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突破酸性H2CO3>C6H5OH>HCO3-的难点

时间:2022-05-19 06:04:18

实验突破酸性H2CO3>C6H5OH>HCO3-的难点

文章编号:1005-6629(2010)11-0015-01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C

[实验一]在苯酚乳浊液中滴入NaOH溶液,边滴边振荡(所得苯酚钠溶液备用)。

现象:乳浊液逐渐变澄清。

结论:苯酚有酸性。

反应方程式:

设计意图:苯酚的酸性太弱,直接用酸的通性来检验不太方便,用碱溶液能促进其溶解来间接说明,这也是教材规定的实验。

[实验二]在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渐加入苯酚乳浊液,最后红色褪去。

设计意图:从侧面证明苯酚具有酸性,这与证明硬脂酸的酸性方法相同,学生理解容易,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实验三]在两支分别盛有石蕊试液的试管中分别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和加入苯酚溶液。

现象:通入CO2气体的试管显示浅红色,加入苯酚溶液的试管不变色。

结论:苯酚酸性弱于H2CO3,不能使石蕊变红。

电离方程式:

设计意图:正面认识苯酚的弱酸性,并形成印象:酸性H2CO3>C6H5OH。

[实验四]取实验一所得苯酚钠溶液少许,通入CO2气体。

现象:溶液出现浑浊。

结论:酸性H2CO3>C6H5OH。

反应方程式:

设计意图:本实验是实验三的结论的进一步验证。此处反应方程式可留空白,让学生思考;也可让学生来书写,学生大多会生成Na2CO3,也有预习过的学生会写出NaHCO3,但不明所以。

[实验五]在两支盛有苯酚乳浊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

现象:加Na2CO3溶液的苯酚乳浊液变澄清,加NaHCO3溶液的苯酚乳浊液无现象,均无气体放出。

结论:Na2CO3溶液与苯酚可以反应。

反应方程式:

(记为反应I)

补写实验三方程式:

(记为反应II)

从反应I分析得出:

电离H+能力:

结合H+能力:

从反应II分析得出:

电离H+能力:

结合H+能力:

设计意图:认识从疑问开始,只有让学生产生疑问才能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此处教师须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复分解反应的规律分析反应得以进行的原因。此时学生对H2CO3、HCO3-、C6H5OH电离H+能力以及CO32-、HCO3-、C6H5O-结合H+能力已经有了初步认识,但仍然很不巩固。

[实验六]在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中分别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现象:NaHCO3溶液中很快产生气泡,而Na2CO3溶液开始时没有气泡(或少量产生后很快消失),后来才能产生较多气泡。

反应方程式:

NaHCO3溶液加盐酸:HCO3-+H+=CO2+H2O

Na2CO3溶液加盐酸:第一步:CO32-+H+=HCO3- (无现象)

第二步:HCO3-+H+=CO2+H2O(产生气泡)

设计意图:此实验很重要!二元弱酸H2CO3的分步电离不便观察,而CO32-离子分步结合H+离子却有明显现象(即H2CO3极易分解出CO2气体),故此实验是从反面论证,不可省略,这也是对CO32-和HCO3-结合H+能力的最直接比较,印象深刻。

[实验七]在Na2CO3和C6H5ONa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现象:无现象变浑浊产生气体

依次书写方程式: 第一步: CO32-+H+=HCO3- (无现象)

第二步: (产生浑浊)

第三步:HCO3-+H+=CO2+H2O(产生气泡)

分析得出:

结合H+能力(即碱性):

电离H+能力(即酸性):

设计意图:此实验虽然只有两种主要阴离子,却可以通过具有明显现象的分步反应将CO32-、C6H5O-、HCO3-三种酸根离子结合H+离子能力比较出来,学生印象深刻。

[补充说明]

(1)二氧化碳气体最好用硫酸与碳酸钠固体反应产生,用分液漏斗控制硫酸的滴加;不用盐酸是因为会产生氯化氢杂质。

(2)苯酚乳浊液易分层,特别注意振荡以显示其浑浊。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化学教学中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最佳结合 下一篇:氢氧燃料电池演示仪的开发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