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魅力来自特色\深度和服务

时间:2022-05-19 10:05:31

电视节目魅力来自特色\深度和服务

自2007年5月开始,蓬莱出现了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每当电视台推出一档新的节目,都会在大街小巷引起热议,茶余饭后人们喜欢聚在一起,不约而同地谈论:最近电视台《史迹探悉》开始说戚继光啦;《社会话题》来我们社区曝光啦;《道德访谈》昨儿把俺的邻居请去啦;《百味人生》采访军旅导演宁海强啦……

在创新中突破,在贴近中生辉。自那以后,蓬莱电视台先后推出几十档栏目,每档栏目都张扬着个性风采,进入观众的视野,喜欢上电视看电视在蓬莱成为一种时尚。人们从内心深处对电视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深深依恋和需求。

这种文化现象的产生,源于电视节目的本土特色、贴近生活、艺术深度和真诚服务。

一、地域性、特色性,在属于自己的那方土地上播种,让闪烁着蓬莱元素和基因的别样果硕在枝头跳跃

根是千古的传承,根是不变的血脉,积淀深厚的蓬莱历史文化资源独特而生动。仙境人同处一方,朝夕相闻,文化同根,思想同源,疏通这些历史文明管脉,可以让人们产生天然的归属感、亲近感和认同感。历史的清泉,既可以洗濯蓬莱人精神,也可以垒起城市的灵魂。

《史迹探释》就带着这样的使命与责任上路了。

他们以蓬莱的缘起和发展为经,以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为纬,沿历史长河溯流而上,一直探寻到发展源头。《蓬莱的由来》、《三神山的故事》、《八仙的由来》、《东方海上丝绸之路》,在脉络梳理中,聚焦蓬莱历史文化深邃命脉;10集《登州古港与蓬莱水城》以丰富的资料,恢弘的画面,再现遣唐使的外交,海上漕运的变迁,备倭城的烽烟;沿历史长河顺流而下,记者以独特细腻的视角,挖掘拣拾闪光的贝壳,7集《武毅千秋》、11集《吴佩孚传奇》、4集《爱国将领于学忠》,在故宅遗迹中,抛潘们成长的脚步,记者走遍大江南北,探讨蓬莱文化对他们的熏陶,蓬莱性格对他们的影响,戚继光与吴佩孚的渊源关系,于学忠建国后的岁月故事,那些鲜为人知的典故与细节,以电视特有的元素和手法,让灵动的艺术画面,带人们进入那个历史时空,让一段段历史鲜活而丰富,各地专家的严谨论证,增加了节目的权威性;而10集《苏轼》,从苏轼的成长之路说起,穿插苏公在蓬莱的为政功绩、文学成就和富有传奇的趣闻轶事,一代文豪与政治家坎坷复杂跌宕起伏的一生,烙印般融进一代一代蓬莱后人的生活。

一部波澜壮阔蓬莱发展史的挖掘,在观众感情上引起强烈共鸣;人们从方寸荧屏中,重睹山海名邦远去的烟景;在故土馨香里,咀嚼文化底蕴;从历史传承中,找到血脉的荣光,升起内心深处自豪感,形成独特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收视率节节攀升。

《史迹探释》也由此具有了文献价值、社会价值、艺术价值和人文内涵精神。

一个“阿峰”、一个“胖子”, 在蓬莱有很高的知名度,在《走仙境 话蓬莱》中,人们一见这俩“活宝”, 就会忍俊不禁,捧腹而乐。主持人阿峰快板一打,搭词的“胖子”便会忙不迭出场,两个人走一处,说一处,一唱一和,抖不尽的包袱,说不尽的乐事!

