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5-18 06:35:22

延续性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和急性发作的影响。

方法:将80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观察组实施延续性护理,记录两组患者急性发作例数和次数,采用生活质量(QOL)量表评价两组患者入组时及干预6个月后的生活质量。

结果:观察组患者急性发作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延续性护理能有效稳定和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活质量急性发作稳定期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063-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气道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和阻塞性通气障碍性疾病,呈进行性发展的肺功能下降为主要表现[1]。资料显示,CODP的死亡率居所有死因的第4位,并逐年增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2]。COPD易受各种因素(气候变化、感染和大气污染等)影响而复发,所以如何延长COPD患者的稳定期,减少急性发作频次,减缓肺功能的进行性恶化,是目前研究的热点。2011年5月~2013年5月,我们对COPD稳定期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入组标准:①符合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中COPD的诊断及分期标准[1];②入组前1个月内病情稳定,无急性加重发作,未应用抗生素;③3个月内未口服全身糖质激素;④无沟通障碍,同意进入本研究,具有良好的依从性。排除标准:①合并慢性心力衰竭、肿瘤及糖尿病等基础疾病;②合并支气管哮喘、肺结核及其他明确的严重肺部疾病;③目前正在参加其他临床研究者;④不愿进入本研究或依从性差,不能按时随访者。

1.2临床资料。2011年5月~2013年5月,选取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55~81岁,平均(68.81±7.83)岁;病程5~30年,平均(11.92±3.58)年。受教育年限3~20年,平均(9.16±2.33)年。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54~83岁,平均(68.39±7.63)岁;病程5~31年,平均(12.12±3.68)年。受教育年限3~21年,平均(9.24±2.41)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受教育年限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护理方法

1.3.1传统护理。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主要包括疾病认知教育,康复运动(如指导患者进行个性化耐力锻炼以及呼吸肌肉功能锻炼)、家庭氧疗、生活(饮食、睡眠)和药物使用等指导,以及心理干预等。

1.3.2延续性护理。观察组实施延续性护理。延续性护理内容与传统护理相同。延续性护理模式:①集中学习。患者入组后,每周集中学习1次,连续4次。通过多媒体、录像、宣传册子、板报及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让患者了解COPD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等知识。②电话随访。集中学习结束后,每两周进行电话随访1次,了解患者目前治疗情况及遵医行为,再次强调预防COPD急性发作的重要性。③家庭随访。入组后每月进行家庭随访1次,了解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解决。④病情追踪卡。为患者发放病情追踪卡,记录用药和急性发作情况,每日步行、上肢运动、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的时间,家庭氧疗的时间和频率,以及随访时间。

1.4观察指标。①急性发作情况:记录入组后6个月内两组患者急性发作的次数和例数,住院例数和次数。②生活质量:入组前及入组后6个月采用COPD的QOL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该量表共35项,分属4个因子,即日常生活能力(13项)、社会活动情况(7项)、抑郁心理症状(8项)和焦虑心理状态(7项),每项采用4级评分,1分为最好,4分为最差,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差[3]。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发病情况比较。入组后观察6个月,观察组患者急性发作和住院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对照组患者入组时和入组后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总分和4个因子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入组后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总分和4个因子分值明显低于入组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入组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3讨论

COPD是一种病程长、反复发作呈进行性加重的肺部疾病,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能够逆转疾病的发展。COPD患者常因缺乏对疾病的认知、生理功能减退和心理脆弱等因素,不能有效规避诱发因素,易致疾病急性发作[4]。因此,COPD患者的教育和管理是COPD防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COPD属于慢性疾病,患者不可能长期住院,而出院后缺乏专业的指导和督促,很难将医院内短期获得的疾病康复护理知识完全在实际生活中落实。延续性护理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行动设计,在护士和患者乃至家庭成员间建立有目的的互动,在不同健康服务系统或相同健康服务系统的不同条件下为患者提供的一种有序、协调、不间断的专业性与非正式的治疗与照护行为,通常是指从医院到家庭的延续,包括由医院制定的出院计划、转诊、患者回归家庭或社区后的持续随访与指导[5]。延续性护理最早源于1981年宾夕法尼亚护理学院一项为提早出院的易感患者提供出院后家庭随访的研究,其目的在于提供有效和低成本的健康服务,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延续性护理对多种疾病患者具有改善健康预后、提升患者满意度的积极效果[6]。

本研究表明,对COPD稳定期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急性发作发生率明显降低,其日常生活能力、抑郁心理状况、焦虑心理症状和生活质量总分显著改善。其主要原因可能为:①延续性护理使患者的学习潜能得以发挥,为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打下基础,如戒烟、适当锻炼身体等,有效规避诱发因素[7]。②有利于患者调整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从而提高患者自身营养状况。③患者生活方式健康化,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能与人多沟通交流,有效转移对疾病的关注,从而陶冶情操,减轻焦虑和抑郁等心理。④延续性护理可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指导患者随访、肺康复训练等,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8,9]。因此,延续性护理可以增强COPD稳定期患者的运动耐力,从而减少疾病急性发作次数,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病程进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丹,黄行芝.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肌功能锻炼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教育,2009,6(12):564-567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定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3]方宗君,蔡映云,王丽华,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测评表及应用[J].现代康复,2004,5(4):7-8

[4]陆海云,王鲁霞,赵惠莉.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67例综合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4):12-13

[5]King M,Jones L,McCarthy O,et al.Development and pilot evaluation of a complex intervention to improve experienced continuity of care in patients with cancer[J].BrJCancer,2009,100(2):274-280

[6]钱春荣,朱京慈,陈颖峥.延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独立生活能力和出院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33(8):843-844

[7]杨银花.10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临床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1,17(4):124-125

[8]于美玲,付长友,颜燕,等.延续护理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3,26(7):738-740

[9]王岚,刘素彦,沈悦好,等.连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9):22-25

上一篇:探讨提高对孕产妇心身保健而开展的全新保健新... 下一篇:综合护理干预对子宫肌瘤患者抑郁情绪和生活质...