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学会赏识,培养素质

时间:2022-05-20 09:46:38

简述学会赏识,培养素质

论文关键词: 闪光点 “后30%学生”转化 赏识教育 应用

论文摘要: 素质教育的精髓是让全体学生全面发展,而在现实中又确有一部分在某方面落后或暂时落后的学生,本文通过阐述教育工作者如何进行赏识教育,以期让这部分学生在各种形式的赏识中实现转化,并取得全面的进步。

为全面实行素质教育,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教育工作者应善于捕捉“后30%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通过赏识教育,适时进行教育转化。

一、“后30%学生”转化的可能性

所谓后30%学生,不是指由某些遗传的生理的因素造成的智力落后、反应迟钝等儿童,而是指在教育的主导影响下形成的一部分特殊学生,他们只是在某方面落后或暂时落后,如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差,有的思想意识差,有的行为习惯差,等等。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九种基本智能,而这九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则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能都各具特色。因此,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即学校里面无所谓“差生”的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只要给予适当的激励、机会和指导,就可以让他们得到很好的发展[1]。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通过研究也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就可以发挥80%—90%[2]。这些研究为我们发现和培养后进生的闪光点提供了心理学依据,也为我们转化后“30%学生”提供了理论依据。可见,抓住闪光点,开展赏识教育转化“后30%学生”是切实可行的。

二、如何真正转化“后30%学生”

1.发现、肯定“闪光点”,是“后30%学生”进步的基础。

《学记》中说:“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教师如果鄙视“后30%学生”,放弃对他们的教育和挽救,就是失职。再差的学生也有长处,关键是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天生其人必有才”的学生观,能有意识、有目的地发现这些学生的优点和特长。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一个农夫伐倒一棵大树,用笔直的树干盖了一座小木屋,觉得把剩下的树根劈成柴,要费很多功夫,于是就将它扔在了野外,一位雕塑家无意中发现了这个树根,如获至宝,经过精心雕刻,终于制成了一件精妙绝伦的根雕艺术品。短小的故事引人深思:农夫鄙弃它、瞧不起它,树根就只能是一件废品;而雕塑家喜爱它、关心它、发掘它的潜力,树根就成了一件有价值的东西。我们的育人工作不正是如此吗?任何学生的本质都是可以教育、培养、转化、雕塑的,学生某方面的差是表面的、暂时的、相对的。

当然,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况且,有些闪光点的确是一闪而过,很难觉察。这就要求老师要以辩证的思想,敏锐的眼光、深刻的洞察力,不辞劳苦地像淘金工人那样,锲而不舍地挖掘后进生的闪光点,哪怕后进生有一小点进步,也要及时表扬,使他感到老师和同学们在时刻关心着他的进步。如一次作业进步受到表扬,改正一次小错受到鼓励,一次劳动被夸奖,维护集体利益的行为受到称赞,等等。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牵动着学生的心,有时哪怕是一句暖心的话、一个甜甜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给学生无穷的力量,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烙印,心理上得到极大的满足。比如,有一次我发现班级的一个后进生分发练习卷时,把好的给了别人,破的留给了自己,我马上抓住这一闪光点进行表扬,使得他在其他方面表现得更好了。这件事更使我认识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都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其实赏识只是一种形式,其实质是对人格尊严的一种维护。让一个人觉得自己是受人尊重的,他就会自尊自重。抓住闪光点进行赏识教育,在育人工作中是有独特魅力的,尤其是对“后30%学生”而言,更是开启他们心灵的钥匙。

2.营造群赏氛围,是“后30%学生”继续前进的舞台

我深感“后30%学生”的闪光点就像一星点容易被忽视的火花,它可以燃起熊熊的火焰,也可能一闪即逝,面对这些火花,如果仅仅依靠教师“孤军作战”地捕捉,是不容易大面积奏效的,这就更需要以教师为主导,创设群体赏识情境,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发挥学生群体“群策群力”的作用,必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班集体的活动是班级的生命。在班级活动中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有利于学生集体观念的形成,还有利于相对落后的学生找回自己的自信、尊严。在学校,利用群体赏识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不乏其例。比如:在班会上我让学生写写自己的一些长处,我发现班上有个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一个字都未写,学习上的劣势让他失去了自信,他感觉到自己不如别人。于是,我马上回放他的一个闪光点:“比如,叶某同学发试卷的时候把破的留给自己,有先人后己的美德。”然后借机用“升温”的办法造势,让全班同学帮他找优点。学生有的说:“他主动给班级带来了文竹,美化教室,有集体荣誉心。”有的说:“他常自己做清洁区的卫生。”还有的说:“他帮助同学修理课桌椅。”等等听到同学们的表扬,看到老师赞许的目光,他拿起了笔,神态流露出了受赞赏的喜悦、受尊重的激动。这种做法,可以促使学生本人及其他相对落后的学生重拾信心,甚至产生自己该学习好的趋从心理,这是转化后进生的一种有效的方法。类似方法很多,如: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手抄报比赛,然后集体参与评奖,给获奖者写赠言等,这些活动都会给“后30%学生”带来很大的触动。

3.引导学生自赏,是“后30%学生”全面进步的重要手段。

教师赏识、群体赏识给学生带来了心理上的触动、震撼,这时教师应趁机引导学生自赏,让学生自己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然后主动做得更好,因为学生的成功转化不仅靠良好的外部条件,更要靠内部主观的努力。如一个学习较差的学生说起姚明的比赛成绩、体重、兴趣爱好、身高、家庭背景等,如数家珍,我马上叫他找找自己的闪光点,经提醒他发现自己记忆力特好。第二天,我创造机会让他短时间熟练背诵片段,当他出色地完成这一任务时,我和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他发现原来自己背书很棒,这时我又顺势引导他,让他明白学习如同打球一样,要发现兴趣,反复练习,不断巩固,日积月累,熟能生巧,自己也可以是最棒的。为此我又给全班学生确定了一个学习目标,但不露痕迹地加强对他的检查力度,让他再次成功,让他再一次欣赏到自己的闪光点,让他的精神需要再一次得到极大的满足。美国的比较学心理学家及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通过对人的行为动力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关于需要的层次理论,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在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实现后才能产生巨大的动力去追求知识,得到美的较高层次的需求满足,最后形成足够的动力强度,促使他求知的需要进一步发展,形成一种学习需求与价值实现的可贵的良性循环[3]。就如这个记忆力特好的学生,就在一次次的自我实现、自我欣赏中真正实现了全面的转化。

抓住闪光点,进行赏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策略。赏识是一种理解,一种尊重,一种激励,更是开启“后30%学生”心灵的钥匙,一句“你很棒,你能行”的话,会传来“我还能做得更好”的回音,这是“后30%学生”积极向上、全面走向成功的内在力量,也是实现教育“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一切为了学生”这一目标的根本保证。用真诚的心,给那些艰难跋涉的暂时后进的学生一份真情,一份赏识,在爱的沐浴下他们也定会长成参天大树,开出自己朵朵与众不同的繁花。

参考文献:

[1]/Article/ktyj/jbqk/200601/74.asp.

[2][美]威廉·詹姆斯著.田平译.心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

[3]马成功.自我的实现——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上一篇:论英语词汇在网络交际中的变异及成因 下一篇:关于常德市武陵区农业生态建设的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