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时间:2022-09-22 11:20:23

清流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病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监测报告卡信息。结果:2014年清流县共报告251例,重症9倒,死亡1例,发病率为15.6/10万,疫情呈散发态势,发病率以龙津镇较高,均与温郊乡最低。每月均有疫情报告,8月份发病最少,4月份最多,全年以3-6月和10-12月为发病高峰,呈双峰分布。发病率男女性别比约为1.59:1,以散居(61.8%)和幼托儿童(38.2%)为主,高发人群0-4岁(88.8%)。实验室确诊241例(96%),其中EV71型占68.5%。结论 手足口病疫情形势严峻,建议加强疫情监测与分析,加强实验室检测工作和基层医疗机构培训,加强高发地区的重点人群及重点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网络直报

1、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易出现短时间内较大范围流行,现将2014年清流县疫情特征分布如下:

1.1、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源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福建省清流县2014年手足口病报告卡(以发病日期统计的已审检卡,包括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确诊病例,不包括删除卡)。人口资料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1.2、病例定义: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和重症病例的定义参照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和《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版)》。

1.3、统计分析:用SAS 9.0软件包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 2014年福建省清流县共报告手足口病251例(重病症9例,死亡1例),发病率为15.6/10万,无爆发病情和聚集性病例报告。

病情主要来自清流县医院,占86.8%(218/251),其次为妇幼保健院和卫生院,分别占10%(25/251)、3.2%(8/251)。在托幼儿童和学生的卡片中,其就读机构信息填写率分别为52.8%(133/251)、20%(50/251)。

2.2地区分布 全县十三个乡镇区均有疫情报告,发病数构成以龙津镇89例(35.5%)最高,嵩溪镇45例(17.9%)次之,温郊4例(1.59%)最低。

清流县有5个乡镇报告重症病例。6个乡镇为田源(2例),龙津(2例)、嵩口(1例)、李家(1例)、嵩溪(1例)、余朋(1例)、林畲(1例)。

2.3时间分布 每月均有病例报告,年度呈双峰分布,1-2月低发,3月快速上升并在3-6月形成第1个高峰,7-9月稍有下降;第1.2个高峰分别以4月、6月为峰值,占全年发病率的16.7%(42/251)和15.9%(38/251),8月份发病率最少占1.19%(3/251)重症病例主要集中在3-6月;占59.7%(5/9)。

2.4人群分布 发病率男女性别比为1.59:1。以散居儿童为主(61.8%;其次为托幼儿童和学生(38.2%)。最小发病年龄为6个月左右(5例),最大年龄为14岁,以1-2岁为高发42.6%(107/251)。0-3岁各年龄发病率分别为22/10万、107/10万、62/10万。

2.5实验室检测 实验室确诊为241例,其中EV71型占68.5%。(OXA16型占18.5%,其它肠道病毒占13%。各乡镇的毒株除龙津以LOXA16型为主(52.8%)外,其它乡镇均以EV71型为主,重症病例中实验室确诊5例,其中以EV713例LOXA16型2例)。

3、讨论:福建省清流县2014年手足口病病死率、重症率EV71型毒株构成比均显著下降,但仍以EV71型为主(72.8%),且总体发病水平上升;幼托儿童构成比增高,县托幼机构的信息填写率为63.6%。由于此病隐性感染比例大,难以鉴别和发现,同时具有传染性强。排毒方式多样且时间长,传播速度快,不同血清型间鲜有交叉免疫,人群普遍易感等特点,故县防控难度大,容易出现暴发和短时间内较大范围流行。各地应提高警惕,加强住院病例、重症病例,实验室检测结果和患儿就读机构信息的网络报告工作,提高聚集性病例发现的及时性,并及时采取防控措施,严控暴发。

2014年病情呈散发态势,无暴发疫情和聚集性病例报告,但以0-3岁较为高发,发病构成比以龙津、嵩溪较高,居前5位的乡镇区合计全县的64.1%,全年疫情呈双峰分布,具有一定的集中性。当前尚无特异性疫苗和预防手段,亦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应加强高发地区重点人群及重点机构的防控措施。

实验室确诊病例构成比逐年下降,在各乡镇间差异大,高发地区实验室确诊病例比较低,3-6月发病高峰期间的实验室确诊病例构成比在全省较低水平,提示应加强实验室检测工作,尤其在高发地区和高发季节。

疫情主要报自县医院和妇幼保健院(96.8%),但由于3岁以下患者,易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故应加强培训以提高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的诊治能力,及时发现重症病例,降低病死率。落实责任,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参考文献】

[1]中国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年版)[EB/0L](2009-06-04)

[2]中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版)[EB/0L](2008-11-19)

[3]安微省卫生厅主编,手足口病防治读本,第1版,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0.15

上一篇:体检中心温馨服务实施分析 下一篇:踝关节损伤后恢复本体感觉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