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县红豆树人工林生长特性调查研究

时间:2022-05-19 07:47:34

清流县红豆树人工林生长特性调查研究

摘要:对清流县拔口国有林场31年生的人工林进行了调查研究,在林内设立标准地进行林分调查,红豆树干形和树冠及郁闭情况调查,在标准地中选取红豆树进行树干解析,采用生长对比方式分析红豆树人工林生长特性,对杉木鄂西红豆树混交林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红豆树适合当地种植,生长优良,是值得大力发展的优良珍贵树种。

关键词:红豆树;生长;调查;树干解析

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0-0040-03

1引言

红豆树别名鄂西红豆、花梨木、红宝树等,是蝶形花科红豆树属,半常绿乔木,属国家二级保护树种,其材质坚重,心材暗红带黄,具有美丽花纹,为著名家俱和美术工艺用材,具有较高经济价值。枝叶浓荫覆地,种子鲜红色,观赏性较强,可作为优良绿化树种。其自肥能力强,根系强大,具有较强保土与蓄水能力。20世纪70年代福建省引种,分部于部分国有林场、采育场,清流县拔口国有林场1977年种植两小片红豆树林,合计50亩,如今过去已30余年,该树种是否适宜当地种植,其生长特性如何,有没有推广价值,应采取怎样的营林措施等都是当前需要研究的问题。要清楚掌握这些问题就有必要对人工红豆树林进行调查研究,为发展和推广红豆树人工造林植树提供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2自然条件及造林地概况

调查地位于清流县拔口采育场场部工区,2林班6大班3小班,小班面积30亩,地名樵坑,东经116°50′04″,北纬26°34′58″,海拔410~450m,地处山凹,土壤为暗红壤,土层中厚,靠小溪,水肥条件较好,林下植被为黄瑞木、淡竹叶、蕨类等,立地类型为Ⅰ类地。坡度20~25°,坡向东南。气候处于中亚热带地区,平均气温17.9℃,极高温39.2℃,极低温-7.9℃,年均降水量1780mm。该林分于1977年造林,下部为红豆树与杉木混交,中上部混生少量枫香,樟树、甜槠等阔叶树,上部马尾松与阔叶树混交林(未种红豆树),两侧为人工杉木纯林。

3材料与方法

3.1试验设计

为了分析林木生长状况,分别在林地中上部(立地条件相对较差),林地山坡下部(立地条件较好),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立方形样地,样地面积为667m2(25.82m×25.82m),并选择山坡下部相邻同等立地条件杉木人工纯林中设立样地,分别为样地1、样地2、样地3。样地2与样地3立地条件相同。样地1为红豆树纯林,样地2为红豆树杉木混交林,样地3为纯杉木林。样地1位于林地中上部,样地2、样地3位于林地中下部。

3.2调查方法

通过调查进行比较。对样地内的林木树种分别每木检尺(每2cm为一个径阶),用测坡器分别测3株树高,不足3株的按实际株数测高后取平均值,红豆树干形和树冠及郁闭情况调查,在每木调查的基础上选取红豆树干形良好的优良木进行树干解析。

4结果与分析

4.1林分各径阶分布

据样地调查该林分平均胸径19.2cm,从表1看出径阶分布在6~10cm,小径木占总株数28%,18~22cm占28%,表明由于树木有分杈特性,小径木占的比重较大,接均胸径比重。除小径木外,林分胸径基本上呈正态分布,另外6~10cm小径木单株(未分杈)株数占林分株数9.7%,形成一定比例的被压木。调查发现,下层小径木虽然占据林分空间(株行距)与上层木一致,但被上层木枝叶覆盖,较少阳光,其树高生长达9m,较相同径阶的其他阔叶树高,冠幅较窄、长势弱,表明该树种趋光性强,不耐庇荫,林分自然分化明显。

4.2红豆树干形和树冠及郁闭情况

据样地调查:林分树干1.3m以下分杈的占总株数17.6%,树干1.3m以上至树高1/2处分杈占34.8%,树高1/2以上分杈占42%。立地条件较好树木分杈高度较高,分杈后干形保持良好占65%,树干顶部都有分叉,主干不明显,分杈后该树冠顶部成伞形,冠幅4~6m,中下部立地条件较好的株数密度较大,混交林中干形保持比上部好,树冠冠幅较窄,下部郁闭度较高,平均0.85。修枝后树干圆满度和通直度较好(观察林分中有两株经过人工整枝的红豆树)。表明红豆树立地条件好,分叉高度比立地条件较差的分叉高度较高,混交林冠幅小于纯林,树干分叉高度大于纯林,说明红豆树杉木混交林能明显促进红豆树生长能明显促进红豆树良好干形(见表2)。

