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违约现象为何频频

时间:2022-05-19 08:01:46

大学生就业违约现象为何频频

摘 要:针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违约频发的现象,本文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讨论。第一部分分析了大学生就业违约的主要原因,包括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盲目签约作保底、缺乏诚信意识等;第二部分从高校角度对就业违约提出加强就业诚信教育、强化签约管理、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违约 就业诚信 理性择业

2014年,全国高等院校毕业生达到破纪录的727万。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大,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伴随着"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机制的确立,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开始出现诚信缺失现象,诸如简历注水、证书造假、单方违约等,引起学校、用人单位以及社会的高度关注。近年来,大学生就业违约现象呈上升趋势,违约行为不仅损害用人单位的利益,同时影响学校的声誉,更对大学毕业生群体的诚信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违约的主要原因

1.学生缺乏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缺乏自身具体的求职目标

许多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择业之时,最关注的不是自己将来的职业前景,而是眼前的福利待遇和工作环境等。因为缺乏对行业领域深层次的了解,对自身定位不清,仅仅关心薪酬水平、福利待遇,一旦遇到待遇更优厚、发展环境更好的单位,便毫不犹豫地撕毁与原单位签订的协议,盲目丢弃了可能在未来发展前景广阔的工作。用人单位薪水的高低和福利待遇的好坏是这部分毕业生违约的最直接理由,而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缺乏职业生涯规划。部分大学生对社会缺乏理性认识,容易受到家庭、社会、同学的影响,随波逐流,从众心理严重。他们往往寻找热门职业,报考人数越多,对那些职业的渴求就越大,容易盲从、听信他人评价影响,从而忽视了对自身情况的分析,使他们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2.面对严峻就业形势,毕业生以盲目签约作保底缓压力

由于校园招聘、双选会等就业形势愈发严峻,竞争愈发激烈,很多毕业生面对这样的就业压力,即使对眼前的工作不是很满意,因为害怕错过机会,也会先签约单位保底,再继续找工作。在工作难找的情况下,一旦签约后再有更好的机会,便通过违约换取更好单位,成为毕业生自然而然的想法。另一方面,少数毕业生对于单一工作感到厌倦,他们认为长期从事一种工作枯燥无味、没有激情,因此通过违约和跳槽既满足求新、求变心理,也期望以此改变工作环境和待遇。不少学生没有适应从学生到职业人的心态转变,频繁跳槽只为逃避;不少学生口中"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后现代择业观念,渐渐取代了应有的正确的求职价值观。

3、缺乏就业诚信意识,缺乏选择背后的深思熟虑,不能够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部分毕业生诚信观念缺失,法律意识淡薄,他们往往只想到违约承担的经济损失,但这与找到自己满意的单位、理想的工作相比,似乎又微不足道。所以,这部分毕业生在签约时已经做好了违约的心理准备,把违约作为一种职业选择的方式手段,把多处签约作为一种就业的策略,随意签约毁约。他们往往忽视或并未真正意识到种种违约行为背后的道德谴责,甚至其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归根结底,还是就业诚信道德观念的缺失所致。

二、高校针对毕业生就业违约的有效措施

1、在就业指导中加强就业诚信教育,树立就业诚信观念

作为高校,应当把诚信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要对大学毕业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学生珍视个人诚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实是根,信誉是本。同时,要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指导毕业生尽快了解有关相关政策法规,了解就业协议书的作用和效果。高校具体可通过就业指导课、职业生涯规划课以及实习实践等系列课程和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诚信对就业的作用与意义,提高毕业生的诚信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使毕业生明确理想的职业从及早做好职业规划,实事求是地选择就业岗位。使毕业生认识到违约不仅损害个人的信誉,而且损害学校的利益,促使毕业生树立起有诺必践的诚信意识,维护毕业生个体和学校整体的声誉。

2、高校在就业事务和签约流程中强化管理,防微杜渐

针对毕业生就业违约现象,高校就业部门要从管理角度加以防范,首先要制订相关的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对毕业生违约行为作出规范和约束,比如规定何种情况下可以违约,何种情况下不能违约,什么时间可以提交违约申请等。其次,在发放就业协议书前,向毕业生讲清协议书的重要性及管理要求,告诫毕业生要充分考虑本人和用人单位实际情况,严肃对待签约,提高毕业生对就业协议的重视程度。在发放就业协议书时,也可以要求毕业生通过书面形式或经济手段作出承诺,增加违约成本,促使毕业生减少违约或不发生违约。高校如果对毕业生就业管理严格,违约现象就比较少,避免在学生群体中产生"跟风违约"现象。

3、多渠道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鼓励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

高等院校要通过就业指导课程、讲座、社会实践等形式,开展毕业生就业技能培训,全面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教会学生如何正确求职、理性择业,并为他们提供更多信息和正确方法,引导他们通过合理的途径和理性的方式进行择业。教育学生学会筛选和甄别就业信息,学会科学的就业决策手段,如通过SWOT分析、生涯彩虹图等,进行科学测评后再行决策。同时,广泛建立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鼓励学生尽早参与多实习多体验,确定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此外,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提高创业意识和就业竞争力,以创业促就业,有助于提早完成职场心态的转变。

三、结语

毕业生不仅违约破坏了大学生的诚信,高校的信誉,影响了用人单位招聘,也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秩序。高校毕业生就业违约现象在一段时间内还会出现,因此不仅要倡导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更注重完善就业管理运行机制的建立,维护毕业生、用人单位以及学校的合法权益。 有效减少大学毕业生就业违约现象,既有利于维护用人单位和学校的利益,也有利于大学毕业生实现顺利满意就业。通过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最终,实现大学生不光"有业可就",而且"就好业"。

参考文献:

[1] 刘玉芳,刘金祥,张春雨. 浅析高校毕业生择业过程中的违约成因及对策[J].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8(12)

[2] 李长安. 大学生就业难的制度性缺失[J]. 中国社会导刊. 2006(04)

[3] 耿淑梅. 应对就业新形势 创新就业新机制[J]. 中国高等教育. 2009(Z3)

[4] 蹇东伟,李晓安,王仲德. 大学毕业生应聘违约现象浅析[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8(08)

[5] 吕惠兰. 对大学生就业违约的法律思考[J].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6(05)

[6] 万辉. 别让毁约损信誉--毕业生就业毁约现象透析[J]. 河南教育(高校版). 2005(06)

作者简介:胡洋,1988年9月,男,籍贯湖北,汉族,北京工商大学辅导员,助教。硕士研究生学历,集成电路设计方向。

上一篇:城市化进程中的运输经济问题研究 下一篇:基于CIS视阈下的企业文化建设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