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进村 第9期

时间:2022-05-21 04:49:41

社区进村 第9期

人们所说的社区,通常指城镇居民委员会辖区或住宅小区。然而社区的社会学解释,则是指聚居在一定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共同体。那么,农村的行政村或自然村何尝不是社区――

6月28日,大足县玉龙镇一场山火映红了半边天。火势被控制后,一群忙碌了一天一夜的扑火人员,疲惫不堪地回到与玉龙镇相邻的永川区云龙村时,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人们刚把黢黑的脸擦干净,村支书张泽明的电话就来了:玉龙镇再次要求支援。他们立刻出门,一刻钟内,40名应急抢险队员全部到齐,整队上山。

这群扑在抢险第一线的人,是云龙村的普通农民。他们还有一个身份:社区应急抢险队队员。

应急抢险队是村里的一支志愿者队伍,催生这支志愿者队伍的,是永川区正在试点的农村社区建设。

永川区的农村社区建设被民政部基层政权司称为继山东青岛和江西后的第三种农村社区建设模式。“永川模式”被形象地总结为“2+3+N”:“2”即在村“两委”领导下,组建一个社区建设工作委员会工作机构、搭建一个社区居民中心服务平台;“3”即完善政府公共服务、志愿者服务、专业经济协会三大服务体系;“N”即根据村情和村民生产生活的需要,组建多类服务组织、协会组织,开展多种社区活动。截至目前,在永川区三教镇利民村、大安镇高坡村、南大街街道代家店村等8个试点村,共组建志愿者队伍41支,专业经济协会36个,吸纳志愿者3000余人,入会农户2400多户。

社区进村以后,传统的行政村,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社区建设工作委员会:

不仅仅给村干部减负

“村民也能管村里的事情了。我们农民自己管自己,积极性高多了。”自从云龙村开始农村社区建设后,村民范开富加入了社区建设工作委员会,从普通农民摇身变成了蚕桑协会副会长,进入“领导层”。

“我们巴不得搞社区建设,社区建设工作委员会让村里的能人现在都能参与村务管理,大大减轻了原来村干部的工作量,我们村干部有了更多的时间思考村里的发展。”村支书张泽明对社委会的成立也感到由衷地高兴。

“村官”、“村民”双赢的局面,得益于永川区在农村社区建设试点中,将以往单一的村、组结构网络化,在村“两委”的领导下,成立了村社区建设工作委员会,形成了政府公共服务、志愿者服务、专业经济协会三大服务体系。原来村支书、村委会主任一统天下的局面,变为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社委会组织和引导党员干部、致富能人、专业经济协会负责人、热心社会公益事业者共同治理社区的村务管理新模式。

社区居民中心:

不仅仅给村民带来方便

现任三教镇利民村支部书记的蒋世友在这个位置上已经干了十来年。他回忆说:“以前当支书,盖章都是在大腿上,天天都要把章别在裤腰带上。村民有事情,不管多晚都是到自己家里办。谁是书记,谁的家就是办公室。”

那是以前的利民村。现在,利民村建起了社区居民中心,一切都改变了。社区居民中心的构架,主要包括五室、两站、一社、一校、一场。即:村级组织办公室、社区警务室、计生工作及卫生室、科普图书阅览室、社区文体活动室,民政工作站、双拥工作站,综合服务社,村民学校,社区篮球场。

“看,现在我们不仅有了办公室,区里给村里的电教室还免费配备了电脑、电视、DVD、音响、麦克风、卫星接收器、打印机,真是一应俱全。开会前,给村民放一会儿影像资料,开会讲话,再也不用站在院坝里扯起喉咙喊了。”蒋世友自豪地带着记者到处参观。

综合服务社就像是农村的便民超市,有20多平方米,里面有100余个品种的商品。小到牙膏、牙刷,大到化肥、种子、农药,都有销售。原来村民买把牙刷要走十几里路到镇上,现在在村里什么都能买到。便民超市旁,还在修建约100平方米的更大的综合服务社。

尽管天气闷热,在云龙村社区居民中心的球场上,仍围了八九个孩子。学校放假了,原来学生都是漫山遍野疯耍,现在有了好去处。在球场上,从早到晚,几乎都能看到孩子们的身影。

在健身器材旁“忙碌”的村民阳家友兴奋地告诉记者:“按摩球就是好,我每天都从一公里外的家走来健身,用按摩球滚背,人舒服多了。”和他一起专门来健身的居民真不少。一个村民说:“石龙加油站的老板每周都要带着朋友开车来居民中心两次,就为了打乒乓球,锻炼时还要专门换上运动鞋、运动装。”

有了居民服务中心后,利民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喜结硕果,社区评选出“五好家庭”、“好夫妻”、“好婆媳”、“好邻里”、“好妯娌”120户(人)。

社区志愿者组织:

