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怎样才能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

时间:2022-05-19 04:46:50

浅谈教师怎样才能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

摘 要:一个孩子的健康、健全成长,仅靠学校或仅靠家庭都是不够的。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大教育环境,教师与家长必须做到互相配合,和谐施教,共育新人。那么,教师怎样才能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呢?一、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沟通中的基石 二、尊重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通行证 三、倾听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四、家访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教师;家庭;沟通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入学后,他们的全部生活仍然与家庭保持着密切联系,家庭的教育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除了和学生接触外,就不可避免地会和学生家长接触,和他们一起交流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一起商讨提高学生学业的方法等等。教师要经常通过各种方式与家长相互联系,互通情况。教师只有与家长密切联系,促进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积极配合,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发展。那么,教师怎样才能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呢?

一、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沟通中的基石

教师与家长在交往的过程中,教师要主动的发挥主动作用,指导家长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去教育子女。现实告诉我们:现在的绝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他们得到百般呵护。许多家长用娇宠代替了关心、放任代替了教育。因此,使得许多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上一时很难适应。面对这种现状,不少家长有所埋怨。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家长们渴望从学校、从教师身上获得一些教育孩子的经验和方法;另一方面,学校及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上面临着诸多困难,甚至是阻力。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组成家庭的成员的数量、权益、工作性质以及组合形式的各异,便构成了多种类型的家庭。比如双职工家庭、父母分居家庭、单亲家庭、三代同堂家庭、个体户家庭、农民家庭等等。不同类型的家庭会有不同类型的家长,也会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有人把塑造学生的工作比喻为雕刻一块大理石,认为有六个雕塑家共同雕着这块大理石,其中主要的两个就是家长和教师。而家长排在第一位。因为学生除了学生生活外,家庭生活是最长的。学生的健康成长除了学校的思想教育之外,家长的熏陶与潜移默化的影响更为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老师是暂时的,家长却是终身的。家长在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态度上,完全能反映时代的要求。

现在,教师与家长联手教育学生,已经成为教育学生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成功的联手能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品德的进步,使学校和家庭对学生教育的一致性和协调性。这个现实使我们意识到:指导好作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家庭教育是何等重要。因为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且具有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所以我们的教师在指导家庭教育上理应发挥主导作用。由于教师懂得青少年成长的生理特点和教育教学的规律,在于家长的交往中英处于主导作用,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同家长建立和保持联系,并通过联系互通情况、协调教育思想,商讨教育方法和步骤,从而充分发掘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家庭教育因素。基于上述的分析,我们教师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或阻力,都应当有理由、有信心,满腔热情地致力于指导家庭教育工作。

二、尊重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通行证

1、以礼待人 坦诚相待:

人与人之间首先要坦诚。这对老师和家长,尤其重要。当教师和家长沟通之时,应有一个坦诚的心态,不保留,不言过其实,不捏造不实之事,将事情的原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告知家长。家长和教师之间应建立真诚互信的情怀。互信是家长和教师沟通的基础,展现诚心诚意、抱着对事不对人、就事论事的原则。沟通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沟通时能给与适当的反应,使意见的交流顺畅。礼节周到热情:不管是家访还是家长来学校交换意见,我们应该立即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这个家庭的朋友,与家长说话就变得容易多了,千万不要板起面孔去教育家长或指示家长怎样怎样,否则是很难解决问题的。家访时要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而家长来访时,我们要起身欢迎,端椅递茶,家长走时要起身相送。在交谈中要使用文明用语,如“请坐”、“请喝茶”等等。这样就会使家长明白你是一个很有道德修养的老师,为彼此间的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都必须要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衣着整洁,精神焕发会给家长留下美好的印象,也是对家长的尊重。选择良好时机和家长沟通;在家长太忙或自己抽不出时间接待,都不是合宜的时机。有的教师在与学生发生矛盾而无法解决时,请家长协助,而家长一时抽不出身,而仍然要求家长赶来,结果问题不能解决,反而使矛盾激化。有的家长来访,而自己又没时间接待,把家长晾一边,只会导致家长牢骚满腹。教师应事先有计划,把双方时间安排好,并事先列出具体谈话内容,然后逐条和家长沟通。

2、面带微笑:

在人际交往中,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它就像巨大的磁铁吸引铁片一样让人无法拒绝。微笑可以推动地球,微笑可以改变世界,微笑是阳光,微笑是良药,微笑是世界上最廉价而又最有效的滋补品,能让我们青春常驻,永葆活力。一个微笑,仅有几秒,而留下的记忆,终生美好。没有人富,富的对它不需要,也没有人穷,穷得给不出一个微笑有了它,家庭充满幸福;有了它,劳累者疲劳顿消。我们无论是奉献还是得到,最好的礼物都是微笑,在人生的旅途上,最好的身份证就是微笑。

