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具有行业特色的教育培训和人才评价之路

时间:2022-05-20 04:59:56

探索具有行业特色的教育培训和人才评价之路

摘要:结合贵州电网公司培训与评价中心的工作实际,从“确立发展方向、明确使命与宗旨”,“不断探索创新,彰显特色和价值”,“展望‘十二五’再创新辉煌”三个层面,阐述了培训与评价中心在开展教育培训、人才评价、教学改革、基地建设的实践中,走出一条“植根电网、面向市场、服务企业”,具有行业特色的教育培训之路的实践历程,同时也展示了作为专业教育培训机构应彰显的价值和发挥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电力行业;教育培训;人才评价

作者简介:郭晓秋(1957-),男,四川泸州人,贵州电网公司培训与评价中心宣传专责,高级讲师。(贵州贵阳550002)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2-0058-02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才”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与竞争的重要部分。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第一要素。培训与评价中心作为贵州电网公司一支专业培训机构,在多年的教育培训实践中,始终把“为电网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视为肩负的光荣使命,为公司实现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确立发展方向,明确使命和宗旨

随着电网建设的发展,对教育培训及人才评价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站在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南方电网公司明确了今后5-10年公司的战略定位、发展方向,尤其在人才培养上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人才发展“六大工程”。南方电网公司在2012年工作会上强调,“要把人才支持作为企业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培训要以提高员工岗位胜任力为目的,遵循系统培训的人才开发规律,加强培训与评价体系建设,探索建立物质与非物质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实施人才工程,提高员工素质。”贵州电网公司“十二五”规划提出要“着力实施人才强企,加强综合性人才培养和各级技术专家、青年科技人才、一线创新人才的培养;着力开展分类分层的针对性、差别化培训,着力抓好专业技术人员、生产技能人员和县级供电企业员工的培训,完善培训、评价、职业发展一体化的管理机制”。在开展教育培训、人才评价、教学改革、基地建设的实践中,贵州电网公司培训与评价中心始终将“对贵州电网负责,为电力发展服务”作为一贯的宗旨,以建设“南网领先,国内一流”的教育培训基地为愿景,把“教育为本,服务企业,走电力培训专业化发展之路”作为自身的发展方向,时刻铭记使命,以“专业培训,品质一流”的价值理念,“求实、创新、服务”,“为电网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业绩。

思路决定出路,也决定了工作成效。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培训与评价中心确立的发展思路、工作方向和理念,适应了教育培训新形势的发展,走出了一条“植根电网、面向市场、服务企业”,具有行业特色的教育培训之路。

二、不断探索创新,彰显特色和价值

植根电网,服务电网,开拓进取,创造特色鲜明的教育培训品牌,是培训评价中心的使命和责任。

1.创新管理模式

教育培训资源整合以来,按照公司教育培训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实施了ISO10015培训管理标准,规范了培训管理流程,开展“订单式”培训,每一期培训班超前做好培训需求调研,精心策划培训方案,着力抓好过程监控。2007-2011年,共完成“在岗、转岗、岗前”三类人员培训班1200多期,分类分层培训学员近十万人次。对经营管理、专业技术、生产技能等核心培训业务,在明确工作任务和管理路径的同时,采取“三级评估”形式对培训质量进行管控,通过学员、送培单位和主办单位对培训内容、教材、师资和服务等各方面工作的反馈,及时调整培训计划、师资配备和课程安排,不断改进培训质量。2007年以来各层面对培训质量的反馈,评分均在94分以上,并逐年改善逐年提高。

2.师资培养方式探索

一支素质精良、专兼结合的培训师资队伍是做好教育培训,提升培训质量的保障。培训评价中心(学院)按照教师“双师型”、“复合型”的要求,加大教师“工程师化、内训师化、实训师化”的转型力度。通过实施“专职教师‘大树’成长计划”、“‘助金牌之师,成万树之林’专职教师培训”,为教育培训自主品牌建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选派优秀教师赴省外进行专项学习培训,指派专业教师深入生产一线,到生产现场挂职实习,有效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技能操作水平。2010年,举办以“深化高职课程改革,实践职教新理念,练就育人硬本领”为主题的教师说课技能大赛。同年,动力工程系动力教研组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实现了教学团队建设新的突破。教育培训管理方式的创新,有效提升了培训质量;师资培养模式的大胆探索,不仅为开展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储备了师资,也为推动培训中心(学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管理、人力资源层面的可靠保障。

