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的化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5-20 12:57:10

浅谈中学生的化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1-0255-02

自主学习,一般是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故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教”,更重要的在于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活动的自觉性、自主性、创造性。为此,本人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好奇心是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我们教师经常无意识地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对好奇心的扼杀,就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受好奇心的驱使学生会问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教师应该给予重视和鼓励,不要害怕和阻止学生的“好问”,不要讽刺和贬低学生的“怪问”;教师要培养和表扬学生的勤于提问,不要限制和压抑学生的“多问”;教师要指导和启迪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化学现象而广于提问,敢于提问,甚至善于提问,而且问得颇有见地、切中要害。这样从根本上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不仅如此教师还应深入学科知识,创造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深奥道理,激发其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利用较奇特的实验现象、悬念式提问、新奇的故事等等,易使学生情绪处于亢奋、激动之中,在这种情感的刺激下,激发学生去探索,揭示“奇”的奥妙,形成“我要学”的氛围,达到提高自主学习意识的目的。如“魔棒”点火、荒郊野外的夜晚“鬼火”。

二适度的批判精神能激发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热情

中国的传统教育一直在培养“乖孩子”、“听话的孩子”。这样的学生对老师教的、课本上的知识奉为“圣旨”;他们迷信权威,崇信书本;他们缺乏主动性、独立性,面临选择时束手无策,难置可否,结果放弃思考,窒息创造。“疑而启思,疑而生变”,对事物的产生质疑,是一般思维发展到创造性思维链上的关节点,所以化学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批判性地吸收化学科学的精华。化学科学中的许多规律的认识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甚至由错误到科学,教师不应是简简单单的传授,可以引导学生再来一次“创造”,让学生有成就感,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例如学习苯的分子结构时,让学生正确地去理解凯库勒式的积极意义,又要让学生通过性质的学习认识到它的局限性,激发学生更加强烈的求知欲--苯的分子结构到底是怎样的?有没有比我们现有的课本上更科学的解释。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创造想象力是创造的核心,是创造的源泉,能激发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欲望。教师可以通过帮助学生发挥想象力、启迪和鼓励联想、设计一些化学问题进行想象力训练等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如:引入有机物的概念时可以让学生发挥充分的想象力--没有有机物的世界会是怎样,有机物是怎样形成的?在学习氢键时激发学生想象如果水分子之间没有氢键,我们的地球会怎样?

四实验和观察是培养学生化学学科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途径

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扎实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是学生创造思维、创造实践的根基,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途径。在这方面以下几点应特别注意:

1.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教给学生观察方法。教师应根据所观察事物的特点,指导学生从大到小、由远及近、由点到面,使学生学会全面、系统地观察,训练出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2.注重课堂演示实验,同时注重开阔学生视野。课堂演示实验应尽量让学生去观察实验现象,切勿包做包讲。

3.要注重验证性实验。化学教材中很多是验证性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实验基本方法。应该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使用常见的仪器,组装仪器,自己作实验,而不应该操纵学生实验。学生实验失败时,应该及时地帮助他找到失败的原因。

4.要精心设计探索性实验,甚至可以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索性实验。

五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开展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知识的构建,学生是主动参与的,小组成员是平等的,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这是自主学习所要求的。

1.设计讨论问题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合作学是围绕某些问题进行的,精心设计讨论问题也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基础。教师在设计讨论问题时应遵循适度性原则,讨论问题应当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但不能超过学生的能力范围;也不能太简单,否则流于形式。教师在设计讨论问题时应遵循阶梯性原则,不断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要考虑到满足异质小组内不同学生水平的需要,充分发挥互助合作的功能。教师在设计讨论问题时应遵循开放性原则,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理念;还要吃透学生,精心设计既有联系性又有开放性的化学问题,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产生合作学习的欲望,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

2.把握合作学习时机是合作学习的前提。教师应根据化学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例如当一定数量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相近疑难个人无法解决时;当学生对某一问题出现较大分歧,需要共同探讨时;当学生学习任务较多,需要分工协作时;当学生思路不开阔,需要相互启发时,都是进行合作学习的最好时机。

3.明确个人职责是合作学习的关键。在当前化学课堂教学的合作学习中,常出现个人责任不明确小组中个别成员承担大部分甚至全部问题,而某些小组成员无所事事,或者成绩差的学生所提出的见解和贡献常会被人忽视。因此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要只设计一个问题或完成一项作业,也要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回答,实现一题多解。要尽量设计有联系、有阶梯的一系列问题,使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负责承担独特的一部分任务,使用“切块拼接法”等方法。也可将学生按照层次分为“基本组”、“专家组”等。教师还应该改进评价方法,使学生各自为他们的学习负责。教师还应该试着让学生轮流担任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学习任务中,角色互换,如组长、资料员、报告员、记录员等轮流做。

现代社会知识和技术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只有自主学习,才能有所创新,才能更好地生存;未来社会又是一个新的未知数,原有的知识不足以应付未来社会,靠终生的学校教育既不可能,更无必要,靠得住的是一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对接受学校教育的在校学生进行教育时,务必深刻认识到学生的知识不是“灌”的,是通过思考“悟”的,是通过活动“生产”的;务必高度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绝知此事要躬行”。相信在新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自主学习的大力推行会让学生“吃”到一份好胃口,好心情,好营养的能力大餐,并将受益终身!

上一篇:物理教学中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 下一篇:浅谈小学数学学习中问题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