不仅仅给村民送来温暖

64岁的残疾人阳世西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这把年纪还能住上80多平方米的砖房。因下雨,阳家的几间土屋一夜之间突然垮塌。阳世西两耳失聪、双目失明,老伴也有精神病,女儿是痴呆。一夜之间,三个本就生活窘迫的人,一下无家可归。

同院子的熊胜强连夜为老人支起了临时避雨的地方。熊胜强是社区志愿者组织应急服务队队员,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找来应急服务队的七八个队友,商量如何帮老人修房子。一个月时间,80多平方米的砖房就立了起来。应急服务队的队员不仅没在老人家吃过一顿饭、拿一分钱,还自己筹资,安顿老人一家。

“多亏有了服务队啊!”老人摸着结实的砖墙,眼泪哗哗地流下来,“要是在原来,哪来这么多热心人。”

治安问题一直是农村的老大难,村民居住分散,家里壮年劳力多外出打工,盗贼防不胜防。社委会成立后,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召集村民志愿者,组建了治安巡逻队,不定时地进行治安巡逻。

云龙村是永川区与铜梁县、大足县交界的地方,以前治安较乱。成立了治安巡逻队后,从去年年底至今,这里没有发生一起盗窃事件。队员张昌明等人在一次夜间巡逻时,碰见偷狗贼。巡逻队员一吆喝,盗贼见人多,放下狗就跑了。队员们自豪地说:“盗贼知道有人巡逻后,就不敢再轻举妄动了。”

“柴乱堆,墙乱画,垃圾乱倒,脏水乱流,屎尿乱拉……”这是对过去农村院子的生动写照。现在环卫保洁队可不允许再有这样的脏乱差现象了。队长王玉泽以身作则,带动七八户人家彻底整治环境,过去脏乱的院子现在焕然一新。以前“革命靠自觉”的农村卫生问题,现在终于找到了“管家”。

在社委会的组织下,三教镇云龙村一共组建了6个志愿者服务组织。

社区专业协会:

不仅仅给村民带来效益

村里搞社区建设,不仅是为村民提供更好的人居环境,更是为帮助农民致富增收。社区组建的各类专业协会,像一把梳子,把农民致富的思路都梳清楚了。

三教镇云龙村的蚕桑种植有了蚕桑协会后,如虎添翼。协会吸纳了100余名会员,现有2100亩桑树。协会的蚕桑技术员,都是村里的养蚕能手。原来村里的桑树都是草桑,产桑量不高。协会成立后,将村里的草桑全部改良为良桑。协会还引入重庆金凤丝绸(集团)有限公司,云龙村成为公司的蚕桑基地。

今年6月,因雨水充足,桑叶好,协会会长专门要求重庆金凤丝绸(集团)有限公司提供了6季蚕蚕种,与原来养殖4季蚕相比,每张蚕可增收1000元左右。“以前散户根本不可能得到这样的特殊蚕种,这是公司特别根据协会的要求提供的。”副会长范开富告诉记者,“协会还解决了蚕茧的销售问题,以前散户是一担担地担去卖,短斤少两现象时有发生,现在集体收购,省了不少麻烦,再也没有短斤少两的事。”协会上联市场、下联农户,云龙村养蚕的人比以前增加了二三十户。

金银花是利民村的特色种植产品。3年前,永川区的溪花中药材种植场在利民村承包30余亩地作为实验地,种植金银花。村里成立金银花种植协会后,公司负责人谢富林加入了协会。

“我们的金银花品种是公司自己培育的,一朵花抵得上普通金银花的一株花,产品畅销国内外。”谢富林介绍道,“有了协会,我们将扩大金银花的种植规模。”

采访札记:

社区进村:

统筹城乡发展的一条捷径

统筹城乡发展,既要以城带乡,更要激发乡村的内动力。

永川区的试点证明,社区进村,有利于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有利于改变传统城乡关系,促进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各类要素在城乡空间合理集聚、科学配置,构筑城乡一体文明;有利于加快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推动农民生活方式城市化进程,实现城乡良性互动。

永川区的试点还启示我们:农民进了城,未必能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农民留守故土,未必就不能享受城市文明。因此,记者认为,社区进村,尤其适合于位于“两翼”的偏远农村。处于“一圈”之内的乡村,随着城市的扩张,很容易融进城市的发展。而在偏远农村,因为成本问题,不可能全部城镇化,也不可能把所有农民都转移进城。怎么办呢?农村无法变城市,农民不能进城,换一个思路,让社区进村,将城市的文明之花,插在偏远乡村的土地上,不是一样可以让农民享受城市文明吗?虽然村还是叫村,但村民过上了社区生活,变成了社区居民,这未尝不是另一种模式的城镇化,而且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城镇化。

永川区的成功试点证明,社区进村是一条统筹城乡发展的捷径,值得走!记者在发稿前获悉,今年市政府将在万州、黔江、涪陵等13个区县,分别选择1-2个村进行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在完善试点的基础上,力争在两三年内在全市普遍推广。

上一篇:拥抱北部湾 下一篇:重庆农村土地流转存在问题与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