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前置性学习初探

时间:2022-05-19 01:39:26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前置性学习初探

前置性学习就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对将要学习的新内容进行自主性学习的过程。目的是让每个学生带着有准备的头脑进入课堂、进行学习,让教师以学生的学来确定教的内容和教的形式,更好地为学服务。

一、前置性学习与传统预习的区别

前置性学习是立足于传统预习又高于传统预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指的是教师向学生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它是一节课的开端,是学生自己摸索、理解的自学过程,也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环节。前置性学习充分到位,课堂上学生才能更好地把握重难点,进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形成合理的、多元的认知结构,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特有的学习方式。而传统的预习则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前为上好新课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的过程。它往往局限于特定内容机械性的学习,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比如小学英语传统的预习内容一般都只是要求学生去记单词背句子,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模式化”,预习变得机械性,兴趣缺失,效果不理想。而前置性学习则是不仅要求学生去记单词背句子,而且还要求学生对知识要拓展延伸。这样,学生学习的方向明确,目标不再单一,自主学习的兴趣倍增,学习效果也大大提高了。

二、前置性学习要有目的性

前置性学习是一节课的开始,也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环节,它是为接下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准备的,是具有很强的目的性的。如在学习用英语介绍家人这个内容时,给学生布置的前置性作业是:1. 准备一张家庭合影,选择好介绍方式,并进行演练。2. 建议的介绍方式是:家庭成员整体介绍、家庭成员逐个介绍、采访介绍…… 3. 建议运用的句型:There are… This is… He/She is… Who is he/she ? Who are they ? …than… .等。这样的前置性作业目的性非常强,直接告诉学生这项学习的目的就是要你准备物品和练习好介绍的方式,这就为课堂教学做好了充分的铺垫,为提高课堂效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前置性学习要有可操作性

“生本”教育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要求把一切学习的权利交还给学生,提倡把学习、思考的时间、空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提供一个锻炼自学能力的舞台。因此,前置性作业的布置一定要有可操作性。为了让学生顺利地完成前置性作业,教师可在布置作业时对完成的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如在学习《My favourite season》时,布置学生先试着了解“四季”的基本情况。当我布置这个任务时,学生都面露难色,不知从何下手。这时我对这份作业进行了适当的补充:同学们可以问问长辈们,“四季”的气候、自然景观怎样?各有何不同?也可以上网找找关于“四季”的更多信息。我这样作了一个简单的引导后,学生们好象似有所悟,都表示很有信心完成此项作业。后来在课堂教学时,同学们准备的材料都很丰富,学起来效果自然好多了。

四、前置性学习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的学习具有连续性和创造性。所以,学生能否兴趣盎然、充满热情地去完成前置性学习,要看教师布置的前置性作业是否有足够吸引学生的地方。如在学习《We love animals》这课之前,我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喜爱的动物并学该动物的叫声和动作。此时学生兴趣盎然,纷纷举手要求上台介绍、表演,其他同学的兴趣也来了。这时,我才布置前置性作业:刚才同学们介绍了哪几种动物?它们的叫声和动作有何不同?你还能说出其他的动物吗?你知道这些动物在哪里生活吗?这样,学生带着我的问题满怀兴趣地回家认真查找了动物方面的相关知识,在课堂上交流着自己所认识和喜爱的动物,俨然是熟知动物的动物学家。

五、前置性学习的内容难度要适当

前置性学习是学生在学习新课内容之前就开始完成的一项作业。因此,教师在布置前置性作业时不但要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还要考虑到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理,内容难度不宜过大,尽量设计得简单些,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好知识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让他们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这样,学生既不会对这项作业有厌烦、恐惧的负面心理,又能在完成作业后有一种成就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与保持极大的学习兴趣。

上一篇:讲故事的茶,讲茶道的人 下一篇:游野三坡 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