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写字教学五关系

时间:2022-05-20 06:40:21

浅谈写字教学五关系

摘 要:观照我们的课堂,如果书法课程中存在着的几个关系没能理清,会导致教师指导不细致,反馈不全面,评价不到位,最终让学生书写不充分,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的培养目标无法达成。因此笔者认为,写字教学应当处理好书法与写字、学生与教师、写字与识字、写字与阅读、写字与评价等方面的关系,确确实实为学生的发展考虑,为保质保量地达成书写目标服务。

关键词:书法教学 关系 处理 发展

《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和2013年《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与实施,让有识之士看到了传统书法在教学中呈现出来的一抹昭示光明的希望。但观照我们的课堂,写字指导还是阅读教学的附属品,有时还要因为“时间关系”,使指导不细致,书写不充分,反馈不全面,评价不到位,也谈不上“学生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的培养了。笔者认为,写字教学应当处理好五方面的关系:

一、书法与写字一脉相承,层次更高

开设书法课“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这段话即是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中对开设这一课程的诠释。《新课标》中的“美观”,使写字教学的性质发生了重大改变。仅仅写到“规范、端正、整洁”显然还只是实用工具范畴,而把字写得“美观”就是艺术和文化传承了。由写字上升为书法,就使得教学领域上了一个高度。书法课的重点在于写字,这与新课标一脉相承。书法课并不是强制要求每个学生都掌握什么,旨在鼓励他们通过努力,并拥有欣赏书法的兴趣和能力。以“书法”取代“写字”是为了带动识字教学跃上汉字教育和文化传承这一更高的层次。因此,每位教师都须尽己所能,付诸行动。

二、写字考量教师的素养,把握侧重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传授是开始而不是终结,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的人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也不会离谱,走样。”小学生写字是起步阶段、奠基阶段,需要教师采用合理的、科学的指导方法。示范引导是必需的。比如,教师首先要自觉地规范地认真书写,在板书、作业批语等方面发挥良好的导向和潜移默化作用。此外,可以采用演示法、观察法、比较法、形象比喻法、集中突破法、因材施教法、多媒体展示等等方法服务书法教学,不能让学生一味抄写,加重学习负担。《纲要》也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可采用书写实践、作业展示、欣赏评价、讨论交流等形式”以及“重视网络资源和课内外实践活动的结合,创设学习环境和氛围,拓展学习空间,发展实践能力。”当然,提高学生书写质量绝不是一朝一夕的。要老师们树立长效培养和训练的意识,正面积极引导,才会直接有效地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和良好的书写行为习惯。

另外,教学中老师们还应关注不同年级各自的学习内容与侧重点。如果高年级老师在教学中还带着孩子一起观察识记田字格中的生字,或讨论间架结构、笔画变形、部件组成,或相互提醒要注意的、容易出错的地方,又是描又是比对,那么,这种“低年级化”的写字教学显然不是高年级所应有的教学内容。对于已经基本具备识字能力的高年级孩子来说,他们更迫切的是需要学习字词在语境中丰富的情感色彩,表达形式、言语美感,因此教学应当考虑学生的发展性。

三、写字与识字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众所周知,《新课标》增加了两个字表:一是《识字?写字教学基本表》,二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同时还建议低年级先认写表一内的300个字,逐步发展识字能力;对学生写字教学内容当以表二为依据。这些字都是专家们针对儿童识字、写字情况,结合传统识写经验,经过科学地专门研究确定下来的。从识字、写字的角度出发,这些字结构简单,使用率高,同时有再次组合字体的作用。书法教学可以从这些字着手训练。掌握好了这些基本字体,必将使学生受用一生,获益无穷。

当然,低年级“认写分流,多认少写”的理念可以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指导学生“精写、精练”。教学中,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既要重视字的“识”,也要重视字的“写”。因为没有动手“写”,“识”的印象就不能深刻。“识写结合”即识什么字就及时练写什么字,以识促写,以写巩固识字效率。低年级要求会写的生字都应该在课内安排时间认真指导书写。比如在田字格中,教师要正确规范地向学生示范书写的全过程,在范写过程中相机对字的笔画、笔顺、起笔、运笔和收笔,以及执笔和坐姿的要求进行示范,用好教材中的描红和仿影的字格,让学生在书写实践中掌握写字的基本技能。

四、写字与阅读相得益彰,外化素养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十分重要的学习内容,它既是学生实现自身精神成长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各种能力得到发展的基础。书写教育作为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种能力训练,又是文化熏陶,更是一种习惯、修养的养成。从某种层面上说,个人书法也反映一个人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学识、修养、文风和情趣等人格修养,或者说,这也是语文素养的一种外化形式。

《新课标》要求“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这实际上提醒我们要处理好“阅读”与“写字”的关系。其实,阅读课上,让学生动笔写一写的时间显然不止十分钟。比如,听写练习、字词教学、动笔批注等等。我们如果确确实实为学生的发展考虑,从学生的心理、学情现状出发,因材施教,采用积极的方式,给予书写时间内的高质量、高起点、高要求的指导,就能保质保量地达成书写目标。

五、写字评价全面细致,指向发展

《新课标》在各个学段的写字评价都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以及引导学生提高书写质量等方面反复强调。可见,写字评价应重视包括“写字姿势正确”在内的“良好书写习惯”的评价。“良好的书写习惯”主要指的是:写字姿势、书写态度和卫生习惯。从写字教学的特点和传统经验来看,写字评价一般可以从三方面来进行:1.操作方面的评价。对写字教学中学生的写字姿势、运笔方法、笔画结体、文具护理、环境卫生等良好的写字习惯进行的评价。2.情感方面的评价。这是对学生的写字态度、兴趣、主观能动性、意志品质和对汉字形体美的感受等等方面作出的品评。3.达成方面的评价。即以《新课标》以及《纲要》学段目标为准绳的评价参考。当然,不论是哪个阶段,哪个方面的评价都要因材施教,找准位置,以肯定鼓励为主,呵护学生写字热情和积极性。

“认字如认人,写字如做人。”学生在写字的过程中陶冶的是心情,培育的是灵性,学会的是做事的态度和做人的品格。如果我们持之以恒地抓住小学阶段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处理好写字教学中的种种关系,这样会让每个孩子都能受益,写出一手好字。

作者简介:

姚向珍(1978.1.13),籍贯:浙江永康,研究方向:学校体育。

上一篇: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数列教学探讨 下一篇:浅谈创新型广告设计人才培养模式路径研究与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