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筛查及诊断

时间:2022-05-19 10:36:08

关于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筛查及诊断

摘要: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病,以高血糖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危及人类健康,若得不到有效治疗,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因此早期发现糖尿病并及时治疗非常重要。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筛查;糖尿病

传统诊断常以空腹血糖和糖耐量作为参考指标,空腹血糖只代表即刻血糖水平,反映抽血时瞬间的血糖变化。而糖化血红蛋白由于在血中浓度稳定,不受临时血糖浓度的干扰,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可靠观察指标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认为HbAlc含量检测可作为糖尿病的协助诊断和控制血糖水平的监控指标,对评价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方案和早期防止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对照组60例为我院体检健康人,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28~74岁,平均年龄50.6岁。糖尿病组100例为我院内分泌科以美国搪尿病协会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年龄20~84,平均年龄55.5岁,其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

2仪器及试剂:Bio-Rad公司D10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包括Bio-Rad Lyphochek糖尿病双水平质控品(33751,33752)和血红蛋白。校正液(AA80532,AA80533)。血糖检测应用美国BACKMANSYNCHRON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及配套的葡萄糖试剂,用SYNCHRONLXAQUA校正液l和2(0908228,0703288)及BACKMAN质控品(正常值和病理值高M807741、中M807742、低M807743)。

3血样采集及测定方法:清晨空腹使用EDTA一K2抗凝管采静脉血2耐使用糖化血红蛋白仪应用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人全血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测定。

另使用普通管采空腹静脉血2ml,3000转离心10分钟分离血清,用BACKMANSYNCHRON LX Systems(借助于Beckznan Oxygen电极)通过氧化速率法测定葡萄糖浓度。

4统计学分析:用SPSS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p

结果

(1)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结果:

采用犷检验结果显示,糖尿病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

(2)正常对照组与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及HbA lc检测结果,采用t检验结果显示,糖尿病组的空腹血糖及HbAlc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

讨论:HbAlc是血中葡萄糖的醛基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经非酶催化结合而成的一种糖蛋白,在红细胞120天的生存期内逐渐聚集、其生成量与血糖浓度及血红蛋白含量呈正比。因此其含量可反映检测前2~3个月的血糖控制情况。HbAI。不受短期血糖波动的影响,是血搪变化判断较恒定的指标。通常所检测的血葡萄糖水平,只能反映血糖水平,易受患者用药、饮食等因素的影响,一次或几次血糖测定不能反映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只能反映受检时的血糖水平。

检测糖尿病患者与对照组HbAlc结果显示,糖尿病组HbAIC≤6.5%有3例,说明控制血糖稳定;>6.5%有97例,说明血糖控制一般,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本文经分析两组的地HbAlc、空腹血糖的关系,发现糖尿病组的HbAlc与空腹血糖均高于正常组(p

对糖尿病患者采用IlbAIc的测定是糖尿病疗效观察和并发症预测的一种有价值的指标。HbAlc高低与可以间接反映血糖浓度改变,同时也反映机体糖代谢状态。HbAlc的检测可以指导临床更好地制定糖尿病患者的诊疗方案。

HbAlc可作为糖尿病的筛选、诊断、血糖控制及疗效考核有效检测,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使用,其临床意义有:

1.HbAlc的检测可提高糖尿病诊断水平。

2.糖尿病的筛选普查中有早期指导的价值。作为糖尿病长期血糖控制的监侧,监测饮食和药物治疗的疗效,尤其在怀疑口服药物失效而不得不使用胰岛素治疗时,HbAlc测定有较高的价值.有助于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认识和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HbAIc水平密切相关;发现HbAlc7%,则发生慢性并发症的危险性显著升高。

糖尿病的检测中,空腹血糖只代表即刻血糖水平,反映抽血时瞬间的血糖变化,受患者身体状况、饮食、用药情况及抽血时间等各种因素影响波动较大,而糖化血红蛋白代表2~3个月前血搪平均水平,只有血糖持久的升高才会使HbAlc升高,在红细胞死亡前血液中HbAlc含量保持相对不变。HbALC水映的是在检测前120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而与抽血时间、空腹、胰岛素使用无关,在检查空腹血糖的同时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可作为糖尿病治疗的重要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1] 潘长玉. 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意义及实践[J]国外医学

(内分泌学分册), 2003, (04)

[2] 纪立农. 糖尿病的强化治疗策略--精细降糖、安全达标

[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 2004(04)

上一篇:浅议加强医院用药安全管理 下一篇:浅议外科护理中的职业危害及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