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时间:2022-05-19 01:30:38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摘 要 目的:评价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650例同时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和阴道镜活检的病例。结果:本研究462例细胞学阳性的患者中宫颈活检病理诊断为CIN的有256例,其中CINⅠ114例,CINⅡ69例,CINⅢ73例,鳞癌11例,腺癌1例。结论: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TCT 宫颈癌 筛查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3.220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妇女的健康。近年来,发病又有上升和年轻化的趋势,宫颈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及分娩次数、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其中,高危型人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女性可以感染一种或同时感染几种[1]。研究表明[2],997%宫颈癌伴有高危型HPV感染。因此,开展宫颈癌的筛查,尽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是预防宫颈癌的发生及发展的必要措施。近年来,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因其在宫颈癌筛查中较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已成为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筛查的主要方法。

材料与方法

标本来源:2009~2010年在兰考县妇儿医院及兰考县固阳医院妇科门诊同时行TCT和阴道镜活检的病例650例。

取材和制片:用特制塑料毛刷收集宫颈外口鳞柱交界及宫颈管的脱落细胞,将收集的细胞立即洗入盛有Thin prep保存液的小瓶中,经Thin prep2000系统程序化处理后制成薄层细胞涂片,95%酒精固定,HE染色,光镜下阅片。

阴道镜检查:阴道镜下正常者在宫颈3、6、9、12点处取活组织,有病变组织的在病变处取材,将标本放入盛有10%甲醛溶液的标本瓶中保存送检

结 果

液基细胞学诊断与病理学诊断:650例TCT检查中,良性反应性改变188例,ASCUS140例,LSIL253例,HSIL69例,AGUS0例,TCT与病理结果对照如下,表明病变程度越高,TCT与病理的符合率越高,其敏感性越高。这与国内外文献报道一致[3,4]。见表1。

年龄分布:CIN及宫颈癌的年龄分布结果:以5岁为1个年龄段分组,可以看出CIN及宫颈癌的高发年龄组为35~40岁,占25.4%,其次为40~45岁,占21.3%。见表2。

讨 论

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长时间、多种因素尤其是高危型HPV持续作用的结果,CIN的临床表现并无特征性,多表现为白带增多,阴道接触性出血等,且部分患者并无临床症状,一般的妇科检查难以发现早期的宫颈癌前病变,必须依靠细胞学检查进行初步筛查。宫颈癌有一个较长的、可以逆转的癌前病变期,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降低宫颈癌死亡率的关键措施。研究表明,液基细胞学检查能提高宫颈癌病变的检出率。

本研究650例TCT检查中,188例良性反应性改变中,病理诊断为慢性宫颈炎的有167例,占888%;140例ASCUS中,病理诊断为CIN的为31例,占221%;253例LSIL中,病理诊断为CIN的为122例,占482%;鳞癌1例;69例HSIL中,诊断为CIN的为53例,占768%;鳞癌10例,占145%;腺癌1例。因此,TCT应用于宫颈病变的筛查能显著提高宫颈异常细胞的检出率,敏感性较高。TBS报告方法直观、易懂,彩色报告图增加了诊断的可信度。

从年龄分布来看,宫颈CIN的发生主要在35~40岁年龄段,本次研究中,发生CIN的年龄最小者为24岁,宫颈癌的发生主要是>40岁女性。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呈现年轻化趋势,因此,应加强对有性生活史的年轻妇女的健康教育,鼓励她们进行宫颈疾病的筛查,以及早发现宫颈病变,降低宫颈癌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李力.宫颈癌与人瘤病毒[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22(1):13-15.

2 Szoke K,Sapy T,Krasznai Z,et al.Moderate Variation of the oncogenic potential among 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 types in gynecologic patients with cervical abnormalities.J Med Virol,2003,71(4):585-592.

3 马博文,郭云泉,马丽骊.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对宫颈上皮细胞异常筛查作用的研究[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4,33(3):287-290.

4 BiscottiCV,DaWson AE,Dziura B,et al.Assisted primary Screening Using the automated Thin prep Imaning System[J]AmJ Clin pathol,2005,123(2):281-287.

上一篇:MRI对骶部硬膜外囊肿的诊断意义 下一篇:B超检查节育环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