发展应实行双重战略,即在工业发展的主要部门采用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增长方式,在工业发展的普通部门实行劳动密集型的增长方式,从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相结合的角度入手理清出口商品结构高级化的思路 。

(四)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大背景下,根据安徽省目前经济状况,政府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大对外贸的扶持力度。

首先,加速引进高质量外资,加快外贸产品和服务的升级。要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引导外资投向国家鼓励类项目及外贸朝阳产业,促进进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支柱产业和新型产业的发展。

其次,大力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中小私营企业也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但安徽省的中小私营企业发展水平较低,对经济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政府要将对中小私营企业的扶持政策落实到位,引导中小私营企业健康发展并“走出去”,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从而拉动安徽省经济的发展。

(作者:安徽大学2012级国际贸易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注释:

范昌子.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与产业发展及贸易模式关联机制探析.浙江工商大学,2007.

王三龙.2011年我省对外经济运行情况及2012年展望.合肥:安徽省统局,2012.

李南凯,陈晶晶.安徽省徽省对外贸易演变及新形势下的对策.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2011(6):23-24.

唐宜红,杨琦.北京市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合理度的实证研究.国际经贸探索,2007,23(9):51-52.

詹长征.安徽省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思考.科技息,2011,2011(9):808-809.

上一篇:战略管理的“后现代” 下一篇:城市垃圾资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