3.探索人才评价之路

培训与评价中心依托公司GSP人才评价体系架构,以岗位胜任力评价标准作为衡量员工素质的重要尺度,开展了员工岗前、在岗评价工作的探索与尝试。

2010年8月,启动了新员工岗前全面集训、分点深化和定岗实践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并从通用、专业、岗位三个维度进行考评,有效地缩短了新员工成长周期,进一步明确新员工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584名新员工参加了集中培训、分点深化和跟班实践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实现了从学生到企业人角色的转变,标志着公司新入企员工成长“123助跑工程”正式启动。

新员工分点深化阶段专业和岗位模块培训,在贵州电网公司职工教育培训的历史上属于首创,该培训项目的顺利实施,开创了技能人才培训新模式,为新员工评价机制的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

按照“六统一”的原则,进行公司系统各级各类人员在岗技能鉴定与评价,开发了变电设备检修作业员等岗位配套教材和题库,开展了进网电工考评鉴定等工作。对考核合格人员颁发岗位证书和国家技能鉴定等级证书,有效提高了员工适岗胜任的能力。

培训中心充分利用教育培训基地现有的资源优势,突出培训与人才评价,推进教培与评价工作创新创优,以岗位胜任力评价作为衡量员工素质的重要尺度,有序开展公司系统各级各类人员的“在岗、转岗、岗前”培训与评价。

先后进行了变电设备检修等54个岗位培训方案和58个工种的岗位胜任力模型、岗位说明书、培训标准等文件的编写,开展了县级供电企业技能职系初级作业员评价标准与考试题库的编制工作,开展进网电工许可证考核鉴定等工作。为适应电网建设需求,抓好教育培训与人才评价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4.拓展仿真培训功能

培训评价中心的仿真培训基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创出了贵州电力系统运行人员仿真培训的品牌,成为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电联)认可的全国电力行业仿真培训基地。近年来,仿真培训基地更加注重高科技带来的集成优势,从单机单模到一机多模,从单一的火电系统到现在的综合配电网仿真系统,不断扩展培训功能。

2007年完成了135MW、600MW火电仿真系统;2008年到2010年完成了变电仿真系统三期建设项目,形成集地区电网、集控站及各种电压等级变电站仿真于一体的综合仿真培训系统;2011年全面建成配电网生产运行仿真系统。这些仿真系统的建成,为建设全省反事故演练中心奠定了基础。

2011年,中电联电力行业专家组在对仿真培训基地的复查评估中,给予了“仿真培训设施齐全,硬件条件先进,发展趋向正确,管理机构清晰合理,职责分明,培训业绩突出,培训效果良好”的评价。

目前,培训与评价中心已形成级次适当,类别完整,集地区电网、集控站及各种电压等级变电站仿真于一体的综合仿真培训系统,能承接面向贵州电网、南方电网乃至全国电力企业的变电、火电仿真培训。

5.不断完善培训条件

随着电网发展对教育培训规模、质量和服务要求的不断升级,培训评价中心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对硬件设施进行了大规模建设。

2007年至2011年以来,完成了培训、管理、考核三位一体的网络平台建设,三个校区形成了统一的数据、通信网络整体,信息网络系统,建成了“远程教育培训(管理)”、“全网全员教育培训信息管理”和“全网全员教育培训考核”系统三大平台。完善的培训硬件设施,为全面开展各类培训和技能竞赛,提供了可靠的保障。2010年12月,成功承办“贵州省首届变电检修工技能大赛”;2011年6月,成功承办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同心杯”农电配电设备检修技能竞赛,如此高规格的技能竞赛,充分展示出作为专业培训机构的综合实力及承办水平,参赛方和主办方给予了“组织好、服务好、环境好”的好评。

