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教学情境 引感体验

时间:2022-05-19 12:52:03

创设教学情境 引感体验

【摘 要】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从各级公开教学研讨活动上看,大家都非常注重情境的创设。因为,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有效的情境,不仅能够能够引导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学习科学内容,而且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因此,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对于有效情境的创设也非常有必要,本文就从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游戏活动、利用认知冲突、引发科学想象等方面阐述小学科学教学中有效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关键词】情境;体验

近年来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实验探究的重要性不不断得到公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归根到底还是平时扎实的开展每一项实验,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动脑。就算没有听课老师,我们也要一步一个脚印,实打实的为学生创设实验情境,这样的课才是我们课堂教学追求的价值指归。那么,在小学科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经过多年的科学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效情景创设。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情境

科学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他是对生活知识的概括和提升。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相连的关系,我们日常生活中眼睛看到的手接触到的随处可以见到科学的影子。因此,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因地制宜,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出发,给学生创设一个熟悉的学习情境,这样,学生就能够从科学知识中感到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能以更积极的主动探究精神状态投入到实验探究中去。

例如,在教W六年级上册《小杆秤的研究》一课时,我们可以利用生活环境这样进行情景创设:同学们,现在社会上诈骗的事挺多,有手机短信诈骗,也有我们日常去菜场买菜碰到缺斤少两的现象。你们在帮爸爸妈妈买菜时候碰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你知道这一些不法的商人是利用什么方法来赚钱吗?你有什么办法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学们听了老师的提问以后,纷纷在下面小声的议论着,有过短斤缺两经验的学生就向同桌同学讲述自己或家人在生活中碰到的类似的事情,同学们有这种经验却无法知道事情的根源,更无法用科学知识去解答。但是,这样一经讨论之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却被强烈地激发起来,都对学习事情背后的科学道理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一堂课下来,正是因为成功创设了生活情境,所以学生们在进行了杠杆平衡实验探究后非常容易就得出了实验结论,大部分同学能对前面老师提出的生活问题会进行合理的解释,从练习反馈也可以看出学生对本节课的科学知识掌握的都非常好。

由此得知,在小学科学课堂的实验探究中,用学生身边发生的生活事情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深刻感知到学习科学知识的用处,从而喜欢上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通过游戏活动,创设实验情境

“小学生天生就喜爱游戏”。游戏不是小孩子所独有,有时不止小孩子喜欢,我们成人也喜爱,这在综艺节目高收视率可以看出来。小学生由于年龄还比较小,所以他们对游戏尤其喜爱。这就要求我们不要为了上公开研讨课时才想到创设游戏情境。根据调查问卷,小学科学课中你最喜欢老师干什么,实验和游戏是学生回答最多的。因此,在小学科学日常课堂的教学中,从小学生喜欢游戏这一特点出发,和科学学习内容有效结合,给学生创设一个游戏化的学习情境。通过游戏,学生就会带着愉悦的心情进行科学探究,收到事成功倍的学习效果。同时在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环境影响下,让学生有利于更好的学习科学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动手能力。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相貌各异的我们》一课,课堂上,学生掌握了用各种方法识别相貌以后,我在教学设计时给学生安排了一个辨脸的游戏。课前,我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个信封,信封里有我们班级美术功底比较好的同学为学生画的肖像画,为了让画像更形象特出,我们特地邀请了专业美术老师进行把关指导。在游戏环节,我让其中一个学习小组的同学抽出一张肖像画,然后由其他小组抢答按画像找人,最后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认出的同学最多,最准确。学生在课堂上玩得非常高兴,非常投入,在游戏中学生马上想到根据脸部主要特征去认人,这样的游戏即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以上案例中,通过创设游戏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玩游戏。这样,不仅使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的得到有效提高,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科学的探究能力。因此,在小学科学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设计游戏环节,把学习内容和游戏化有效结合,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特点出发,让小学生学习过程更加主动,从而更牢固的掌握学习内容。

三、利用认知冲突,创设探究情境

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是不断更新提升原有旧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往往表现出很强的求知欲。因此,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冲突创设实验探究情境。这样一来,就能够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热的传递》一课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前测,发现学生已有的科学知识。经过统计发现,学生往往认为热的传递过程是是一个直线传递的过程。我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在一个金属片上均匀的涂上一层蜡油,然后用酒精灯在这个金属片的中心点加热,让学生观察蜡是如何融化的。这样的实验能使学生很清楚的看到金属片中间的蜡开始由内及外融化去,其实喻伯军老师向我们展示的省内某老师用变温涂料制作的教具更形象直观。还有在教学六年级上册《抵抗弯曲》时,在增加厚度能大大的增加弯曲能力这一环节中,学生猜测也会和实验结果大不一样。学生一边实验一边会不由自主的发出惊叹声,当看到垫圈不停摆上去,纸横梁继续牢固立在那里时,这种实验结果和原认知冲突是非常震撼的,同时也会激发学生以更强烈的探究热情投入到科学课学习之中。

以上案例中,我们教师因为给学生创设了和原有掌握的知识不一样的认知冲突的情境,由此引发了学生强烈的认知冲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其实还有很多和这样的科学现象相类似。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以认知冲突此为切入点给学生创设探究的情境,就可以很好的激发起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四、引发科学想象,创设体验情境。

记得有位专家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小学生天动、爱思考,对自然界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他们的想象力特别丰富。因此,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爱动手爱思考这一特点,根据课堂教学要求引发学生的科学想象,从而创设体验情境。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叶的蒸腾作用》一课时,课堂上我这样设计实验活动。用透明塑料袋把植物包裹起来,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发现塑料袋内出现了水雾凝成的小水滴。当学生们看到这一实验现象以后,发挥学生爱想象的特点,让学生思考,塑料袋里的小水珠哪里来的呢?有的学生会猜想,这一些小水珠是从空起来跑进来的,有的学生猜想是泥土里的水跑上来的,有的猜想是泥土的水通过植物的叶子里蒸发出来的,有的学生猜想,是不是这一些小水珠是从塑料袋外面进来的,还有的学生猜想是不是魔术变出来的,猜想五花八门。这样,让学生自由展开想象,然后教师再适时进行引导点拨。再实验探究环节,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十分高涨,上课的重难点也自然取得突破。

通过以上案例得知,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进行实验探究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给学生创设可以有所思考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动手动脑,让学生学习中体验到科学探索的乐趣,只有这样才会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总之,在小学科学课的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就是创设情境是。在实验探究环节,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给学生创设一个最佳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进行科学探究。如果教师能够坚持,学生肯定会喜欢上科学课,只有学生喜欢科学课才会让课堂教学更有效。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简析[J].课程教材教法, 2007.6

[2]杨平平.科学教学的有效性[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2.8

[3]王永华.有效问题的情境才是好情境[J].湖北教育教学版,2014.3

[4]罗志定.新课程理念下的常态教学[J].河南教育,2014.6

上一篇:小学外来务工子女英语学习现状及管理策略 下一篇:信息技术抹亮综合实践活动天空的云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