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2.0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推行移动阅读服务的可行性分析

时间:2022-05-21 05:05:42

Mobile 2.0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推行移动阅读服务的可行性分析

〔摘 要〕随着3G时代的到来,以手机为主的移动终端延伸了互联网,阅读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成为可能。这给图书馆服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本文首先介绍了Mobile 2.0,然后分别从移动通信技术与设备、高校图书馆读者、图书馆自身三方面加以分析图书馆开展移动阅读的可行性。

〔关键词〕移动阅读;手机阅读;移动图书馆;Mobile 2.0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1.12.022

〔中图分类号〕2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1)12-0082-03

The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Implementating

Mobile Reading Service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Mobile 2.0Peng Lijun

(Library,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Nanjing 210003,China)

〔Abstract〕With the arrival of the age of 3G,mobile phone to give priority to mobile terminal extension of the Internet,reading in any time,any place are possible.This library service brought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d the Mobile 2.0,then respectively from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university library reader,and the library itself to analyze the feasibility of university library implementating mobile reading service.

〔Key words〕mobile reading;mobile library;Mobile 2.0

1 Mobile 2.0背景下图书馆开展移动服务的现状

1.1 何为Mobile 2.0

对Mobile 2.0的定义有两种不同的角度,一种定义为Web 2.0的移动版本即为Mobile 2.0,是Web 2.0在移动设备上(不只局限于手机,而是一切可以移动的联网设备)的应用;另一种定义为相对于以前的移动应用,现今的移动应用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前者别强调了移动应用是网络应用的延伸,后者强调了移动应用出现了时代性的转折点。事实上两种定义并不冲突,恰恰印证了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即互联网正由PC-Internet向Mobile-Internet逐渐转变。

1.2 图书馆开展移动服务的现状

早在2003年北大副校长吴志攀教授就对图书馆的未来进行了大胆的设想,认为图书馆的未来是移动读者的图书馆,移动阅读将是未来图书馆读者的主要行为。随着互联网与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吴教授的预言正逐步演变为现实。

目前国内外图书馆相继利用移动通信技术开展了一些新业务。欧美、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图书馆都已相继推出移动服务,包括信息、移动OPAC、参考咨询等。国内也有部分图书馆开通了短信服务和基于WAP的馆藏查询等业务。上海图书馆开通了全国首家“手机图书馆”,已开通的服务内容包括:开馆信息、举办读者活动信息、书目检索、文献请求、参考咨询、讲座预定、读者信箱等。湖南理工学院图书馆“手机图书馆”也开通此项服务,并新增了社区、论坛等功能。

总体来说,目前国内外图书馆的移动服务还很局限,只提供了浅层次的图书馆服务内容。如馆藏概况、新闻、公告、借阅规则、活动与讲座信息等的, 以及馆藏目录检索、纸本馆藏的借阅、预订、续借等。尚未有图书馆推出真正的基于图书馆资源内容的服务,即基于可移动手持设备的各类图书馆资源的统一检索和正文阅读。

但是随着Mobiel 2.0的到来,手机阅读由以往以短信、彩信、手机报等为主要内容的传播方式,正转向与互联网紧密关联,以手机为主的移动设备已经成为互联网服务延伸与拓展的重要终端,移动设备的便携性,加上网络阅读的多媒体、互动性,使得移动阅读具有即收、即阅、即存等附属特点,具有着纸质阅读甚至是传统的网络阅读不可比拟的优势,人们的阅读习惯正由此悄然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移动阅读,图书馆开展移动阅读服务也将成为新热点。

Mobile 2.0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推行移动阅读服务的可行性分析2 高校图书馆开展移动阅读的可行性

图书馆开展移动阅读的可行性需从通信技术、读者、图书馆管理3个方面进行探讨,以下从3个方面对高校图书馆开展移动阅读的可行性进行逐一分析。

2.1 移动通信技术与设备

随着2009年“3G元年”的到来,手机从最初的移动通信工具转变为一种新型快捷的网络媒体,越来越多的Web 2.0服务可以应用到手机,智能手机和电脑越来越相似,互联网中的服务内容逐步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实现,如社交网络、Tag、微博、Youtube等视频、GoogleMaps、Google Latitude等。移动信息服务已经进入Mobile 2.0时代。

移动通信网络的换代升级,手机增值服务的极大丰富,将以手机为主的移动设备智能化顺理成章。目前,苹果作为先行者大获成功,其它手机厂商蜂拥跟进。就连互联网公司谷歌也嗅到商机,收购摩托罗拉并推出了自己的智能手机。在国内,联通引入苹果iPhone,联想和移动合作推出Ophone,山寨手机之父联发科也正打拼着自己的中低端智能手机市场。此外,电子阅读器厂商也正逐步进军移动媒体。目前,亚马逊推出Kindle,内建无线3G链接。美国最大的连锁实体书店Barnes & Noble推出电子阅读器Nook,它不但有无线3G链接,还有Wi-Fi连线功能。另外索尼推出了eBook,苹果公司即将推出AppleTablet。同样在国内,汉王阅读器宣布要接入TD网络,实现电子纸的移动终端化。虽然手机厂商与电子阅读器厂商分别从自身优势出发,设计出各具特色的移动终端,但出于抢夺用户的需要,各自的终端又不可遏止地要去汲取别人的长处,扩展自己的功能,从而最终在主要功能上变得殊途同归。

