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子药剂包衣对秧田期秧苗素质及病虫害防效的影响

时间:2022-05-18 07:21:52

水稻种子药剂包衣对秧田期秧苗素质及病虫害防效的影响

摘要 水稻种子药剂包衣对秧田期秧苗素质及病虫害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0%噻虫嗪和6.25%精甲·咯菌腈对水稻种子包衣的防虫治病效果好,对稻飞虱有较好的防效,对恶苗病的控制效果远远高于常规药剂;水稻出苗率和成苗率较高,秧苗根系发达,白根数多,叶色浓绿,株高、叶龄、茎基宽、根重、地上部鲜重等秧苗素质均较好;而且处理过的秧苗便于机插,返青活棵快,比常规处理早3~5 d活棵;同时处理后的秧苗移栽后分蘖早,扎根快,株高、根重、地上部鲜重等秧苗素质远远高于常规处理。大田示范防病治虫效果促进秧苗作用效果一致,可以在大面积生产上应用推广。

关键词 水稻;种子包衣;秧苗素质;病虫害;防效;影响

中图分类号 S511;S53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1-0126-02

为明确30%噻虫嗪(锐胜)和6.25%精甲·咯菌腈(亮盾)对水稻秧田期灰飞虱、恶苗病的防病治虫效果及其持效期,对秧苗的安全性和秧苗素质的影响,利用这2种药剂对水稻种子包衣进行试验示范,为今后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1-6]。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南粳44。供试药剂为30%噻虫嗪(锐胜)、6.25%精甲·咯菌晴(亮盾),对照药剂为16%恶线清、10%吡虫啉。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30%噻虫嗪3 mL+6.25%精甲·咯菌腈2 mL先对1 kg种子包衣再浸种催芽(A);30%噻虫嗪4 mL+6.25%精甲·咯菌腈2 mL先对1 kg种子包衣再浸种催芽(B);16%恶线清3 g+10%吡虫啉2 g对1 kg种子浸种催芽作常规对照(CK1);以清水作空白对照(CK0)。3次重复,小区面积30 m2。

1.3 试验实施

5月25日包衣,5月26日浸种,5月29日落谷,6月13日移栽(15 d秧龄,叶龄2.0~3.5叶,平均叶龄为2.8叶)。每个小区约播185个秧盘,秧盘大小为58 cm×28 cm,播水稻干种子165 g,每小区30 kg种子。示范面积600 m2,移栽面积3.33 hm2,播量一致。

2 结果与分析

2.1 出苗和成苗情况

处理A、处理B的秧苗在播后10 d左右叶色开始比CK1和CK0好。CK1与CK0之间无差异,随着叶龄增加,处理A、处理B的秧苗叶色明显深于CK1、CK0。经30%噻虫嗪和6.25%精甲·咯菌腈包衣水稻种子后,对水稻出苗和成苗无不良影响,表现安全(表1)。

2.2 移栽前3 d秧苗素质

经30%噻虫嗪和6.25%精甲·咯菌腈包衣种子落谷12 d调查:对稻苗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叶龄出叶速度加快;秧苗茎部茎宽加宽;地下根系发达,地上部鲜重增加。移栽前3 d,4个处理中,叶龄、茎基宽、根重、地上部鲜重由高到低排序均为处理B>处理A>CK1>CK0(图1~图4)。

2.3 播后15 d病虫害控制情况

处理A和处理B恶苗病病株率分别为0.08%和0.02%,比CK0防效分别增加97%和99%,比CK1防效分别增加65%和26%(图5)。稻飞虱用盆拍法调查,处理A和处理B与CK0相比防效分别增加93.9%和91.2%,比CK1效果分别增加41.2%和43.6%(图6)。

2.4 返青活棵情况

移栽后对田间秧苗的返青活棵情况作了详细记录,处理A移栽3 d后基本返青活棵,处理B为5 d,CK1为8 d,CK0为10 d。处理A、处理B比CK1提前3~5 d返青活棵(图7)。

2.5 移栽后15 d秧苗素质

处理A和处理B茎蘖数分别为9.6个/穴和11.0个/穴,比CK0分别增加67%和90%,比CK1分别增加15%和45%(图8)。处理A和处理B平均株高均为35 cm,比CK0增高12%,略高于CK1(图9)。处理A和处理B(5穴平均数)地上部鲜重分别为36.1 g/株和36.5 g/株,比CK0分别增加95%和97%,比CK1分别增加26%和27%(图10)。处理A和处理B(5穴平均数)根系重分别为16.4 g/株和25.5 g/株,比CK0分别增加82%和183%,比CK1分别增加23%和79%(图11)。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30%噻虫嗪和6.25%精甲·咯菌腈对水稻种子包衣的防虫治病效果好,对稻飞虱有较好的防效,对恶苗病的控制效果远远高于常规药剂;水稻出苗率和成苗率较高,秧苗根系发达,白根数多,叶色浓绿,株高、叶龄、茎基宽、根重、地上部鲜重等秧苗素质均较好;而且秧苗便于机插,返青活棵快,比常规处理早3~5 d活棵;同时,处理后的秧苗移栽后分蘖早,扎根快,株高、根重、地上部鲜重等秧苗素质远远高于常规处理。大田示范防病治虫效果促进秧苗作用效果一致,可以在大面积生产上应用推广。

4 参考文献

[1] 钱国华.噻虫嗪与咯菌腈25 g/L悬浮种衣剂水稻拌种初探[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1,32(6):47-49.

[2] 刘国军.种子包衣技术对水稻发芽率和苗期病害的影响[J].种子世界,2010(8):32-34.

[3] 王海潮,董学雁,王雅婧,等.水稻种子包衣剂在陕南应用效果初探[J].陕西农业科学,2008,54(6):3-5.

[4] 陆爽,吴雪源,王依明.种子包衣对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效果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2008(4):112.

[5] 郑宏伟,张立志,杜建珍.种子包衣剂对寒地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8(1):36,38.

[6] 胡安生.水稻良种包衣在秧田期的应用效果试验[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46-47.

上一篇:安县杂交水稻制种主要病害的发生症状与防治措... 下一篇:执行建造合同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