《史迹探释》以严谨庄重的面孔,从历史长河深处,一路走进现代,新栏目《走仙境 话蓬莱》便以轻松诙谐的风格应运产生。两档节目一庄一谐,雅俗共赏,用不同的手法和角度,寻觅蓬莱当地的文明脉络和文化神韵,讲述蓬莱民间的乡土风情、传奇故事。

老街上的蓬莱故事,记忆深处的蓬莱背影,地名村名中埋藏的历史,近现代人物的交相辉映,镜头照亮的那些文化碎片,闪耀蓬莱发展的基因;画面讲述的那些故事根脉,透视蓬莱性格形成的根缘;旧城残墙、陈桥老井、市井风尚、乡间旧情,飞扬着蓬莱人尘封的精神和创造;而春节期间讲述的《过年那些事儿》,又像一道热气腾腾脍炙人口的特色菜,把胶东的民俗风情,活鲜鲜呈现在你的面前。

鲜明的地域特色,浓郁的乡情乡韵,融通了蓬莱人心中的亲近感、共鸣点;这些“招牌菜”、“特产品”,地域元素活蹦乱跳,蓬莱基因个性独特,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溶化为现代文明进程中的血液,奔腾在蓬莱人的身上。

于今,他们还在路上,带着探索的激情和观众的喜欢,边走边说。

二、贴近性、草根性,在自己熟悉的这方水土上浇灌,收获枝繁叶茂的林荫

在蓬莱,每个星期五的下午,都会有几十人甚至上百人走进蓬莱电视台演播室,去感受普通人身上的亮点,讨论有关道德的话题。节目以话题群言式、讨论型为主,通过访谈的形式,从津津乐道的百姓话题中寻找美德,诠释道德。

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历很多事情,感受很多现象,心中蓄满困惑有话要说,有道德的人,也需要社会的支持。从百姓心中渴望的这个点出发,结合蓬莱三年道德工程的建设,《道德访谈》栏目,于2008年12月与观众见面了。

《道德访谈》把握社会和百姓的脉动,找身边人,谈身边事,着力在普通人身上挖掘发现人性的光辉。轻松、亲和、幽默的“谈话场”,让大家在参与过程中既有共振、共鸣又有碰撞、交锋。在讨论年轻人啃老话题中,台上五位嘉宾和观众围绕话题实话实说、各抒己见,甚至争得脸红脖子粗;在讨论婆媳如何相处时,设置婆媳关系矛盾情节,观众嘉宾参与表演,再由心理咨询师现场点评,台上台下充分互动。在《这样的儿媳该不该伺候》录制现场,在场市民被嘉宾尊老爱幼道德模范李玉兰述说的事迹所感动,自发捐款1000多元,节目播出后,观众踊跃打电话咨询向老人捐款事宜,引发了一场由节目产生的社会轰动效应。

在这里,人们敞开自己,主持人像自家人,唠自家嗑,构建出一个自由平等的道德平台,通过对社会道德的传播与呼唤,提升公众的道德素养。开掘了一批像《我的左邻右舍》、《带着婆婆改嫁》、《孩子是穷养还是富养》、《未成年人该不该见义勇为》、《嫁人还是嫁房》、《文明与我们的生活》等一批与百姓生活紧密相连的题材。栏目就像一个道德辐射场,带来一缕缕清新,一股股暖流,春风化雨般播撒进人们的心田。参与节目的“蓬莱道德模范”、“蓬莱十大孝星”,更像一粒粒种子,在蓬莱道德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不断吐故纳新的蓬莱电视人,敢于否定过去,突破常规。如今,由《道德访谈》化蝶而成的《周末访谈》,更加新颖更具个性,由蓬莱他乡人和他乡蓬莱人参与的“蓬莱城市建设与走向”、“蓬莱形象大家谈”等话题讨论,让节目更具开放性兼容性,体现更强的传播效应。

而在蓬莱的街头,你总会看到一些记者走街串巷的身影。人们在现实中遇到问题时,也会不约而同想到一个栏目:《社会话题》。栏目组记者沉进生活深处观察社会万象,倾听社情民意,发现解决问题。《社会话题》既关注学校门口的交通,也关注农民工的生存;既关心劣质保健品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也关心小区的车辆停放;既透视街头行骗现象,也探访城区集中供热问题,被称作蓬莱的《焦点访谈》。奉献爱心传递真情,是栏目的另一个特色。当大辛店镇三甲村刘海寿一家遭遇不幸之后,记者深入采访,呼吁社会给予救助,电视台职工率先捐款1万多元,社会上也踊跃捐款5 万多元,解决了他们一家的危难,让这个家庭在社会暖流中,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开掘生活深处最原始的清流,深度关切普通人的命运,是蓬莱电视人一直坚持追求的目标。《百味人生》以纪实的形式,用镜头记录生活原生态,触摸草根人物的内心变化和灵魂。《李之勇和他的大花轿》、《盲艺人》、《婆婆》、《我这一辈子》、《二子》、《卧龙的故事》、《“撑”起来的人生路》,一个个人生命运与现实撞击的故事程,让人产生共鸣、感动与惊奇。

