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理想化条件引起的命题错误

时间:2022-05-20 02:57:55

1一道练习题出现两个不同的解法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教学时,我们遇到下列习题,教师与学生中对下面这道题给出了两种不同的解法,得出了不同的结果.

题目如图1所示,水平放置的两光滑平行金属导轨相距L,足够长,其左端接一电容为C的电容器,在两导轨间有垂直于导轨平面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一质量为m的金属棒ab垂直放置在导轨上.现给金属棒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设棒与导轨及其他所有电阻均不计,试求金属棒运动的最终速度.

解法1由于导轨光滑且所有电阻均不计,所以ab棒运动过程中所减少的机械能,全部转化为电容器中的电能,设ab棒最终做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这时电容器两极间的电压为u,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这时电容器两极间的电压与ab棒产生的电动势相等

由(1)、(2)两式解得

解法2假设棒最终的速度为v,对ab棒减速的运动过程,由微元法得

ab棒匀速运动时,电容器的带电量为

由(2)、(3)、(4)式解得

2两种解法的讨论

课后,大家对两种解法的正确性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老师甲认为解法2是正确的,解法1中的能量守恒表达式应为

由(2)、(5)、(6)求得

理由是:电磁辐射能量不能被忽略,实际上该电路可等效为LC回路,由于自感系数L很小,振荡频率很大,电路中有很强的电磁辐射,在应用能量守恒求解时,要考虑全面电磁辐射的能量.

老师乙提出,如果假设回路的电阻为R,(6)式改写为

式中Q为电路中产生的电热,并通过假设回路电阻为R,求得

老师乙给出了Q的求解过程:

设导轨的电阻不计,回路的总电阻为R.

对ab棒:iLB=-mSX(]dv]dtSX)]JY](8)

电容器带电量为q,充电电流

由回路电势降落的关系得

并且提出:电阻为零是理想化的说法,电路电阻越小,电容器充电过程中电流的有效值越大,电流的热功率越大,充电时间越短,但整个过程中电路产生的电热与电路的电阻无关.

实际上,乙老师求出的Q与甲老师文中的E辐表达式相同,只不过能量的名称不同而已.

把(12)式代入(7)式最终得到v=SX(]m]m+CB2l2SX)]v0,与解法(2)的结果一致,最后大家统一认识.解法2是正确的.

3一道全国物理决赛题的解法似乎支持了我们的结论

无独有偶,我们在一本资料上见到了类似的一道全国物理决赛题的解法,这道题的解法,坚定了我们的认识.

题2在竖直放置的两平行光滑竖直金属导轨的上端,接有一电容为C、击穿电压为Ub的电容器有一匀强磁场与两金属导轨平面垂直,磁感应强度为B,现有一质量为m,长为L的金属杆ef在t=0时以初速度v0沿导轨下滑.试求金属杆ef下滑多长时间电容器就被击穿.假设图中任何部分的电阻和电感均可忽略不计.

解析由于电路中的电阻和电感均可忽略不计,电容器两端电压UC等于金属杆ef在磁场中沿导轨下滑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即

金属杆的运动方程为

I为电容器充电电流

(15)式表明金属杆ef以恒定加速度a下滑.

电容器击穿时,假设金属杆的速度为v,

此时JZ]Ub=Blv,v=SX(]Ub]BlSX)],

由匀变速运动的规律v=v0+at.…

4我的看法

(1)题2中的(15)式是正确的,是暂态过程中R=0的必然结果.

为了分析问题方便,我们不妨设题2中v0=0,设回路的等效电阻为R.对ef棒,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设电容器的带电量为q,充电过程中回路的电流

由回路电势降落关系得

对上式求导,可得

代入(16)、(17)两式得

当R0时,T10,此时,i=I1=SX(]mgClB]m+CB2l2SX)],与题2推出的结果是一致的.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用动量定律解决问题的解法是正确的.

(2)甲老师认为在电容器充电的过程中,电路中存在电磁辐射的能量是不正确的.

理由:我们不妨来考察题2中电容器从开始充电到达到击穿电压的这一过程的能量转化情况,设经过时间t,金属棒ef以加速度a匀加速运动,在这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变化.

电容器储能的变化

即机械能的减小等于电容器中所增加的电场能,没有出现磁辐射能.

(3)乙老师利用能量守恒定律求出v的过程是不成立的.

乙老师从R≠0情况下对应的暂态过程,求出了电阻R上的焦耳热,尽管焦耳热的表达式与R无关,但是在R=0的理想情况下,电荷在运动过程中不受阻碍作用,怎么会产生焦耳热?既然没有焦耳热,(7)式的右边又怎么会出现Q这一项呢?

(4)原题命题中有错误,R=0这一条件不能成立

理由(1):由回路降落的关系式(18)式

这是一般表达式,若R=0,则Blv=SX(]q]CSX)].

也就是说任何情况下,电容器两端的电压总等于棒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动势,那么

在t=0时,UC=Blv0,

而一开始,电容器是不带电的UC应该为零,这是矛盾的.

退一步讲:倘若考虑暂态过程,原题中有电阻R.

在(21)式中T=SX(]CmR]m+CB2l2SX)]反映了电容器充电的时间长短.

若R0,则T0,也就是说电容器两端的电压由零突变到Blv0,其储存的能量由零突变到SX(]1]2SX)]CB2l2v20,而根据相对论原理能量只能以有限速度(小于或等于光速)传递,因此某一区域内储能的变化只有经过一定的时间(哪怕是很短,但不为零)才能完成.由于题目本身是错误的,也就谈不上两种解法的矛盾与一致了!

5结束语

新课程理念指出:教师既是教材的实施者,也是教材的开发者,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一线教师参与编写教学参考资料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涌现出一大批精品习题,对物理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命题者由于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多数只从中学物理知识范畴来设计习题,突出了某一点而往往忽略了其他该重视的因素,导致设计的习题有缺陷,甚至有科学性错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带着问题的意识去读题、解题,解后要对习题本身及解法进行反思,必要时要善于和同事们讨论,力求不出现不适当的命题,以免浪费学生宝贵的时间.

上一篇:例谈高中物理比值定义法 下一篇:三类“铺垫”在物理习题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