2.2 高校图书馆读者的阅读习惯

根据中国互联网中心2008年12月份的调查显示,手机报用户年龄主要集中分布在19~29岁(约占总体的73.6%),手机报用户中比例最高的为学生。同时大学生钟情于“快餐文化”和多媒体媒介,而《中国手机阅读市场用户调研报告2010》显示,大学生的手机阅读时间多在睡觉前、等人时、课间休息时、候车乘车时、上厕所等时候,大部分人每天的阅读时间在1小时以内,他们手机阅读的内容主要是新闻、小说、生活资讯等,主要内容形态是网页和手机报,阅读篇幅倾向于短篇,阅读方式主要是速读。从调查结果看,目前已经有很多大学生参与了移动阅读,但其移动阅读的时间是零散的,阅读内容是碎片的,且以休闲娱乐为主。而大学生传统阅读则包括专业阅读和课外阅读两方面,图书馆相对于其他信息服务商来说,优势正在于其丰富的高品质的学术资源。如果图书馆开展移动阅读服务,将图书馆丰富的学术资源与移动设备进行无缝链接,为大学生提供基于移动设备的统一检索甚至是正文阅读。我们有理由期待移动阅读这一新型服务可以为图书馆知识创新服务带来新的契机。

2.3 图书馆开展移动阅读服务的方案

移动阅读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便携性、多媒体及互动性上,图书馆要推行移动阅读服务,必须体现出这些优势,因此不能仅仅实现学术资源与移动终端的链接,必须同时建立门户网站以便读者进行社区交流、参考咨询等即时互动活动;同时也需搜集整理并开放休闲娱乐性多媒体资源;提供一站式检索等服务。因此,推行真正的移动阅读服务需建立各类移动终端支持的WAP门户站点,并包含OPAC以及基于内容的移动数字学术资源。

2.3.1 图书馆开展移动阅读服务首先需考虑的问题

(1)权限认证

高校图书馆购买的学术资源目前是通过IP控制,即通过地点范围进行控制,这一控制方式显然不适用于移动阅读。开展移动阅读首先要谋求新的认证方式。

(2)移动终端所支持的系统不一

目前以手机为主的移动终端所支持的系统纷繁杂乱,比较知名的有塞班(Symbian)、安卓(Android)、Windows Mobile、Linux、iPhone等。图书馆建设的移动网站必须为各移动终端的系统所支持。

(3)图书馆WAP手机网站的安全性

利用手机直接访问Web网信息资源,存在着传输速率慢、资费高、手机显示屏表现能力弱等问题,因而需要建设基于WAP协议的图书馆手机WAP网站。WAP网站是一种基于小型无线设备应用的网站,主要面向手机、掌上电脑之类的小型无线设备,因而高校图书馆WAP网站的建设与图书馆原有Web网站的存在并不冲突,而是它的一种有效补充。但是建立专门的图书馆WAP网站,需要和手机上网业务运营商打交道,增加了组建和维护成本,并且无线移动网络在实现手机与WAP网站通信时,需要经过网络运营商的中心交换节点,使得图书馆内部网络与外界发生必要的接触,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网络的安全性能。

2.3.2 移动图书馆解决方案

目前北京书生公司已经能够提供移动图书馆的解决方案,图1描述了其解决方案中的移动OPAC和移动数字图书馆实现的架构图,读者通过手机、MP4、手持阅读器等各类移动终端使用3G/GPRS或Wi-Fi方式均可访问移动图书馆服务器。在该方案中移动图书馆服务器根据读者请求的类型和关键字,可以直接返回图书、期刊、论文等的查询结果,如果请求详细页面则返回包括摘要等丰富的元数据信息,而馆内的各种数字资源可以通过UOML文档交换服务器,以文字或图像方式向读者提供文献的正文。UOML文档交换服务器部署在图书馆内网,该服务器具有图书馆各类数据库的访问权限,从图书馆数据库中取得全文并交换成可供各类移动终端设备访问的正文内容。图1 移动OPAC和移动数字图书馆实现的架构图图片来源:姜海峰.移动图书馆的兴起和解决方案.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6).

书生移动图书馆解决方案采用了对用户主体邀请认证的方式,每个用户只能有一台终端设备进修认证,即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认证,突破了传统的由IP控制的地理范围限制,满足了移动阅读不受时空限制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要求,还可以实现图书馆对读者的精准服务。该方案支持各类型手机以及具有Wi-Fi功能的MP4或手持阅读器,并创建了短信服务,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图书馆建设服务过程,且无需与通信运营商捆绑,保证了图书馆移动网站的网络安全性。

此外,超星公司在2010年6月也提出了移动图书馆的解决方案,同样采用个人移动终端认证、内置服务器等方式来构建移动图书馆,目前这些方案还未在图书馆中进行实践,随着读者移动阅读需求的增强,移动图书馆方案中细节问题的逐步解决,真正的移动图书馆很快将成为可能。

3 移动阅读的展望

新兴的移动阅读行为为图书馆提升服务带来了契机,图书馆必需要抓住时机,推行移动阅读服务,将图书馆核心优势资源链接为大学生移动阅读的内容,并利用移动图书馆网站进行信息、参考咨询、社区交流,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推广无处不在的服务,拉进读者与图书馆的距离,满足新一代读者的需求。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意识到,任何新生事物都有其发展过程,目前移动阅读还受到设备价格、流量费用、移动设备的屏幕尺寸等因素的限制。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目前应该着重应用于帮助读者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关注图书馆信息,参与图书馆互动,对图书馆学术资源进行检索、筛选和甄别,即利用零散时间快速筛选信息,以提高精读时的学习效率。未来,移动图书馆是以个性化和学术速读为主,而基于PC的数字图书馆则是以精读为主。

参考文献

[1]楼向英,高春玲.Mobile20背景下的手机阅读[J].图书馆杂志,2009,(10):53-57.

[2]卞庆祥.省略nic.省略/html/Dir/2009/01/12/5447.htm,2011-08-20.

上一篇:大学图书馆 未来什么样? 下一篇:三元交互理论及其在企业竞争情报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