开掘新鲜湿润的现实土壤,让蓬莱电视与蓬莱百姓在同一片水土中息息相关,血脉相连。

三、服务性,贴心性,在叶与根的回报中,凝结血浓于水的情怀,让蓄积的能量向每根枝条输送

在蓬莱乡村,有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只要他在电视上摇头晃脑一说“看今日新农家,找致富新门路”,人们就会赶紧放下手中的活计,扎着堆儿看他主持的《乡村行》,也有一些农民中午时分早早收工,急急往家赶,怕的就是耽误看“川盛热线”和“村里疃外”;田间地头、大街小巷,《乡村行》主持人川盛经常被大家围在一起,问这问那。

在吸收湖北荆州台《垄上行》、安徽毫州台《走进农家》、吉林卫视《乡村四季》、齐鲁台《拉呱》栏目个性与风格之后,2008年3月,蓬莱电视台改版的《乡村行》新鲜出炉,本着既为父老乡亲排忧解难,又给大家送去快乐的原则,编创人员铺下身子,在语言、内容、表现形式上,铆足劲儿,下透了功夫。 “致富加油站”、“农家百事通”、“走进农家”、“助农信息台”,一个个贴着百姓需求的小栏目,带着丰富实用的内容,传进农民的心里。大棚里、田野上,炕头边、小河旁,到处是记者活跃的身影,采访车也跑出乡村一道独特的风景。“牛奶芹菜”、“苹果萝卜”等新品种被广泛推广,主持人川盛和记者经常把新鲜素材采回来,把农民要解决的问题带回来,第二天再带着专家回到现场,为父老乡亲解疑释惑;开通的短信平台,让大家把在生产、生活中遇到难题随时与栏目沟通。

2008年6月21日,栏目接到南王街道杏吕村果农打来的电话,反映杏子丰收却出现卖果难问题。记者立即赶到该村采访,台领导打破常规安排节目提前播出,第二天村里就接到30多个电话,200万斤杏子在一周之内销售一空,村民们带着自家的杏子敲锣打鼓送来锦旗。

村里集镇王庄村农家妇女丁爱华怎么也没有想到,她与爱人在艾山东边一个山沟里养跑山鸡,正愁销路不畅的时候,川盛和记者爬上山来,一呆就是两个昼夜,节目播出之后,电话接连不断,还帮助他们注册商标,在蓬莱城里开起专卖店,她由此建立起“咯咯寨”生态园,跑山鸡蛋在当地供不应求。

《乡村行》表现形式新颖活泼,每期节目开始,都以农谚俗语介绍农时季节,提醒农民朋友需要注意的事项,亲切自然。川盛经常与搭词的你来我往,妙趣横生抖着包袱,往外拽当期节目的话题。主持采访、导语解说,口语化、故事化,不但农民朋友喜欢看《乡村行》,就是很多城里人,也期期不落,图得就是节目带来的轻松和快乐。

栏目组先后成功举办“富民杯苹果套袋大赛”、“蓬莱葡萄品质大赛”、“热心观众联谊会”,2009年8月,蓬莱电视台“乡村行农民业余艺术团”成立,由此“乡村行・农家情”三下乡活动拉开了序幕,在大辛店镇、村里集镇、潮水镇、刘家沟镇举行的“美德新风进万家”等专题演出,每场观众都达到数千人次。

俯身沃土之中,吸取营养,《乡村行》成长为烟台市“十佳栏目”,为农民朋友所喜闻乐见。截至目前,栏目组已累计接听观众来电3200多个,接收短信2900余条,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1600多个,收到自发赠送的锦旗4面,牌匾1个。如今,“农家有啥事,就找《乡村行》!”已成为农民朋友的口头禅,“川盛热线”被大家叫做“民生热线”、“致富热线”。

