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习作很简单

时间:2022-05-21 08:34:44

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很多学生愁眉苦脸,写作时抓耳挠腮。学生为何对习作不感兴趣,是他们天生讨厌这件事吗?当然不是。那么,如何让学生重拾习作兴趣,让他们乐写作文?一个有趣的题目,自由的表达空间,自主、合作的评改方式,让作文有趣起来。

一、 让题目变得有趣

类似于“我的爸爸(妈妈)”“我的老师”“我的同学”等等“我的”系列作文,还有“记一件有趣的事”“记一件难忘的事”等等记一件事的作文,写来写去总是这些题目,怎么能让学生提起兴趣呢?

如果换一个题目呢?我们给常规的习作题目做了适当的改变。例如,我们常常会遇见介绍自己的作文,如果给题目一些亮点:《嗨!这就是我》《瞧!我就是我》……一个语气词、一个标点就给了题目一个亮点,让学生一读上去脑海里就浮现了自己的形象,这样就降低了写作的门槛,让学生看到作文题不再惧怕,也激发了他们的写作欲望。

二、 用自己的方式说自己的话

格式化的习作指导只会让学生讨厌写作文,曾经在郝月梅的短篇小说《王闹作文》中描述的一个场景,就是一个很好的习作教学范例。五年级的学生王闹很不愿意写作文,而妈妈将他送到教研员那儿去接受辅导,送到少年宫上作文课,换来的只有王闹的一句: “老师说的都是废话,嘛要听?”而一位幼儿园老师却让王闹豁然开朗。幼儿教师指着远处的一棵树,问王闹:“看见了吗,那是一棵树,树旁边停着一辆摩托车,摩托车旁有一个小伙子。如果是不会写作文的人,就只能写这几句了;如果是会写作文的,他能这样写:远处有一棵树,一棵很大的、树冠浓密的梧桐树,树下停着一辆摩托车,红白两色相间,崭新崭新的,摩托车的主人是个小伙子,他正站在摩托车旁,焦急地往楼上望,他在等什么呢?”说罢,她又指着停摩托车的地方,让王闹看。王闹看到从楼群里走出一个八九岁的男孩儿和一个母亲模样的人,那个男孩儿跨上摩托车后座,母亲把书包背在男孩儿身后,往他口袋里塞了点什么,又对着他嘱咐了几句。那个男孩儿有些不耐烦的样子,紧紧抱住小伙子的腰,摩托车便一溜烟开跑了。幼儿教师建议王闹把看到的这些写下来,写时琢磨琢磨,那个小伙子是干什么事的?王闹有些疑惑:“我琢磨他们干什么?可以这么随便写作文吗?”其实这就是合理的想象。这简简单单的一看一说,再看再想,就是一篇有趣的习作,是啊,其实习作就是这么简单。

叶圣陶先生说: “训练学生作文,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生活积累。”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表象。学生习作是倾吐生活积累的过程,是学生实际生活的反映。

三、 引导学生自改、互改

众听周知,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这里的“改”不是老师的“批改”,而是学生自主的“修改”。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在主体互动式的习作评改中培养自改的习惯和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学生的个人水平毕竟有限,而且看自己的习作始终没有看人家的习作来得有趣,针对学生“愿意看别人的作文,更愿意给人家提建议”的心理,可以让学生初步自评后,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的活动。“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生在读文、评文的过程中,学会了欣赏别人文章的优点,有的能发现文章中的好词佳句,有的能针对别人的不足提出不同的看法……

习作其实是件简单的事,给习作一个有趣的题目,给学生一片自由表达的天空,给学生一个自主合作的评改机会,他们一定会爱上习作,爱上表达。

(作者单位:南京市中央路小学)

上一篇:凝血标本放置时间、温度对凝血四项检验的影响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生成”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