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践活动的服装表演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路径

时间:2022-05-21 10:29:22

基于实践活动的服装表演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路径

【摘要】:服装表演专业综合素质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大致分为竞赛类服装表演、商业类服装表演、文化类服装表演三种类型,不同类的实践活动对于服装表演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侧重点不同,总之社会实践活动对本专业学生的心理素质、专业素质、学习氛围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社会实践、竞赛类服装表演、商业类服装表演、文化类服装表演

【前言】:服装表演构建了服装设计师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在高等教育方面,80年代末在全国高校出现服装表演专业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但综合整个服装表演行业的情况来看,尽管有了一定改观,实则仍处于一个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阶段。因此要改变现状,使我国服装表演行业进入一个健康、快速的发展阶段,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服装表演艺术理论体系,而实现该体系离不开实践活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实践活动的种类有很多,根据表演的性质,我们将实践活动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例如竞赛类服装表演、商业类服装表演、文化类服装表演等。这些实践活动对于服装表演专业的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专业素质、学习氛围等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所以社会实践活动对于本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1、 竞赛类服装表演

竞赛类服装表演的主要目的是竞赛,服装表演则成为实现该目的的形式。竞赛类服装表演主要有设计作品比赛和模特比赛两类。根据两种竞赛的特点,比赛举办的方法和内容也是不同的。服装设计的比赛中,设计师在比赛中通过张扬个性的服装作品表达对服装艺术的感悟和创新,扩大自己的影响,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设计师会从服装的主题出发,精心挑选模特,他们所看重的是模特极强的悟性和服装相吻合的独特个性,模特在表演中需要满足设计师多方面的特殊要求。中国比较有代表性的设计作品比赛有汉帛奖、真维斯杯、中华杯等;服装模特比赛可分为世界、国家、地区等不同级别的赛事,主要是通过服装表演来评比出名模或模特新人。根据比赛层次不同,比赛的内容也有差别。在我国比较有代表性的模特比赛有世界超级模特大赛、世界精英模特大赛、CCTV电视模特大赛、中国职业模特大赛等。每一次模特大赛总决赛举办期间,基于冠名单位或赞助企业的要求,选手们往往会通过展示企业的产品,充分体验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展示不同定位产品的专业要求。这类大赛不但让选手丰富了品牌T 台展示的经历,同时也让相关品牌在大赛所提供的美丽经济大平_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2、 商业类服装表演

商业类服装表演都带有很强的商业诉求性。演出的商业目的越明确,达到的商业效果就越明显、越突出。一般来说,商业类服装表演指的是那些由服装生产企业、科研单位或品牌公司所举办的服装会和广告性服装表演。服装会是以新的服装款式、新的流行信息、新的科技成果为主。其目的是促进新产品的销售,以获取最大利润。这类会的特点是规模不论大小,其演出的程序和各方面的组织及管理都非常规范。例如:由我国服装行业协会、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每年春夏和秋冬两季服装流行趋势会。每年4月份北京国际服饰博览会期间,某些服装品牌的专场演出等均属此类。会演出的观众主要以新闻媒体,商户和消费者为主;广告性服装表演是近年来在广告业中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新的创作手段,特别是在影视媒体和平面媒体中运用较多。广告性表演更加强调感觉的因素,重点通过模特在舞台上的艺术表现来烘托产品,它所表现的形式完全着重于服装在人体上所产生的艺术效果。这种广告性服装表演常见于服装广告、手机广告、汽车广告、首饰广告等。它的作用主要在于借助视觉传达的媒介性来促进产品的销售,为产品增添附加价值。它的特点是以夸张的形体动态、娇美的形象、炫耀的舞台、美妙的音乐来引人注目,服装只是陪衬性的,有时甚至于看不出其款式的特征。完全强调表现形式,重在展示设计的理念,是以创造广告的轰动效应为目的服装表演。

3、 文化类服装表演

文化类服装表演是服装表演中一种相对独立的表现形式,其主要功能是承担着一定的服饰文化传播职能。因为服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文明象征,又是其社会文化的表象。各种文化、艺术、宗教等元素都会通过服饰这种媒介折射出来。而服装表演作为时空中一种流动的文化展示平台,恰好可以把这些元素广泛而系统地传播开来。此类服装表演往往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更多地倾向于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如:2003年中法文化年,在法国卢浮宫举行的“多彩中华”服饰展演就是此类表演中的代表;还有一种是带有一定学术研究性质的作品或作品回顾,是由科研机构、学术团体、新闻媒体、院校、展馆等单位组织的一类专业性很强的服装表演。虽然演出的目的各有不同,但大致都与服装的文化、服装的科技、服装的演变相关,其历史性和科学性远远大于其经济价值。例如,某位著名设计大师的作品回顾展、服装新材料的应用展、服装院校每年的毕业设计展等。这类服装表演与商业性服装表演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多数没有商业诉求。

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专业素质方面主要表现在学生通过参加各类服装表演,可以看到其他院校本专业学生及职业模特的专业技能及水平,无论获奖与否都能从中得到较深的感悟,并且与设计师、企业的合作,对于服装设计及服饰搭配的实践能力也会提高;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心理素质方面主要表现在自信心的提升,对于所学专业及个人能力更有认同感;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学习氛围方面主要表现在参与和获奖多的学生不仅自己的专业有所提升,同时也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态度以及整个班集体的学习氛围。总之,社会实践活动在高校服装表演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是不可或缺的,一定要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多参加社会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实际促进理论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们从中找到自信,促进整个专业的发展,为社会需求储备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元.论服装表演实践教学与市场的对接研究[J].大舞台,2011(08)

[2]张琼.服装表演专业人才培养需求调查与分析[J].中国市场,2013(25)

[3].高职服装表演专业就业岗位分析与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2(06)

[4]高校服装表演专业培养模式的优化[J].大舞台,2013(06)

[5]中国高校服装表演教育现状及发展研究[J].艺术百家,2009(04)

上一篇:工民建施工及其质量监督管理措施 下一篇:辛巴奶奶的编织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