如何切实融进蓬莱经济做纵深服务,是蓬莱电视人一直深入探讨的问题。对应四大主导产业开设的《行走的葡萄园》、《仙境神游》、《崛起的港湾》、《铁骑奔腾》,每档节目都运用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对产业溯根求源,并走出蓬莱,到产业相对应的城市,将外地经验采访传播出去。《行走的葡萄园》制作的11集《葡萄酒文化》,系统介绍中外及蓬莱葡萄与葡萄酒发展历程,“酒庄之旅”、“葡萄百科”内容涉及葡萄酒产业链条上的方方面面,让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之一的蓬莱,流淌着鲜活的酒文化;《仙境神游》不单挖掘蓬莱的历史遗迹、自然风光,而且从经济、文化的角度,对蓬莱旅游产业进行透视引导。每个栏目,无一例外地成为产业发展的信息台和风向标。

在蓬莱,人们遇到法律问题时,往往要找电视台《我随法行》栏目组,以事说法,以案释法,实实在在解决百姓遇到的法律问题,是栏目宗旨。《买房之后》、《离异孩子的抚养权之争》、《受伤的清洁工》、《不差钱为什么就是不赔钱》、《当债主遭遇“老赖”》,记者镜头对准社会最底层民众遇到的法律难题,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和服务。系列片《黎明行动》,与法院执行庭一起,为民伸张正义,正邪较量,悬念迭起,现场故事,惊心动魄。

捧着心做服务,贴着地皮办电视,让蓬莱电视栏目地气充沛,根系发达,绽放深厚土壤中带露的蓓蕾。

四、深耕性、娱乐性,做有血有肉的生命,释放出出神入化的灵魂和欢快轻松的生活

2007年10月,当蓬莱电视台的记者兵分两路,一路千里辗转德州、胶东各地,一路深入当地民营企业深入采访的时候,人们知道,一组重大题材的报道正在酝酿之中,不久《走山东 看民企》、《蓬莱民营经济透视》系列专题报道,在《激荡丹崖》栏目中推出了,蓬莱民营企业的起源、现状、优势、局限,外地、本地企业的差距对比,让人振聋发聩,新一轮民营经济发展的浪潮,由此在仙境激荡开来。

一石激起千重浪,对于重大题材和典型的深耕和挖掘,使蓬莱电视总能高潮迭起。“聚焦蓬莱软环境”、“改革开放30年启示录”、“仙境巨变60年”、“百姓记忆”等专题系列,既有历史纵深感,也有现实的嬗变,融思想深度和艺术特色于一体,在人们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记。

评论是一个媒体的灵魂和旗帜,在《蓬莱新闻》中,你会时常听到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评论,把脉时代,理性直言,观点鲜明,立意新颖,系列评论、时评、短评,既催人奋进,又发人深省。

为打造一档蓬莱人自己的娱乐栏目,蓬莱电视人殚精竭虑,探索求证。与韩非乐园共同打造的《韩非大冲关》栏目,一经推出,就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响应,也吸引外地游客积极参与。节目以推介蓬莱旅游文化为基础,轻松活泼惊险刺激,至今,已有3000多人参加了节目。

《文化走廊》面向全国报道蓬莱和蓬莱在外地的艺术家;《李雪播报》让仙境人坐看天下;《淘气猫》全家齐上阵,成为很多家庭每晚必看节目;《时尚生活》吸引前卫的年轻人;《健康伴你行》,成为中老年人生活的挚友;精彩欢快的《快乐365》、活泼新颖的《观众点播》,都让一批批观众陶醉其中……

而歌曲 MTV的创作,又打开了蓬莱电视新的传播空间,《仙境蓬莱》、《蓬莱把酒问东方》、《四德新风洒蓬莱》、《和之歌》、《俺和你》等歌曲创作,以优美的画面,艺术的灵动,富于冲击力的视觉效果,唱进仙境千家万户。

根植一方水土,传承文明,开启未来;蓬莱镜头,闪烁本土特色,蓬莱画面,活跃思想灵魂;蓬莱声音,流淌乡情乡韵。解读蓬莱电视栏目“魅力密码”, 本源特色、贴近百姓是发端根脉,创造创新是活力源泉和灵魂精髓。蓬莱电视人以开放的视野,创造出新的蓬莱文化,立体感纵深感艺术性跳跃提升,立起一道多元鲜活亮点频闪的风景线。

(作者单位:蓬莱电视台)

上一篇:“三网融合”背景下民营电视剧的版权交易与保... 下一篇:网络谣言传播与控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