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运用于初中物理教学的相关问题初探

时间:2022-05-19 05:54:48

信息技术运用于初中物理教学的相关问题初探

【摘 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非常重要,要提高认识,创新模式,综合运用创景导入、设疑引探、模拟启发、网络教学等方式,同时,要防止陷入误区,努力提高教学效果。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最重要的是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也就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科课程的有机整体中,成为课程的组成部分,从而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最终达到整体优化,它是高效率、高速度实现课改目标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初中物理 教学 信息技术

一、开展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

1.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理念已慢慢渗入到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能将数字、图片等直观地展现出来,给学生提供具体可感受的形象,激发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维,从而产生无限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可以使学生从被动的听讲者和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较强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可以引入课堂实验无法演示的宏观的、微观的,极快的、极慢的物理过程,突破时间及空间的束缚,进行逼真的模拟,起到化无形于有形,化抽象为形象,转换思维模式,降低思维难度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加强,理解更透彻。

2.开展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模式与方法。

(1)设疑引探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直观形象的优点创设疑点,以及多媒体模拟演示功能,为学生的探索猜想提供模型和验证,从而逐步理解物理概念及相关物理量间关系,提示其规律的课堂教学方式。学生通过对教学媒体展示内容的观察、思考,抓住模拟事物的基本特征与原来的事物相关、相连、相似之处,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认识事物的本质,形成概念,掌握规律,使观察力、思维力得到提高、发展。

(2)创景导入模式。创设问题的情境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再现或创设具有情绪色彩的具体生动形象或场景,激起学生的真情实感,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促进学生掌握观、听、记、思考、记忆方法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热膨胀知识中蒸汽导管弯曲形状,升国旗、港口码头中起重设备等等,诸如这些来自于生产生活中实例,通过创设情景能唤醒学生对活动本身的好奇心,来唤醒其认知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二、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可增加物理知识的趣味性

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及其网络的日益普及,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技术的发展,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走进了课堂。各类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自制课件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得力工具。这种可延迟再现的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涵,也扩展了教学外延。那么,好的教学软件是运用这一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必备条件。许多青少年非常喜欢电子游戏,为此他们可以废忘食。为什么,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游戏软件本身设计制作非常符合青少年年龄特点,具有青少年所喜爱的趣味性。这说明教育辅助软件的趣味性是激发教学对象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自制课件,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形象直观地把一些现象展示出来,扩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求知欲望,维持学习兴趣,也是很重要的。

三、信息技术在物理演示实验中的作用

中学物理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由于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先前教育的影响,有些抽象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未经感性认识阶段而直接上升为抽象的理论,使得抽象思维较弱的中学生难以认识这复杂的世界,造成了中学物理难教难学的被动局面。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可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宏观,帮助学生理解与认识。例如,在讲解“凸透镜成像”演示实验中,由于受条件限制,大多数学生很难清楚地观察到成像情况,且具体的光路没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影响了演示的效果和功能,对学生的掌握形成了障碍。笔者利用多媒体演示代替实物演示增强了效果:用两条红线代替光线慢慢延伸至凸透镜经折射后按照不同情况延伸方向不同,在适当位置形成不同性质的像,再伴以声音效果,将整个实验过程展露在学生面前,增强了实验的直观性。不但弥补了常规演示的不足,同时声音和色彩也给学生留下了直观印象,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加深了感知程度,提高了学生动态思维能力。物理概念的抽象性降低了,而物理规律却牢牢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

四、信息技术运用于物理教学中的创新

1.运用投影提高实验的可见度,突破教学难点

观察是认识自然的起点,是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许多实验,尤其是演示实验,就是创造特定条件显示现象供学生观察其变化和结果,从而寻找其本质和规律的过程。在众多的物理演示实验中,有许多物理现象发生在水平面上或实验现象细微、可见度极小,学生在座位上难以观察清楚,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热情。若能借助投影仪把水平面上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投影到竖直的墙壁上,把微小的实物或实验现象投影放大,在银幕上真实地反映出来,可以增强其可见度和清晰度,缩短观察时间,扩大实验效果。

初中物理学科有许多概念或过程比较抽象,且难以用实验演示。以往教学中讲者乏味、听者厌烦,教学效果差,往往成为教学的难点。如果运用现代电教媒体进行模拟演示,将微观世界宏观化或将宏观世界微观化,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局部到整体,由表及里地去认识物理变化过程,启迪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就能优化物理实验教学的效果。

2.运用碟片开阔学生视野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以及现代科技领域中有许许多多的物理现象不仅学生无法直接观察,而且难以用传统的实验器具在课堂上再现出来,运用碟片可在课堂上随时播放,使学生超越时空进行间接观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如物质微粒的结构、宇宙、星球的运动,船通过船闸的航行过程,静电的应用与防护等,可在课堂上结合教材内容播放碟片,不仅能大大开阔学生视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理论联系实际,对于提高学生应用知识于生产实际的能力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优化学习风格,促进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之提升 下一篇:从“想玩”到“想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