4.3林分各树种保存株数及蓄积量

根据样地调查统计,红豆树林分中平均胸径19.2cm,树度14.3cm,蓄积246.5m3/hm2,其中红豆树蓄积为159.8m3/hm2。据表3下部由于水肥条件好,红豆树长势优于上部立地条件相对较差的林地,平均胸径大4.1cm,树高大1.6m,年生长量大2.7m3,蓄积多82.5m3/hm2。说明生红豆树在不同立地质量人工造林效果分析,结果表明:红豆树生长环境对其生长量差距的影响大,林分下部立地质量较好,红豆树的胸径、树高、立木蓄积年平均生长量比级不同等立地林分生长量大;在不同立地质量等级的立木材积、胸径、树高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离差积累值变化情况,同总生长量离差积累值变化规律一致,优良立地环境对立木生长影响表现为各年份生长上的连续性增长积累;在不同坡位林分中,红豆树在山地下坡和中坡的胸径、树高、材积年平均生长量优于上坡,红豆树造林地应选择在长坡中下部或短坡下坡。

下半部与杉木混交,株数混交比例为5∶1,杉木胸径36.4cm,比杉木纯林大10.6cm,蓄积量比杉木纯林每公顷多69m3(26%)年生长量多2.3m3,混交林中的红豆树平均树高、胸径明显大于红豆树纯林,可见立地条件对红豆树的胸径、树高、材积影响显著。同时,红豆树与杉木混交促进了林分生长,形成较好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及生长量。

4.4红豆树生长过程分析

解析木情况,胸径26.1cm,树高18.3m,在树高12.5m处分杈,分杈后主干不明显,稍弯曲,干形相对较好,通过红豆树树干解析,红豆树生长过程如表4。

4.4.1胸径生长

1~10年生长较快,10~15年生长稍慢,小于平均生长量,15~25年出现高增长阶段,大等于平均生长量,25以后生长速度下降,可见胸径速生持续时间较长。

4.4.2树高生长

树高在5年内生长较快达1.12m,5~10年生长稍慢,15~25年达到高生长阶段接近于平均生长量,其中15~20年出现高峰值,25年以后生长较慢,连年生长量明显低于平均生长量。

4.4.3材积生长

5年以前生长较慢,5年后连年生长量大于平均生长量,呈稳定增长,到20~25年达高峰值0.0237m3,是平均生长量的2倍多,31年后连年生长量仍比平均生长量大0.0098m3,可见要达到数量成熟还经一段时间,说明其数量成熟期较晚。

4.4.4材积比

31年生红豆树心材与干材材积比为20.7%,心边材区别明显,心材粟色带黄,树龄越大其心材比例越大。可见其工艺成熟期还需要一段时间,应在50年以上。通过延长培育周期和提高径生长量等来培养大径阶、高心材率的红豆树优质干材。

5结语

(1)红豆树属半常绿树种,喜光,耐寒,不耐庇荫,较适生于土层深厚,水肥条件好的平地、山凹、山坡中下部,不同立地条件下其生长情况差异显著。

(2)红豆树萌生能力较强,树干有明显分杈现象,树冠成伞形,枝叶繁茂。

(3)通过树干解析红豆树胸径、树高在15~20年生长达到高峰值,材积在20~25年达高峰值,数量成熟期在31年以上,工工艺成熟期也较晚,可通过延长培育周期和提高径生长量等来培养大径阶、高心材率的红豆树优质干材。

(4)红豆树与杉木混交其平均胸径,平均树高,蓄积,干形等明显优于各自纯林,红豆树与杉木混交对提高林分质量、生产量、改善林分结构、维护林分地力起到明显的效果,可见红豆树与杉木混交是较好的杉木阔叶树混交类型。

(5)对树干分杈现象可通过中幼林阶段修枝、抹牙,防治病虫害、营造混交林等营林措施来促进干形的良好生长。

(6)红豆树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景观价值、生态价值,红豆树在当地生长良好,适宜当地气侯条件及地理环境,值得当地大力推广的用材、绿化“两用”珍贵树种。

参考文献:

[1] 林信良.拟赤杨在马尾松人工林中的生长调查[J].福建林业科技,2005(12).

[2] 王卫斌.西南桦生物学特性及发展前景[J].福建林业科技,2005(6).

[3] 郑天汉.红豆树生物生态学特征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7.

上一篇:试析蝴蝶兰组织培养研究 下一篇:浅谈板栗栽培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