6.全面培养电力人才

按照“企业大学”模式,2006年,贵州省电力职工教育培训中心与贵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资源整合,将职后岗位培训与职前学历教育有机结合,为电力发展提供全方位人才支持。

依托企业办学优势,学院从2008年开始实施教学改革,紧紧围绕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紧跟电力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确立“植根行业、对接企业、锁定职业、服务就业”的专业建设思路,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明确专业重点发展方向。以课程体系改革为切入点,按照“自上而下、由外及内、从虚向实”的原则,开展基于岗位胜任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改革,改革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校企合作教材、教学评价机制、课程资源库、师资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着手,系统深入推进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使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建设成效显著,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有影响的教学研究成果不断涌现。2009年以来,“热力发电厂”和“应用电工”相继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11年,又有3门课程向部级精品课程发起冲刺。经过三年的努力,工学一体化与项目化等核心优质课程已成雏形,大力推动了职后培训与职前教育的一体化进程。

学院还注重引进优质教学资源,与澳大利亚启思蒙学院合作办学,借鉴CBE理论和TAFE体系,丰富课程内容,开阔办学视野。

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先进的教学模式,依托行业的优势和实训基地的支持,为学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学习实践平台,达到了工学结合、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和现场应变能力的目的。学院的学生具备了超强的动手能力和优良的职业素质,获得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就业率从2008年的92.15%上升到2009年的98.6%,再到2010年的100%,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今天,创造了应届毕业生全部就业的奇迹,成为同类院校中的翘楚。

三、展望“十二五”,再创新辉煌

春的萌发、夏的热烈、秋的沉稳、冬的储备,在四季轮转中,培训与评价中心(学院)植根企业,创新服务,奏响了一曲曲激越奋进的凯歌。

十一五期间,培训评价中心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先进单位,南方电网教育培训工作先进单位,南方电网文明单位,南方电网“五四”红旗团委,贵州省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贵州电网公司先进基层党组织,贵州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2006年以来,在贵州电网公司“教育培训与人才评价工作目标考核”中,培训评价中心连续五年获得优秀。

2011年2月,南方电网对企业的发展做出了方向性、整体性、全局性的谋划,未来十年的发展目标是达到“服务好、管理好、形象好”的国际先进水平;贵州经济“工业强省”的进程和贵州电网建设“智能、高效、可靠、绿色”电网的推进,给培训评价中心带来了新一轮发展的机遇。

培训与评价中心领导表示:作为培训基地,我们肩负着培养和造就适应公司发展战略需要的人才队伍的历史使命,打造“南网领先,国内一流”培训基地和“植根电网、特色鲜明”的精品高职学院。培训评价中心要以培训创新、教育改革和基地建设三大任务为基点,抓好职前、在岗、转岗“一条龙”培训服务和人才评价工作,成为推动企业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力量。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三大任务,任重道远;锐意进取,续写新篇。

培训创新:就是要广泛激发管理创新能力,深入研究培训内容和方式,着力构建“复合型”师资队伍,全面监控教育培训质量,不断完善培训评价体系。

教学改革:就是紧紧围绕企业发展和学生就业两个需要,以实训基地为依托,以课程建设为重点,实施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深化教学改革,加快人才培养与企业需要“零距离”进程。

基地建设:就是要建成集管理干部培训、人才发展研究、生产技能培训、人才评价考试考核、电网安稳运行演练仿真、后备人才培养、信息服务、会议服务为一体的基地。

在南方电网公司、贵州电网公司和贵州省教育厅等各级领导的支持、关心下,“南网领先 国内一流”现代化教育培训基地的总体目标已经曙光初照,贵州电网公司培训与评价中心铭记使命,正以饱满的激情,一路高歌,大踏步向前迈进,去迎接明天的灿烂与辉煌。

上一篇:探索具有南方电网特色的企业大学建设之路 下一篇:新入企员工分点深化培训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