教师在面对家长的指责时,要克制自己的怨气;不要和家长争执,更不要挖苦讽刺学生而伤及家长,脸上要充满微笑,那么无论是在多么尴尬或困难的场合,都能轻易渡过,赢得家长的好感,体现自己的宽容大度,从而最终消除误解和矛盾。讲究说话的艺术性,巧妙接待不同类型的家长。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修养不同,各个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自然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我们接待不同类型的家长时必须讲究语言的艺术。首先,教师与家长谈话态度要热情,特别是对那些难以接近的家长,让家长感到自己是受老师尊重和被老师接受的。其次,老师说话应幽默风趣,因为这样有利于与家长、学生之间的沟通。对于有教养的家长,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向家长反映,主动请他们提出教育的措施,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学生家长一起,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有些家长对学生的家庭教育其实是很有一套的。像这样的家长就可以让他就自己的家教经验给其他家长做报告,通过这个家长来激发其他家长的家教兴趣的想法,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对孩子的缺点,不能不说,应先向家长说明好的部分,使其心情放松后,再说明不好的部分。此时家长较容易接受教师讲述学生要改善的地方,也比较愿意配合教师来协助其改进。对于气势汹汹的家长,我们要以理服人。教师碰到气势汹汹的家长往往也会热血冲头,碰到这种家长我们一定要沉得住气才行,特别是对我们学校来说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显得尤为重要,许多家长都有强烈的维权意识。碰到此类家长,最有效的做法就是面带微笑。教师在面对家长的指责时,要克制自己的怨气;不要和家长争执,更不要挖苦讽刺学生而伤及家长,脸上要充满微笑,那么无论是在多么尴尬或困难的场合,都能轻易渡过,赢得家长的好感,体现自己的宽容大度,从而最终消除误解和矛盾。

三、倾听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任何教师,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而且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加之“旁观者清”,有时家长比教师更容易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放下“教育权威”的架子,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以改进自己的工作。这样做,也会使家长觉得教师可亲可信,从而诚心诚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师的工作,维护教师的威信。

让家长明白他的意见很重要。教师要谦虚诚恳、专心倾听,会让家长感到自己很受重视。即使是一个牢骚满腹、怨气冲天,甚至最不容易对付的家长,在一个具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善于倾听的班主任面前,常会被“软化”得通情达理。要认真耐心地听家长倾述,同时要辅以眼神、动作,间或插以“对”或“是”这样的短语呼应,最好是动笔记一下要点;同时要表现出对家长心情的理解,坦诚地与家长交流,这样可以对学生情况有更全面的了解,面对自己孩子存在的各种问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往往束手无策,他们很苦恼,也很着急,他们迫切希望从教师那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地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将会增加家长对你的感激和信任,从而树立自己的威信。

首先要有诚恳的态度,让家长感到自己倍受重视和尊重,进而乐于和教师分享看法、协助老师解决问题。教师应以诚恳的语言和家长交谈,不嬉笑怒骂、不冷嘲热讽,教师面对家长不能居高临下,我们不要使用“你应该”或“你必须”这样命令性的字眼,而应该说“我认为”“我觉得”“我需要您的协助”或是征求家长的意见,如“您认为怎样”“您觉得如何?”“您的想法是?”“您的意见是?”这些婉转、协商性质的词语来拉近与家长的距离。这样家长更乐意也更容易接受我们的建议。当然也不能过于谦虚,在确定无疑时,语气也应该十分肯定,让家长相信你的意见是不容质疑。要有针对性、要专业、要科学实用。在解答家长的疑惑、给家长建议时,一定要有针对性,条理清晰,言简意赅,最重要的是要有建设性、要科学实用。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成绩、个性等,不能模糊不清,泛泛而谈,让家长不着边际,听似全有理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甚至听不懂,从而产生失望情绪,进而对教师的工作能力产生怀疑,一定要对症下药,切实可行,让家长信服。如果我们的建议不科学不合理,在家长心中的威信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要加强自身的理论素养,积极探索,勤于思考教师工作的艺术十分重要。

四、“家访”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手段

每次家访最好事先与家长约定,不做“不速之客”,以免使家长因教师的突然来访而感到不自在。家访一定要围绕事先确定的目的进行,最好请任课老师陪同。一方面显得较有诚意与重视,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教师在家访中要有诚心和爱心,讲话要注意方式,要多表扬孩子的长处和进步。如果教师对家长抱有诚心,对学生拥有一颗爱心,那么,家长必然会成为教师的朋友。切记,表扬学生就是表扬家长,批评学生就是在打家长的脸。

总之,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方式多样,可因时、因地、因人、因条件而异。

上一篇:中小学音乐新课程实施中的困境与策略 下一篇:数学微格训练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